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Chinese

和码汉字字形技术的“最好最终”性,使其必将成为世界范围内汉字字形学习与使用的技术标准。www.HeZi.net
正文

不是拼音方案的错

(2010-06-11 06:51:29) 下一个

不是拼音方案的错

—因使用不当,拼音已生困局—

欧阳贵林 www.HeZi.net
2009年11月01日

 

《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北京地区的汉语语音为基础,用科学的语音分解与拼读方法,对汉字进行字音标注的国家标准。

秦始皇统一了汉字字形,汉语拼音方案统一了汉语语音(汉字字音)。汉语拼音方案(字音标注),对汉字字音的学习,对地方音校正,对在全国范围内汉语语音的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任何一项伟大的创造(科学技术),都有一个适用范围,如果跨越范围不当使用,就有可能造成危害。

汉语拼音方案是一项伟大的创造,也有其适用范围,对汉语拼音的不当使用,已经对汉字的使用,以及对海内外汉语汉字教学造成了困局。

汉语拼音的不当使用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以‘字音’输入‘字形’,汉语拼音输入法的广泛使用;二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汉语拼音教学放在首要位置。

一、拼音输入法的困局

汉语拼音输入法是源于“汉语拼音方案”的,通过输入字音,软件列示所有的同音字,再辨识出所要的汉字,进行输入。

拼音输入法是以‘字音’输入‘字形’,对于已经较好地掌握汉语拼音,且普通话较准确的人来说,拼音输入法不用学习,因此拼音输入法被广泛使用。

拼音输入法的使用者,只求不用学习的便利,却忽视了(或视而不顾)拼音输入法的缺陷。

拼音输入法的缺陷有:

1、同音字多,使得拼音输入法重码多,重码多就使输入速度慢,效率低

相同的击键次数,拼音输入的字数比形码输入的字数少很多。从长时间来看,从人的一生来看,从各个单位来看,从整个国家范围来看,拼音输入法速度慢,效率低,就形成了很大的耗费。

2、长期使用拼音输入法,会加重“提笔忘字”的问题

“提笔忘字”就是需要书写汉字时,许多字形记不起来了。这个现象在有电脑汉字输入之前就存在,电脑汉字输入出现后加重了。与形码相比,拼音输入法使用者“提笔忘字”的问题更严重。

长期使用拼音输入法者,可以通过字音熟悉地输入汉字,但如要求书写汉字时,许多字的字形就记不起来了。使用拼音输入法的时间越长,“提笔忘字”的问题就会越严重。

3、学生使用拼音输入法,会使书写与输入的错别字大幅增加

近年来常有文章报道学生的错别字增加,成年人的错别字也大幅增加(只是成年人不再考试汉字了),从报道上看错别字大多是同音字,这与不注重汉字字形练习有很大关系。

拼音输入法对汉字字形练习的效果不好,原因如下:

除大脑外,“口耳手眼”是常用的练习与使用汉字字音与字形的器官,合理的分配应是:使用“口耳”练习与使用字音,使用“手眼”练习与使用字形。

如果汉字学习者使用拼音输入法(借助拼音输入字形),“手”练习使用的就是字音(键盘拼音或手拼音),那么“口耳手” (2个主动器官“口手”,1个被动的器官“耳”)都用于练习与使用字音了,只留下“眼” (被动的器官)练习与使用汉字字形。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这样字形的练习就减弱了,汉字字形的学习效果就大大降低了。

如果使用字形输入法,“手”练习使用的是汉字字形(键盘写字或手写字),那么“手眼”练习使用字形,“口耳”练习使用字音,字音与字形的教学就能均衡发展,齐头并进了。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汉字教学方法是通过“手”书写(练习使用)汉字,也就做到了字音与字形练习与使用上的均衡,即用“口耳”练习使用字音,用“手眼”练习使用字形。

在信息时代,人们动笔写字少了,使用汉字多数都是输入汉字,输入汉字的方法不外乎字音输入与字形输入两种。但这两种方法决定了关键作用的“手”服务的是字音还是字形。“手”服务于(练习使用)字形,那么字形的学习效果就会好。

