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李海鹏:2009年终图书推荐

(2009-12-29 05:43:32) 下一个

万有引力之虹

小说,托马斯.品钦著,凤凰出版集团/译林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超级杰作,托马斯.品钦著。粗略地说,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用V-2火箭袭击伦敦,盟军谍报机关发现,某个美国情报军官在哪里有性行为火箭就会落在哪里。雷人吧?其实很简单,V-2火箭会刺激这名军官的性欲。小时候他被人家拿去做实验,结果用G型仿聚合物一刺激,他就会勃起。G型仿聚合物正是V-2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可以想象,这名军官晕菜了,就去探究“到底在搞虾米飞机”,于是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故事,五花八门、庞杂无匹的叙述,物理学、火箭工程学、心理学、国际政治、高等数学等等,像一列高速火车般向读者冲来。最终,世界将像火箭寓意的那样死寂,“真正的神都是集破立于一身的,上帝既是创造者又是毁灭者,既是阳光又是黑夜,是一切相反之物的集合。”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有一类作家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勤奋和效率,广闻博识,又有在书中囊括世间万物的雄心,妙手偶得这类作品,它们是富有现代文学阅读经验且不畏险阻的读者的杯中烈酒。

 

最美的决定

书信集,E.B.怀特著,上海译文

 E.B.怀特的书信集,2009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怀特是《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和《精灵鼠小弟》的作者,《纽约客》杂志的专栏作家和文风奠基者,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散文作家和文体家。这些信件多以温文尔雅、有教养和有幽默感的文字,叙述作者在缅因州的农场里与15头羊、112只红母鸡、36只白岩母鸡、3只鹅、一条狗、一只雄猫、一头猪和一只笼鼠共处的日常生活,自有一种超脱和本真的适恰之美。怀特把在平凡小事中发现微言大义变成了一项成就。他死后,美国报纸说,“如同宪法第一修正案一样,E.B.怀特的原则与风范长存。”

推荐给所有一旦发觉自己到了对16岁的女孩不复有吸引力的年纪便觉人生是一场虚空的男性一读。

 

杀死一只反舌鸟

小说,哈珀.李著,译林

 

即《杀死一只知更鸟》。芬奇先生是美国南方的白人律师,坚持替黑人辩护而导致家庭遭到残暴的攻击。有一次他给孩子们买了鸟枪,然后说,鹣鸟你们尽可以打,但是要记住,杀死知更鸟则是一种罪过,因为它们不破坏庄稼,不做任何坏事,只是用它们的心唱歌给我们听。芬奇先生是我的菜,我也认为正直和浪漫是绅士的先要准则,至于是否穿得人模狗样倒全没所谓。另外切莫只为了乐趣去做哪怕最小的残忍的事。这是哈珀.李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对孩子们的描写妙趣横生又充满爱意,缓和了书中肃穆的道德感。作者说:“写过了那么一本之后,还有什么好写的呢?”

 

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詹姆斯.C.斯科特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坦桑尼亚的村庄化计划的目标是发展和福利,与前苏联的集体化不可同日而语,却仍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上遭遇惨败。巴西利亚,这个充分体现了苏维埃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城市,在中国享有美誉,对当地市民们来说却是噩梦一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什么宏大的规划常常失败?进而,为什么国家有时更像是人们的敌人?从行为学的角度说,大计划常常具备两个特征:1、忽视生态和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2、当其致命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的时候,仍然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行。

十亿蚁民犯下的错误也没有一个杰出人物犯下的大,因为权力无法同时做到不受制约和聪明。

 

雅致的精神病院——美国一流精神病院里的生与死

医学史,艾里克斯?宾恩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

 

你会很惊讶,还有没有哪位美国思想家、艺术家和名流,没住过这家波士顿近郊的麦克连疗养院?罗伯特.洛威尔、西尔维亚.普拉斯、约翰.纳什、雷.查尔斯等等,都是这里的病号。有个诗人、艺术品收藏家和文学杂志主编,叫斯考菲德.赛尔,病得不轻,连弗洛伊德本人都服了,“我很遗憾无法让你焕然一新。”赛尔就到了这儿。死去之前,他留下了几百张便笺,又色情又神秘,我没看懂,有两行诗我倒看懂了:“我未曾爱过这个世界/世界对我亦然”。这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讲述的是疯狂与那些最优秀、最杰出的头脑之间的关联,而精神病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有种令人震撼的恐怖、混乱、悲伤和美。其实与我们何其相似乃尔。

