正文

关于芮不吐不快的几句话(网友ppddll的点评)

(2012-10-14 23:45:32) 下一个

对芮的评价不单是对芮个人的评价,更多的反映的是不同人的价值判断。芮一路走来,似乎每一步都是无可奈何,因此无辜,但是仔细斟酌,也许并非如此。

她离开继军,我尚且多少可以谅解,毕竟她对继军的爱没有深厚到可以忘我的地步,对一个涉世未深,世界还如此广阔的小姑娘来讲,她分心了,似乎可以理解。但是她最后的一句“去你妈的”,是否认为她后面历程的所有不顺,都是因为逃避王总而造成的,经年之后她醒悟了悔悟了,因此而怨恨了呢? 如果真如此,那末就真是令人遗憾了。 回想当初在深圳,因为王总和李丽对她的压抑和心理的冲击,她委屈求全下, 不得不选择了出国。 可是,诺大的深圳,难道她就无法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可以安身立命、养儿育女、像绝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柴米油盐地过一份有滋有味的简单生活吗?她不是没有选择的,但是她选择了一份没有爱情的婚姻,去了美国。只可惜“下嫁” 的人不能够提供一份体面的生活,她“又”在无奈之下投入另外一个人的怀抱。 每一步都是一个选择,她宁可选择如此的生活,也不愿意回国,这不够表明她的取向吗? 如果是你,你同样选择吗?那种以牺牲自尊和自爱为代价的生活,对芮来讲,是可以接受的!这令我十分不解。

我对芮的批论,在她选择于辅的时候就已经如此了(大概一两个月前的评论,当时李明还远远没有出现)。后面李明的出现很自然,有了前面无爱的婚姻,后面的红杏出墙根本不足为奇。并非我先知先觉,只不过一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决定她的行动。一个自尊自爱的女孩子,怎末可能在没有爱情的前提下,嫁给一个陌生人,她可以嫁给这样一个陌生人,也可以委身给另外一个陌生人。如果于辅不是这样不堪,也许两人还可以像其他正常夫妻一样生活一辈子,只可惜于辅未能提供一份体面生活,芮自然要逃离了。李明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世界上的登徒子有的是,李明只是其中的一个。如果不是李明,也有可能是王明或者陈明,区别只在于他们在何种情况下出现而已。我无法赞同无爱的、(单纯)以改善生活为目的的婚姻,对我而言,那是一种交换、交易。

大部分人认为芮值得同情,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不代表这样做就是对的。我之所以喋喋不休地还在探讨这个问题,就是因为这种“存在即合理”的滥好人腔调令我非常反感,因为这种看似“善意”和“善解人意”,模糊了是非观念,不仅无益,反而非常有害。如果文革不幸再次发生,那末这些滥好人和芮,有可能就是推波助澜的人,因为他们可以轻易为自己的任何选择找到合理的解释。(我显然是上纲上线了)。

我近来很喜欢看非诚勿扰,感觉那就是个小社会,可以看到很多平时没见过的人(或者说平时没见过的鸟),实在大开眼界。昨晚节目中提到杭州一个关于公共汽车上让座的事情,一对夫妻,妻子大肚子,站在一个小伙子旁边,小伙子不肯让座,丈夫饱以老拳,打得头破血流。黄函说:‘我们鼓励让座,但是如果没让,也不赞同施以道德暴力’。我很赞同黄老师的意见。但是孟非的发言更有意思。孟非说“网上好多人猜测小伙子没让座,可能因为小伙子生病了?或者残疾?或者另有隐情?等等等等。但是这件事情不管内里有多少故事,单纯就是否需要让座而引起如此众多的讨论,我感觉很悲哀”。这句话似乎可以套用在此。

我们不应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所有的人高尚;但是作为有道德标准的人,至少我们应当要求自己不要将底线无限制下调。这样的要求首先是针对自己的,其次也针对别人。也许我们暂时并不美好,但是我们应当永远拥有追求美好的心。作为写手,他的感情倾向,应当是有所向背的。

P.S. 就类似题目,我也评论过蜜瓜和与子成说的小说,她们和小渔文字功底都很深厚。还要感谢他们为海外原创带来的优秀作品,我只是就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论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