用“手”进行字形输入(键盘写字或手写字)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与字根输入汉字,能起到与书写汉字同样的掌握、记忆与使用汉字字形的效果。因此字形输入就成了练习与使用汉字字形的不可或缺的技术,用“手”进行字形输入就成了字形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拼音输入法的以上三点缺陷很明显,许多人只图不用学习的便利,而视而不顾。拼音输入法在全国的广泛使用,这些缺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将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早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的困局

(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早教拼音,对汉语语音教学的缺陷

1、学习汉语语音,汉语拼音不是非学不可的

对于汉语家庭的小孩,一出生就开始了语音训练。儿童在学习汉字拼音方案之前,就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了。

这就说明在汉语语音系统学习与形成,汉语拼音不是必要的。

2、对于非汉语家庭的学生,过早教拼音,不合适

在学生刚接触汉语语音时,就教bpmfdtnl这些抽象的声母韵母,教汉语拼音的四声,如:‘妈麻马骂,吧八把爸’。就等于一开始就把汉语语音系统最抽象最难懂的内容给学生。

想想看,如果对一个初生的婴儿,不是教‘爸爸、妈妈’这些具体的音,而是教bpmfdtnl,教‘妈麻马骂、吧八把爸’情况会是怎样。

难度大,学生学习的困难就大,一些学生畏难了,一些学生没有兴趣了,仍能继续学习的学生要做很大的努力。

3、对于非汉语家庭的初学者,过早地教拼音,对于健康快速的汉语语音系统的建立,不是帮助,而是妨碍

一般人都会认为,汉语拼音教学就是汉语语音的教学一部分,怎么会妨碍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多点耐心去分析研究。

人的语音系统应该是在大脑,发音器官‘口’与听力器官‘耳’之间建立的说(字义→字音),听(字音→字义)的直接快速的反应系统,语音系统的建立应该是对大脑以及口耳的直接训练。

对于汉语语音的初学者,过早的教汉语拼音,是在说(字义→字音),听(字音→字义)的过程之间加入了一个拼音拼读的中间过程,妨碍了直接快速的(字义一字音)反应系统的建立。

首先来介绍一下我学习英语听力口语的体验,我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当时农村缺少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口语能力很差,又没有收音机电视机这样的语音教学设备。听力口语的练习只是通英语音标(还读不准确)来拼读单字,念课文来进行,自己在课本中的许多单字上标注英语音标,这样的学习方式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没有改变。

这样的学习方式的特点是,练习口语就是读课文,听力也就是听自己念课文。在这听与说的过程中,都经过了文字这个中间环节,这使得我形成了一个坏习惯,即在开口说一句英语之前,脑海里先要显示这个英语句子才肯开口(语义→文字→语音)。听别人一句英语句子后,先要把这个句子在脑海里写出来,再从这个脑海的句子得到这句话的意思(语音→文字→语义)。

我开始学习英语时,因学习条件的限制形成的坏习惯,妨碍了我健康快速的英语语音系统的建立,使我英语听力口语一直很差,口语听力反映速度很慢。速度快与慢,分划了优与劣,聪明与愚蠢,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

我上面写的学英语听力口语的经历与体验,不应只是我一个人的,上世纪70~80年代的中学生很多都是这样。那一代人英语文字阅读能力强,听力口语能力差是普遍现象。

现在的学生学习英语听力口语的环境条件就不同了,一是学英语从小学(或幼儿园)开始,二是教师的口语能力好,三是有电视节目,DVD视频教程等等语音训练手段,进行的是语音→语义(听),语义→语音(说)的直接对应训练,不再在中间加文字符号(音标)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听力口语训练。

上面说了那么多,意思是,真正健康快速的语音系统的建立,应该是听力(语音→语义),口语(语义→语音)的直接训练,不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加入文字符号(音标)等中间过程,如果加入了一个文字符号(音标)的转换过程,建立起来的语音系统就不是快速高效的。

