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八婆

一罐臭豆腐,最合中老年人胃口。http://bookseed.com/html/chinese_book_info/619880
个人资料
正文

青春志歌 十八、热爱家乡名山秀水

(2020-11-15 11:26:55) 下一个

       天河电视台制作的第一部电视风光艺术片一炮打响,何宛虹也意外走红。一阵热风之后,宛虹又在程局长的指导下,开始起草第二部历史文化纪实片《麦积风光》。这对宛虹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麦积山是天河近郊山林中的一座奇异孤峰,高达一百四十多米,远远望去,山的形状像一个巨大麦垛,山崖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泥塑佛像和石窟,它始建于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十六国后秦时期,至今存有一百九十四个窟龛、七千多尊造像、一千平方米壁画,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风光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 曲溪、街亭温泉等景区组成,历史悠长内容丰富,单片肯定难以充分表达,必须分成几集。宛虹跑去图书馆,搜罗来仅有的几篇资料,看的眼花缭乱稀哩嘛哈,那都是些介绍佛像修造历史的干巴巴文献,如何用亲切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以真情诗意文字叙述,让观众感受到心灵震撼,激发起对家乡和人的热爱之情,喜欢祖先创造的文明成果呢?尤其要表现老祖宗和现代人的智慧,还要淡化宣传色彩,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何宛虹苦思冥想废寝忘食,积极投入到新片子的构思创作中,她知道自己孤陋寡闻没有真才实学,只是看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之后,照着葫芦画了个瓢,实际上是晾衣服的竹竿子勾月亮——差的远着呢,只有勤学苦读,笨鸟先飞了。宛虹心里很累,一天晚上坐着写完字,起身突然一阵腰痛 ,她咬着牙硬是悄悄挺了过去。
       在单位里宛虹受到尊重满面春风,忙着学习新知识考虑新问题,回到家里迎接她的,却是冰锅冷灶讽刺挖苦。黎军就每天从牛廊巷口自来水站挑回两桶水,每月买回一袋面粉一堆煤,天天骑车经过菜市场,没看见一样一片菜叶都不买,在家像闹钟似的宛虹拨一下转一下,不拨就停摆了,死眉瞪眼的窝着不动弹,啥都等着宛虹来收拾。宛虹调入电视台,他不但不祝贺,反而出言不逊:“哼哼,电视台为啥会要你?草!不就因为你是个母的吗?”
       宛虹冷笑:“嘿嘿,你家不就有几个母的吗?电视台咋不要她们呢?你是个公的,咋没见你打鸣呀?厂长是公的,市长是公的,皇上也是公的,能人都是公的,你咋不去当呢?”
        黎军哑口无言,悻悻地甩手出门,自行车一蹬,又跑他妈家吃现成饭去了。他家四个姐妹围着爸妈转,做好饭菜端上桌,他吃完了嘴一抹,哪怕是浆水面条子,也不嫌酸反而甜香无比,然后大爷一样翘起二郎腿抖搂,点上一支烟慢慢抽,那光景赛过活神仙,比起被何宛虹指拨着生火洗菜打下手,吃一碗饭还要刷锅洗碗,舒服到天上去了!再看着彩电享受一番小荷叫爸爸,睡觉时才跑回牛廊巷。
        这种日子宛虹哪有心情做好饭呢?她要么做一顿吃两顿,要么买一碗馄炖或者一碗面皮填饱了事。小荷该上幼儿园了,宛虹想接回来自己带,就去附近市幼儿园给孩子报名,回答是以孩子父亲为主,父亲是企业的不收,是市直单位的才接受。而单位分房子,也是以男方为主,只有给孩子报户口的时候,才是以女方为主。女人哪,无论你选择什么,总是被塑造成依附男人的角色。
       如果父母住在近旁,宛虹早跑回娘家了,可惜去辉城要四小时车程,一年也就回去一两次。她不想给父母心里添堵,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黎军也只是正月初二提着宛虹买好的礼物,去辉城父母家拜个年,贵客似的翘着二郎腿,抽烟喝酒享受两天何家父母姐妹忙碌出来的家宴。父母来天河看望宛虹,两人马上装作和和气气,一付甜蜜模样,父母亲放心离去,就又是冷战不断,反正你对我毫不在意,我拿你也不当回事。
       闭门造车难以创作出好作品,宛虹便独自坐上公交车,去麦积山区采风。此时麦积石窟已被国家花大价钱,大规模加固修整和复原,摇摇欲坠的悬崖已经稳定,凌空栈道也宽阔整齐,焕发新貌安全可靠了。宛虹自费买了门票,顺石阶登栈道攀援而上,进入一处处洞窟,感觉那些泥塑佛像、菩萨、弟子、天王、力士,一个个喜怒哀乐形神兼备,好像古代世俗的人儿再现,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那高达十六米的隋代大佛“西方三圣”,北朝的“秀骨清像”,西魏的“慈祥母亲”,隋唐的“丰润圆满”,以及宋代的“秀丽纤巧”,都栩栩如生,极富情趣,仿佛在向人们欢迎致意。

