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旁听美国高中历史课有感

(2013-12-02 18:49:51) 下一个

旁听美国高中历史课有感

美国人非常重视教育,身居此国,我感触良多。这星期是美国教育周(American Education Week),所有的家长都可以去自己孩子的教室听课。美国学校和家长如此行,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家长即可以了解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观察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为了上述的两大原因,在今年的美国教育周,我分别到小宝和二宝的课堂上听了几节课。其中我在二宝高中旁听的欧洲历史课(AP),对我启发比较大。在这节课上,我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我也看到了中美教育中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在这节课上,我还举手发言了呢。

记得我在中学学历史时,上课那叫一个枯燥啊。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在底下乖乖记笔记。填鸭式的教育,说的就是这种教学法。下面我来说说美国高中的历史课到底是怎样的风景。

我听课那天,二宝的欧洲史(AP)老师正在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和艺术家。首先,他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两个字: RENAISSANCE MAN. 虽然我不是学文科的,但这两个英文字我还都认识,这两个字的大概意思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物”。

据书中记载,文艺复兴是指欧洲 14、15 和 16 世纪时,人们以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来繁荣文学艺术。二宝上的这门课是欧洲历史的大学课程(AP),能凑巧赶上旁听一门文艺复兴课,我的心中暗自欢喜。

美国老师在写好这两个字以后,他马上开始提问。他要求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说出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物。当美国老师提问时,我左顾右盼,并悄悄数了一下这个班的学生人数。嗯,共15人的小班,学生至少可以说出15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物。

果然不出所料,老师问,学生答。很快地,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15个人名。据我所知,文艺复兴时的著名人物不只有15名。还有那些没被提到的人呢,该咋办?

我的担心纯属多余!每个学生在完成老师的规定提问后,下面就是学生的自由发言时间了。这些美国孩子们跃跃欲试,兴高采烈地继续补充这名人谱。你一句,我一句,东一句,西一句,美国学生随意发言,老师在黑板上刷刷地写,最后黑板上写满了共50位文艺复兴时著名人物的名字。

老师和学生的这种互动,大约持续了2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我没看到老师枯燥的照本宣科,也没看到学生们没精打采的面容。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老师笑意写在脸上,学生轻松解答老师的提问。在我看来,历史能学到这份上,还真有趣。

再往下,老师该怎么教呢?就在我有些好奇时,美国老师又开始发话了:“同学们,注意,从现在起,每人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你们想三分钟,然后我提问。每个人都要发言。”

哇,美国历史老师的这种教法,哪个学生还能睡觉?哪个学生还敢睡觉?记得我在国内上历史课时,基本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一人唱独角戏,下面的一帮学生们低头记笔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生没有思考,没有选择,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的大脑就是个录音机而已。

形容词是个好东西,文章写的好坏,和作者使用的形容词大有关联。那么,美国历史老师想听到的形容词,到底都是什么呢?哪些形容词可以概括这些早就死去的文艺复兴战士呢?

美国高中生特别爱发言。老师命令一下,还不到规定的三分钟思考时间,一串串的形容词,开始从孩子们的小嘴儿里往外冒了:cunning(诡计多端),wealthy(金钱万贯),pseudo-religious(装样伪善),greedy(黑心贪婪)。哟,用这些负性词语来形容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人,是不是刻薄了点儿?难道就没有什么好形容词吗?有,当然有,再听这些:gifted(天赋出众),brilliant(聪明过人),influential(影响深远),transformative(承前启后)。

就这么一问一答,黑板上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形容词。在这之后,美国老师又有新招了,他的下一个问题是:用一多对应的方法,说说哪些文艺复兴的人物符合这些形容词的描述?比如,哪些人是金钱万贯(welthy)的艺术家?哪些人是装样伪善(pseudo-religious)的名人?

这堂本应枯燥的历史课被美国老师这么一鼓捣,课堂气氛太活跃了!老师不用大喊大叫,更不用唾沫飞扬,就把死板的历史知识经过启发式教学法灌输给了学生。而课堂上的美国高中生们,根本就没有瞌睡打盹的走神机会。老师讲课时一环扣一环,又似魔术师般花样翻新,学生听课如同享受精彩的演讲一般生动有趣,所有的瞌睡虫们全都自动死亡了。

就连我这个老家伙,都被美国老师的教学法迷住了。当美国高中生往外吐形容词儿时,我再也坐不住了。我要举手,我也要发言!我提供的形容词,也被美国老师写在了黑板上:struggling(历练挣扎)。虽然我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不完全熟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些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历练挣扎,也就是我说的struggling.

旁听这堂欧洲历史课之后,我的收获确实很大。我不仅了解了美国老师的教学法和我家二宝在课堂上的表现,我更看到了中美教育中的不同点。更加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在我离开高中校门多年后,我重新坐在美国高中的课堂上,举手发言,重温了我过去在高中时的好时光。

当然了,二宝对我的表现也很满意。那天放学回家后,她高兴地说,美国老师告诉她:“your mom is such a good student(你的妈妈真是个好学生)。”二宝的一大帮同学也对她说:“your mom is so cool. I wish my mom could be like your mom(你妈妈真棒,我希望我妈妈也能和你妈妈一样。)” 哇,我随便旁听一堂课,就听出这么多好的形容词出来。这课听得真值啊。明年,我准备还去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bobby41 回复 悄悄话 课堂气氛活跃,这是老师教学方法好,这个教学方法好是在教师和学生课前做大量准备有关系。
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这样上,我想也不会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不好意思说句风凉话。听上去跟着女儿一起被洗脑了,等学到美国历史、美国价值观也许就会有点意识吧?条件是首先懂得自己文化的价值观。

RENAISSANCE MAN指的是多才多艺的人。
千里一盏灯 回复 悄悄话 这和老师的水平有关。如果让单田芳老先生给学生讲讲瓦岗寨的演变,就算没有什么提问互动,学生也能记得清清楚楚。
jo-62 回复 悄悄话 no big deal, and you just had a culture shock.
整全的教育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在教学生,感觉课堂最重要的是要有趣。
老师可以先“放水”,但关键是要“收网”。
笑薇. 回复 悄悄话 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一定要有非常系统的介绍,否则只是鼓励的历史事实。这也是当前的教学问题,大多数学生只知一二,却没有系统的发展概念。如何将鼓励的历史事实synthesis起来呢? 国内的讲法系统发展线索清晰,两边都有问题是没有横向联系和横向理解。不过已经有publisher 在努力,不过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上市,在此之前还要有经过训练的老师。
DLS101 回复 悄悄话 老先生, pseudo-religious 翻译的不对啊. 宗教在欧洲文化和历史发展中有很重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是 pseudo-religious. 对理解他的作品是很重要的. 欧洲很多文艺作品,绘画,雕塑,和音乐都是很 pseudo-religious 的.
没落贵族 回复 悄悄话 中美教育对历史的态度大不相同。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不完全同意.
各有千秋.

我(在国内)上高中时的历史老师,就很会讲课...获益匪浅!
ahniu 回复 悄悄话 great sharing, thx
司马炮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 历史教育在美中两国大不相同,根本原因是两边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不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