对于非汉语家庭的汉语初学者,如果在教学的初期就教汉语拼音,就是在听力(语音→语义),口语(语义→语音)的中间,或者在读(文字→字音),听写(字音→文字)之间加入一个拼音符号的转换过程,就是加入一个没有必要的弯,这对健康快速的汉语语音系统的建立,对字音的学习,不是帮助,而是妨碍,是损害(因为坏的习惯建立后,要花很多的时间与努力才能纠正)。

例如,在教‘谢谢’的听说时,不采用汉语拼音,就是在不同的语境下,反反复复地练习‘谢谢’这个音。这虽然难点,但训练的结果是听(字音→字义),说(字义→字音)的快速对应。

如果采用汉语拼音,那就要教‘x-ie’第四声,让学生记忆这个拼音并拼读。学生每次看到或听说‘谢谢’时,都会想到背后的拼音,这样就在字义与字音之间加了一个汉语拼音的中间过程(字义-拼音字母-字音)。如果每个语音都用汉语拼音教,这样建立起来的汉语语音系统就是低效率的,有问题的。

再例如,在教“一二三,上中下”这几个字的认读时,不采用汉语拼音,就是教‘字形’与‘口音’的直接对应。这虽然难点,但建立的是认(字形→字音)的直接对应,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健康快速的汉语语音系统与汉字认读习惯就建立起来了。

如果采用汉语拼音,那就要教‘一二三,上中下’这几个字的拼音,让学生通过拼音记忆与拼读,学生每次认读这些字时,都会想到字背后的拼音。在现有的绝大多数对外汉语教材中,每个单字上都标注了汉语拼音,就起着让学生记忆字形背后的拼音字母的作用。这样就在字形与字音之间加了一个拼音的中间的过程(字形-拼音字母-字音)。这样建立起来的汉语语音系统,以及汉字认读习惯都是低效率的,有问题的

(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早教拼音,对汉字字形教学的危害

对于第一语言使用拉丁字母的汉字初学者,过早教拼音,就等于教他们拒绝汉字字形

教汉语拼音(字音),怎么会是教他们拒绝汉字字形呢?

对于第一语言使用拉丁字母的汉字初学者,英文字母对他们太熟悉了,汉语教材上的拼音字母让他们感到亲切。与26个字母组成汉语拼音相比,课本上那些字形各异的汉字,他们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不管老师怎么教,图形认字法,部首认字法,积木识字法,还是和码汉字学习法,这些字还是规律复杂,还是没有汉语拼音简单。

很自然,他们很乐意接受汉语拼音,象英语法语一样,他们可以从汉语拼音读出字音来,而汉字字形就不行。可以想象学生从心底里盼望老师们早一天改变主意,不再要求他们学习汉字了,希望有一天汉字被改造为象英语法语一样的拼音文字。

在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基本上每个汉字的上面都标注着拼音,这也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助长了他们的这类思考

小孩子或年青人,一般是没有太大的耐心的,哪个容易学就喜欢学哪个(只要能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玩就行),更不去理会汉字有5千年的历史,有灿烂的文明。汉字字形难学,从一个学生口里说出,所有的学生都会跟着说。尽管老师,家长语重心长,坚持不懈地要求他们学汉字,他们也只是表面上敷衍,口头上重复“汉字难学”,心底里的抵触厌烦。

对于第一语言使用拉丁字母的汉字初学者(包括华裔后代),过早地教汉语拼音,就这样教给了他们一个抵触汉字字形的理由

如果读者把上面的这段分析当作虚构的学生心理描写,不予相信,那你们可以看看国外汉语的教育现状。几乎所有的第一语言使用拉丁字母的外国学生(包括华裔子女),都或畏惧或抵触或厌烦汉字字形的学习,更有老师说:“海外教汉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98%的学生只是要求学口语与听力”,且说这是众多老师们共同的看法。“在欧洲与美洲,哪个老外学汉语不是学拼音,学听力口语的,你找个会认汉字,会写汉字的老外给我看看!”