 

资本之城

经济史,托马斯?科斯纳著,中信

 

这算是我赶时髦看的一本书,讲的是华尔街从1860年到1900年的故事,A. T.斯图尔特、安德鲁?卡耐基、约翰?D?洛克菲勒、J. P.摩根等人如何冒险以及如何在经济帝国里像神一般崛起。我发现关于钱的故事完全不能让我兴奋。我就记住两件事,一件是,美国金融史就是在灾难中不断修正制度的历史;第二件事是,在制度远水不解近渴的时候,是大资产阶级的理性拯救了一切,比如股市要崩盘了,J.P.摩根就拿出自己的钱救市,因为若非如此大家就会一起完蛋。贪婪真不是什么太可怕的东西,只要有理性就行,真正可怕的是流氓没文化。

 

夏屋,以后

短篇小说集,尤迪特?海尔曼著,人民文学

 

海尔曼写的是从正常轨道上稍稍偏离出去的女孩的生活。女性在搞对象之类的事上花的心思和体会到的感受真是多得惊人。“她吻着卡特,心里在想,她的嘴唇配他的太小了。”我敢说没有一个男人会在这时候这么想。我挺喜欢读女性写的小说,多半类似一只困惑的狗想尝尝猫粮。

 

巨塔杀机:基地组织与“9.11”之路

非虚构,劳伦斯.赖特著,上海译文

 

这部非虚构作品用事实证明了恐怖主义是深刻信仰的产物。作者赖特是《纽约客》的记者,“9.11”事件发生当天请求编辑戴维.雷姆尼克派他进行本书的采访,历时5年乃成,信息来源主要是彼此敌对的两方:圣战者和美国情报系统。美国新闻作品的路数我还算熟悉,这本书的采访广度和深度没刺激到我,但是再琢磨一下,还是不可思议。采访基地组织的成员,拿到基地组织的电脑,交叉验证数百个消息源,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级别的事。

我觉得中国新闻业者读《巨塔杀机》,学习技巧是扯淡,了解天外有什么天是真。

 

寂静的春天

科学人文,蕾切尔.卡森著,上海译文

 

有一天,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妇女写信给海洋生物学家兼作家蕾切尔.卡森,告诉她滴滴涕正在杀死鸟类,这封信促使卡森构思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出版于1962年,是人类对环境危机发出的第一声警报。书中说,“现在每个人从未出生的婴儿期直到死亡,都必定要和危险的化学品接触。”这本书描述和分析了一个个恐怖的场景:有毒化学品在地球上无远弗届地弥散,深入每个人的细胞核,而生命的协同共济的关系被打乱了。相比美国的1960年代,今日中国的污染程度何止超过一两倍?人家不闻鸟鸣便震骇不已,可我们有多久连鸟毛都见不到一根了?

环保是今日世界最强音,可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仍旧惨淡收场。理性暂时还斗不过流氓。

 

王国与权力

非虚构,盖.特立斯著,北京出版社

 

这本书讲的是《纽约时报》的历史。《纽约时报》的全部历史可以凝结在下面这个小掌故中。某任总编有一次去欧洲演讲,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成为这份报纸的记者编辑们外出演讲时最喜欢提到的一个。它说的是,有个人有一天走在路上,遇到一个石匠在打石头,就问他,你在干嘛?石匠说我在打石头。走了一会儿又遇到一个石匠,又问在做什么,第二个石匠回答说,我在做一个地基。再向前,还有第三个石匠,又问同样的问题,这名石匠回答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纽约时报》的总编说,这正是《纽约时报》的特别之处:看上去我们与别的媒体一样,都是做新闻而已,但别人只是在打石头,我们却是在建造大教堂。

我喜欢这个故事。对于无礼和无知的“媒体工作只是个技术活儿”之类的废话,这就是回答。看完了这本书,作为一个前记者,我满心惆怅。怎么概括《纽约时报》的事业呢?只能说,它记录历史进程,参与历史进程,纠正历史进程。这才叫“报纸是一个国家与自己的对话”。回望国内新闻界这点儿事,真是阿呆对阿瓜的赞美,村姑对村妇的嫉妒。也挺忙。前路漫漫,山高水长啊。

 

(第一财经周刊,要求包含与媒体专业有关的图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