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六耳

想到什么写什么。有时是经历,有时是感想, 有时是议论,有时是杜撰的故事,有时是自己编的笑话。
个人资料
lanliuer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科学证明,多写博客文章有助于长生不老

(2011-11-10 12:49:06) 下一个
长生不老或死后复生差不多是人类所有理想中最远大的一个,科学理论证明,长生不老或死后复生的远大理想并不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

先讲一个流传在德国的故事。

在 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有一个皇帝的女儿不幸落水,被一个农夫救上来,皇帝问农夫用什么来报答他的救女之恩,农夫拿出一个有64个格子的象棋棋盘,对皇帝 说:您第一天给我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大米,第二天在第二个格子里放2粒,第三天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第四天放8粒,以此类推,每日增加一倍,等64个 格都放满了,我的要求就满足了。皇帝听后,觉得这农夫要求如此之少,真是一个谦虚的人,就大笑着满口答应下来。皇帝第一天给了农夫1粒大米,第二天2粒, 第三天4粒,第4天8粒,第5天16粒,第6天32粒,第7天64粒。。。没想到,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中国生产的大米都不够贡献给这个农夫的了。

这 个故事要说的就是exponentielles Wachstum , 翻译成汉语应该是叫指数增长,上面这种翻倍的增长是指数增长的一种类型,也就是基数是2, 指数是x, 和人类经验中许多领域里的增长方式类似。这种增长方式的特点是:刚开始时增长速度很不明显,但在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猛然激增,比方说在 上面的例子里, x指数到象棋的第32格子的时候,也就是农夫在第三十二天该得到的大米粒数是2147483648,  在第64天该得到的大米粒数是:1844674407370960000,  再加上以前63天的积累,自然是远远超过了全中国大米的产量。

有 科学家证明,人类到目前为止,已有知识的增长方式和这种以2为基数,x为指数的增长方式非常相似,据此可以推断,当人类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猛然激增的 时候,人类的信息科学将有能力把一个曾经有过生命的人的全部信息进行系统化储存和细节化分析处理,生物学将完全有能力把一个有过生命的人再原封不动地复制 一遍(事实上克隆技术在今天的成熟水平已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我们在一个人复制的身体里输入所有关于此人的信息,这个人也就相当于再生了。
事 实上,我们对生命的认知也就是建立在有关生命全部硬件条件和软件信息上,有了以上硬件和软件的准备,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一个肉体消亡,用复制的肉体 替代,在感觉上和长生不老没什么两样,我们会清清楚楚地知道我们前生都经历过什么,也知道现在正在经历的生命会成为下一辈子的积累。
至于人类的知 识积累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上面描绘的猛然激增,这个谁都无法预料,也许会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也许会在几百年或上千年之后,从目前看显然已经出现猛然激增的苗头, 但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福气赶上那一天,那我们现在就应该努力成名成家或慈善积德以求名留青史,期待哪一天有后辈仰慕当年杰出的你,把你伟大的生命再现一次,或者退而求其次,多 生几个孩子,在无穷无尽的子子孙当中不一定哪一代就赶上了那一天,非要把做为祖宗的你复原,那样你也就再生了。
不管是成名成家慈善积德寄希望于后辈的仰慕,还是多生孩子寄希望于子孙的孝敬,要想有朝一日再生,我们都应该把关于自己的信息,思想和记忆尽可能多地纪录和保存下来,以便仰慕和孝敬的人将来有据可循。

所以,我说多写文章有助于长生不老,应该不算是空口说出来的白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冰雪燃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ThatIsDifferent的评论:哈哈哈哈
ThatIsDifferent 回复 悄悄话 过去读过一本书《从一到无穷大》,非常有意思。想让小孩得诺贝尔奖,或者是怕老了得老年痴呆,都可以买来看看。有跟写博一样的功效。

可能是下面的书:

One Two Three . . . Infinity: Facts and Speculations of Science
ISBN-10: 0486256642 | ISBN-13: 978-0486256641
ThatIsDifferent 回复 悄悄话 文革前出版的少儿版《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卷中的印度版本:

古代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西萨。西萨向国王请求说:“陛下,我想向你要一点粮食,然后将它们分给贫困的百姓。”

国王高兴地同意了。

“请您派人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格内的数量比前一格增加一倍。陛下啊,把这些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赐给您的仆人吧!我只要这些就够了。”国王许诺了宰相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请求。

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都知道事情的结局:国王无法实现自己的承诺。这是一个长达20位的天文数字!这样多的麦粒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的小麦产量。

不过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知道这个结果。他们眼看着仅用一小碗麦粒就填满了棋盘上十几个方格,禁不住笑了起来,连国王也认为西萨太傻了。

随着放置麦粒的方格不断增多,搬运麦粒的工具也由碗换成盆,又由盆换成箩筐。即使到这个时候,大臣们还是笑声不断,甚至有人提议不必如此费事了,干脆装满一马车麦子给西萨就行了!

不知从哪一刻起,喧闹的人们突然安静下来,大臣和国王都惊诧得张大了嘴:因为,即使倾全国所有,也填不满下一个格子了。
无名男英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小艾妈妈的评论:
写不出来就已经是痴呆晚期了,而不是痴呆征兆了。
无名男英雄 回复 悄悄话 流传德国的故事却是讲的中国?中国围棋和象棋棋盘也不是64格啊。这个故事俺小时读的版本是关于国际象棋的发明的来历,说是一个印度学者为国王发明了一个棋类游戏,也就是现在的国际象棋,国王非常喜欢。然后国王问他要什么奖励,他说在棋盘的格子里放米,,,,,。
一碗麦片粥 回复 悄悄话 未来什么都能发生,有希望活的就来劲,谢谢你设的这目标,我们要向目标前进,活到老写到老.
小艾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哎呀,我说最近咋有老人痴呆的征兆聂,谢谢提醒,那要多写,多写。

问题是我写不出来啊,要是才情像你哗哗地我就不用纠结了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