改变这一现象的办法是,在中文教学的最初阶段停止汉语拼音教学,不要在最初的汉字教材中出现汉语拼音字母。阻断他们把汉语拼音作为汉语文字的一种形式的思考与期盼。

(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字形的教学方法,应重视“汉字拼形”理论

汉字字形有很好的规律性,也容易教学,只是以前没有被人们总结出来。

以往有很多儿童识字方法,如:背诵经文识字,阅读识字,韵文识字,象形识字,成语识字,集中识字,分散识字,联想识字,字理识字,字族识字,猜字谜识字,等等。

所有的这些识字方法都有两个共同点

1、字形知识的学习,都是采用反反复复的“描红临摹书写”的方法,以达到熟悉字形组成结构的目的。都没有合理的“汉字拼形”理论(字根体系,字形组成与结构分析)为基础,缺少由字根到单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字形教学方法。

“描红临摹书写”的字形学习方法,不是由字根到单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这种“不注重分析,只强调反复练习,不分步骤,一步到位”的字形教学方法,给汉字初学者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与困难。

2、都是注重于字形认读,都是在字形与字音字义的结合上做努力。没有系统的字形知识为基础的字形识读,就是没有阶梯的高门槛,使得汉字入门难。

所以这些识字方法,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

“描红临摹书写”这种字形教学方法(暂称为“旧式字形学习法”),往往要求学习者投入较多的时间与注意力,并要有一定的耐心,或需要进行一定的强制性训练。

在旧时候的中国,只有一部分儿童接受汉字教育,儿童的学习内容单一,且学习中的强制性比较普遍,“旧式字形学习法”是有效的,汉字学习效率低的问题不突出。

时间到了新世纪,所有的儿童都要接受文化教育,儿童学习的内容也多了,对字形学习能投入的时间也就减少了,对儿童的教学也不能再采取强制性。这样“旧式字形学习法”的教学效果就不如从前了,汉字字形的学习时间就拉长了,汉字字形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了。

“旧式字形学习法”对学习者的要求,在国外的汉字学习者中,更难做到,因此绝大多数外国人都认为汉字字形太难学,因而放弃汉字字形的学习。

解决“汉字入门难”的问题,就是要为道“门”槛,铺好路,搭好阶梯,也就是要先学好汉字字形知识,学习“汉字拼形”理论,掌握字形书写与输入(练习使用)方法。

和码汉字字形技术,是一种“汉字拼形”理论,和码汉字学习法,从25个常用字根入手,学习50个简单字与汉字结构,进入学习汉字字根表,字形组成结构的分析方法,掌握字形的书写与输入(练习使用)技术。

和码汉字学习法,是由字根到单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汉字字形易于分析理解。和码汉字学习法,强调手(字形的书写与输入)对字形练习的关键性作用,把字形分析理解与练习使用结合在一起,使字形易于学习掌握,易于巩固不忘。

多次教学实践表明:10岁以上的留学生或华裔子女6~8个学时,就能掌握汉字字根体系与字形组成结构系统知识,学会字形的书写与输入(练习使用)方法。

汉字的学习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以及把这三个方面结合到一起做到汉字认读。以往汉字教学中,字形教学没有合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字形是最难学习掌握的内容,现在利用和码汉字学习法,字形的系统知识与练习使用方法,成为花时间最少,最易学习掌握的内容。

学生先简单快速地学会“汉字拼形”的系统知识与练习使用技术之后,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就会大大增加,会对字音、字义的学习起很好的帮助作用。在随后教学中把“书本上的字形,与字音字义结合在一起”,也就学会了汉字的认读,这样汉字的学习也就不难了。

 

三、什么时候学习汉语拼音合适呢?

