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无所长,唯余文墨,一息尚存,笔耕不辍。
个人资料
大坐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们比古人长进几分

(2013-07-17 03:12:27) 下一个


有人喜欢复古,有人热衷批古,我则爱好看古,从中难免比较古今短长,探究历史渊源。

复古、批古、看古都是为了今天。

在政治、经济、科技、生活条件(不是指自然环境)等方面不用多说,没人愿意活回古代去,穿越一下也是为了游戏。


我的问题是:我们在精神道德上比古人长进几分?有没有与时俱进?


随手拈来几则,对比一下。

 孔丘老先生说,他没有见过“圣人”“善人”“好仁者”和好德超过好色的人,我们见过吗?如果说圣、善、仁、德档次太高,普通人消受不起,那就说说“色”吧。古人好“色”,孟子承认这是人的本能,因为他所处的战国时代人们在各方面跟动物都相差无几,“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两千年过去了,人的动物性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现代人很喜欢引用“食色性也”,“人异于禽兽者几希”,究竟是强调与禽兽的天然血缘关系,还是压根就不想拉开与禽兽性的距离?古人好色,但不认为是健康人生所应有,所以把它归入疾病的一种,“寡人有疾,寡人好色”。除了变态,不好意思当众自夸炫耀好色,一定要用唯恐“无后”“不孝”遮掩。众所周知,现代人的色胆色欲是和权钱势的多寡成正比的;上行下效,许多年轻男女都毫不忌讳自己的“好色”毛病,不无得意地给自己贴上“外貌协会”的标签。在坦诚的同时,缺失了少年羞涩的可爱。古人称颂的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在今人眼里却是病得不轻,而一见就走不动,就上床,能追、能抢、能干、能驾驭的才是有本事的真王子真仙女。古代的疾病,现在则是正常。古代的健康,现在则是被嘲笑的标准。我们长进了吗?

 《墨子》几次讲到他所处的时代,流行用水火、兵刃、毒药等相互残害,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乱世景象。自从神农尝百草以来,毒药在中国的应用,一直长盛不衰,仇敌、对手、皇上恩赐、夫妻、自用等等。用毒药杀人于无形,更是几乎每部武侠小说的必备情节。如今为了赚钱,食品、药品中百毒荟萃,早已不是新闻了。我年轻的时候,听说过仰药自杀、或为报复投毒,但是发生于校园同学之间,还真是前所未闻。古时候即使同学相残,也是在毕业后各为其主(孙武、庞涓)或职场竞争(李斯、韩非)时。现在是为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吗?冯巩说“干掉熊猫,我就是国宝。”电视剧《我爱我家》中一句台词:我能活到今儿,容易吗?国内同学互致感谢当年室友不杀之恩,让人苦笑中泪奔。我们长进了吗?

 《吕氏春秋》曾经指出当时人有“三患”:出门乘马车,在家坐推车,追求的是安逸舒适,不知这是招致中风的玩艺(“招蹶之机”)。肥肉醇酒,希图强身,其实是“烂肠之食”。沉溺于美女和靡靡之音,都是为了享乐,谁想过这是砍伐良性的利斧(“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所致也”。日子一好过,人就不知所以,前赴后继地往祸害身上扑。教训两千年,人们听过吗,改过吗?我们长进了吗?

 《汉书/路温舒传》记载了路温舒在宣帝时针砭时弊的文章,其中有关酷吏枉法的一段,让我们倍感亲切。他说,《尚书》认为,与其错杀,宁肯担上不认真办案的罪名。而当时的执法者却上下催逼,以严酷为清明,越严酷越会获得政府好评,而宽松慎重者每每被上级同僚挑刺。因此执法者都想让嫌疑犯死,这不是说他们憎恨人,而是要想在官场上保平安就必须让案犯去死,用他们的鲜血换取晋升机会。如今赴京上访者不绝于途,冤假错案的风传不绝于耳,即使不全是冤屈,总还有一部分窦娥、杨乃武与小白菜吧。汉代执法者的心态,现今执法者有没有?还是那句问话:我们长进了吗?

 《淮南子/齐俗训》里记载了汉代人的价值观:“今世俗之人,以功成为贤,以胜患为智,以遭难为愚,以死节为憨。”这话听着有点让人犯晕,不知道是古人穿越到今天,回去后作的汇报,还是今人返回古代,向他们介绍了身边的现象?短短一句话,适用于上下两千年,是不是忒神奇?现代人只要成功,怎样成功的不管;能摆平拆迁等麻烦,采取什么手段不论;遇到难处,活该你脑袋让门挤了;见义勇为,别犯傻啦!两千年来无改于祖道,仍然是那句话:我们长进了吗?

魏晋时,“文人相轻”“无行”“喜谤前辈”等毛病,一千多年改了吗?我们长进了吗?

还有很多很多。

古已有之!先人们就是如此!然而,这就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传统吗?其实,每个人都知道答案的,为什么改不了?这是可以修理的毛病,还是无法更改的基因?

由此,有必要检查一下我们的基因,看看灵魂深层到底有些什么牛黄狗宝。下一篇让我们看看太史公是怎样说的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囫囵 回复 悄悄话 有道理,但是人类的集体智慧在积累和发展,产生了诸如民主,法制,人文主义等较先进的思想,这和个别伟人的创造引领有关,也和大众的觉醒有关,也许这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因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