       登上最顶层的“散花楼”俯瞰,茫茫林海如诗如画,满目生碧气势磅礴,撕碎两张彩纸腾空撒下,花瓣似的随着气流缭绕而上,自己恍如天女般飘飘欲仙呢。宛虹惊叹古人竟然“砍尽南山柴”,铺起万丈云梯,一寸寸地在悬崖峭壁上凿洞、塑像、彩绘,架起了层层栈道, “修起麦积崖”,这在全靠肩扛手抬的古代,该是多么浩大繁杂的工程,又是多么的忠勇虔诚啊!
       杜甫诗云:“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正是唐代麦积山的真实写照。
         隔天宛虹又去仙人崖转悠,在一座造型奇特凹进去的巨形山崖底下,屹立着一溜排佛寺和道庙,据说一千多年前,一些自绝红尘的文人墨客游历至此,发现这里隐蔽静默犹如仙境,便结庐崖下修身养性,终究得道成仙飞升而去,石崖便有了这个美丽的名字。此后这里成了一个仙人道场,信徒们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打造了这里仙境缭绕又古意盎然的奇观,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水圣地。
       仙人湖畔没有喧闹,只有虫鸣鸟叫树叶飒飒,风轻云淡烟雾缭绕,宛虹不禁恍若隔世,真的到了仙人居所了吗?大自然与古人的伟大,神奇,神秘,统统在这些悬崖峭壁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天人合一,如此壮观场景千古珍稀。曾经的喧嚣兴盛,轮回到衰败冷落,再到如今的整修恢复,真是神仙也难以预料啊!
       走走逛逛,何宛虹香汗淋漓,肚子也饿的咕咕叫起来,信步迈过一座庙的高门坎,想进去乘凉歇一会儿,忽然看见供桌上摆着鸡蛋、点心、苹果等吃货,顿时垂涎三尺,回头看看四面无人,即伸手抓起几个放进挎包里。然后跪下给塑像磕个头,念叨说请神仙开恩吧,原谅我个馋嘴猫,我把你写进电视里,让你的神力召唤更多人来供奉。出去躲在一棵大树下面,美吱吱的吃了个饱,感觉自己就像偷吃供果的白毛女,哈哈。
         去石门山的路上,有一片地势开阔的草滩,依山傍水草木茂盛,据记载秦人先祖嬴非子在这里放牧过马群,曾考古发掘了大量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有秦汉竹简、木板地图、西汉文景时期的纸张实物等等。
       到了石门山,只见一座奇峰墙壁似的兀自挡住去路,周围峭石林立,古木参天,中间一条小路联结南北两峰,之间的聚仙桥下石壁上,有一个大方形的黑色浑圈,宛若一扇门楣,想必这就是石门吧。 山的形貌既雄壮又秀丽还险峻,好像到了 “小黄山”。山上古雅峥嵘的殿阁台榭,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周围许多奇异植物宛虹根本不认识,分明一座世外桃源般的森林公园。
       最后去曲溪,宛虹觉得好奇怪啊,麦积山的北面,是黄水汤汤的渭河,黄山秃岭雄浑巍峨;到了相隔不远的南边,却是清澈见底的碧水,山青水秀江南风韵。却原来,麦积山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曲溪有琵琶湖,抬头一线天十里峡谷,九曲十八湾,飞瀑流珠,青龙山,观景台,柳浪闻莺,五猪朝天,观音殿...... 溪水时而跌宕起伏,时而波平如镜,仿佛一幅微缩景观长廊,兼有长江小三峡,漓江静中山水,武夷山九曲溪流,九寨沟倒影涟漪之美感,无愧于“陇上林泉之冠” 美誉。
         何宛虹一个人行走在寂静的山林中,丝毫感觉不到一点儿孤独,面对美妙的青山绿水,前人走出的蜿蜒小路,激动的热泪盈眶,感慨万千自言自语。呵,自己何德何能,居然如此幸运,率先领略到先贤圣杰的独特匠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参与到见证历史的行列之中!
        两千年前,秦人从这里出发,统一了一个帝国;一条古道曾经很拥挤,车水马龙络驿不绝;取经人不停诵唱,走了和尚来了尼姑;一个雕像一段故事,一处景物一个传说;连接着帝都长安,延伸到敦煌月牙泉;今又修缮开放,迎来四海游客。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啊,岂是何宛虹一支秃笔,一篇解说词能说得清楚?
        宛虹绞尽脑汁去繁就简,写出初稿,程局长亲自捉笔修改后,又联合报社校友反复推敲润色,基本定稿准备开拍。
       摄像师们又坐着专车,提着沉重摄像机翻山越岭,早出晚归摄制图像;局长和台长们运筹帷幄,请来知名作词、作曲家写词谱曲,文工团女高音歌手演唱录音;男女播音员也反复练习解说配音,摄像师再精挑细选剪辑制作......一个只有四集,几晃而过的电视节目,背后凝结着多少工作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好似梦中飘天外,身在云中散花台。巍巍麦积烟雨情,洒满人间多少爱。啊,阵阵松涛歌如海,访古问今笑中来。登山道,攀古台,更恋传说的仙人崖。千山叠翠花飞彩,古刹钟声伴客来。石门洞天好夜月,谁不仙桥抒情怀。啊,汩汩江流峡天开,弯弯曲溪人更在。一路风光一路情,心中装满千顷爱。”   
       优美旋律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历史画卷在荧屏上徐徐展开,柔和的解说紧扣人们心弦,穿越时空激荡起豪情无限,爱在天上人间也在自己身边。
       何宛虹心潮澎湃,充满了感激和追忆,梦想挽起了明天,青春正灿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