对于非汉语家庭的学生,只有在他们学会了基本的日常会话,在一个健全快速的汉语语音系统已基本建立之后,才适合教汉语拼音。

对于第一语言使用拉丁字母的汉字初学者,只有在他们学会了4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一个独立汉字字形系统已牢固建立之后,在需要培养汉字自学能力与独立阅读能力时,才适合教汉语拼音,才不会是汉语拼音的教学影响汉字字形的教学。

汉语拼音学会后,对学生学习新生字的字音,对较正不准确的读音会有帮助。对学生培训汉语汉字自学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四、国内小学生汉语拼音教学的问题

以上讨论了非汉语家庭的汉语初学者,以及第一语言使用拉丁字母的汉字初学者的汉语拼音教学问题。那么对于中国国内的小学生或幼儿园的学生,汉语拼音教学情况如何,又应该怎样呢?

与英美等国家相比,我国儿童阅读能力普遍形成得晚,这影响了儿童学习兴趣的早期培育,影响了儿童的智力发育以及知识的积累。儿童汉字阅读能力形成晚的根本原因是:儿童识字效率低,速度慢。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儿童识字效率低,速度慢”呢?

汉字的学习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以及把这三个方面结合到一起做到汉字认读。汉语家庭的儿童,5岁时一般都“能说会道”,也就是学会了许多汉字的字义与字音(可能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只是没有字形知识,也不会字形认读。

因此中国儿童识字教学的重点,不应是字音与字义,而应是:一汉字字形知识,即“汉字的字根体系,字形的组成与结构,书写与输入(练习使用)方法”,二字形认读,即“把书本上的字形,与口语中的字音字义结合起来”。

再一,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校正地方口音),主要途径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用普通话讲学,教室里用普通话交流,多看普通话的儿童电视节目与音像作品,这就足够使小学生学会普通话了。

普通话的学习是“口耳”的训练,不是学习汉字拼音知识就能做到的。如z与zh,c与ch,s与sh的区别,很多人都知道,但就是读不准,这说明懂拼音(汉字注音)知识,不等于会说普通话,普通话的学习训练,不是学习汉字拼音(注音)知识。

对儿童教学汉语拼音(拼音字母,拼读方法,与四声等)也有难度,需要较多的时间,提早教学拼音,是把儿童识字教学的宝贵时间,学了没有必要急着去学的语音字音(已经会了),而耽误了字形的学习,影响了儿童识字能力,影响了儿童阅读能力的早期培养。

最好把字形知识教学放在最前面,把拼音教学住后推,最好放在小学二年级下学期,为学生培养汉字自学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做准备。那时学生学汉语拼音也容易些了。

五、总  结

现在对外汉字教学的几乎所有教材,都把汉语拼音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并作为最早教学的内容。从国家到教师到学生,都形成了一致的认识,教学汉语首先是教学拼音。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初学者,汉语拼音即难教学,又没有必要,即对健康的汉语语音系统的建立有妨碍,又导致学生拒绝学习汉字字形。为什么要把汉语拼音教学放在首要位置,作为最早教学的内容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在最初阶段,避开汉语拼音方案,教学语音与字形,才有助于学生建立(独立于其它语言文字的)汉语语音与汉字字形系统,汉语汉字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长期以来海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效果极差,是否与过早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有关?我的上述分析是否有误呢?希望引起关心汉语汉字教学的人们的重视,并欢迎批评指正。

过早的拼音教学与拼音输入法的广泛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只是人们没有深入地分析,或不愿意面对,或是当时没有更好解决办法的无奈。

再次说明,汉语拼音方案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以上所述的缺陷都不是汉语拼音方案的错,只是对汉语拼音方案的不当使用所造成的。本文没有任何对汉语拼音方案批评的意思,请各位读者不要误解。谢谢!

 

附录1、和码的四个主要应用

附录2、30天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附录3、5岁儿童10小时,掌握汉字字形技术

附录4、《和码》汉字字根学习法

附录5、《和码》是最好最终的汉字形码

附录6、用户评语

附录7、不是拼音方案的错

附录8、和码在“九江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附录9、解汉字难学之谜,创汉字易学方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