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方人和北方人

(2006-02-07 08:04:34) 下一个
南方人、北方人


这里是说中国的南方人和北方人。

南方、北方是地域的相对分界,说的是地理环境。南方人、北方人是在这些地域
环境中生长的人群。生长在南方的人群,与生长在北方的人群在性格、待人接物
的习惯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篇里就胡侃这些不同,以及试图分析这些不同
与南方、北方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吗,存在也决定风俗习惯;存
在对于性格的形成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很多时候是决定性的影响。当然,人的性
格还与基因的遗传有着一定的关系。

首先从外貌来看:一般来说南方人个子比较矮,身材瘦小一些,显得伶俐精明,
能钻会跳;而北方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高头大马五大三粗,憨厚大方,嗓门大,
行动有力。当然特例反例总是有的,比如毛主席是湖南人,但是个子绝对不矮(
将近一米九?),比绝大多数北方的高头大马都要高一块。

一般来说,南方人给人的印象是精打细算、抠门儿、小气,尤其上海人是以小气
出名的(我只是重复我听来的老百姓对上海人的评价,我对上海人没有成见)。北
方人给人的一般印象是马马虎虎、大方、豪爽、特讲哥们义气。

我听不少人议论说:南方的丈夫体贴、温柔、会过日子,家庭第一;北方的丈夫
不干家务活、不会过日子不说,还是哥们朋友绝对第一。记得以前在北京住筒子
楼的时候,常常看见南方的丈夫早上帮助老婆把自行车搬到楼下,晚上再搬上去
。但我就不记得北方的丈夫们做过同样的事。我们的一对夫妻朋友都是北方人,
妻子跟我们抱怨她的丈夫,说:你要是说了他的哥们儿的一点坏话,他马上就脸
红脖子粗,跳起来要跟你拼命。

七十年代初一次我去武汉在那儿住了好几天。站在公共汽车里透过车窗我不止一
次地看见,单个的中年或是略上年纪的妇女使劲地拉着装满货物的长度不算短的
平板车,走在自行车道上。一次公共汽车在过一座大桥时,超过了这样一位吃力
地拉着平板车上坡的妇女,她那埋着头、弓着腿、弯腰几近九十度的身影,深深
地、永久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在我的印象里,南方的妇女一直以吃苦耐劳而著
称。北方虽说有大寨的铁姑娘队,但是一般来说没有南方妇女那样能吃苦。听说
南方有些地方,苦活累活都由妇女来干,男人反倒在一边找轻活干(有没有这么
一回事,请南方来的弟兄们指正)。

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多年,南方、北方的差距似乎是拉大了。南方比北方富足、发
达,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南方有着有利的沿海地理环境,以及海外华人还乡性
质的投资,这些南方特有的条件是造成南北方经济发展差别的重大原因。但是在
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上,南方人的精打细算、精于看风向、瘦小灵活善于钻空子、
抓住赚钱的时机、吃苦耐劳,这都使得南方人更接近于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而
且,南方人惯性小(与个子瘦小质量小不能没有一点关系),他们乐于,并且善
于改变自己,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求得更好的生存。

再看北方人:地广、家大、业大、东边不亮西边亮、塌了南墙有北墙、大方豪爽
闲散、朋友来了有好酒好肉。这等思想习惯绝对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严格讲究效益
、以及你死我活的竞争意识背道而驰。而且北方人的惯性过大(与身高体壮质量
大怎么也得有点儿关系),他们不善于,并且不愿意改变自己(不少非常贫苦的
北方市镇、农村的老百姓,宁愿、甘愿过穷日子,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

淳朴、憨厚、大方、真诚、潇洒,都是非常好的人类品质。但是,这些品质不适
应、不利于现代市场经济丛林社会的激烈竞争。

南方人、北方人如此差距的来源、根据在哪里?现在开始试着分析讨论如下。

不知道五百年前或是一千年前的中国,是不是也有今天南方人北方人这样明显的
差别。但是两千年前的中国一定没有今天这样的南方人、北方人的差别。

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四、五千年前黄帝神农就
带领着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在黄河流域肥沃的黄土地上辛勤地耕作、忙碌地繁衍发
展起来。黄河流域曾经是何等的繁华、兴旺、发达。那个时候的人们并不懂得水
土保持环境保护这些现代性的概念(别忘了这些现代环保概念都是从人类社会发
展历史的沉痛悲惨经验教训中得来的)。经过几千年不停息地耕作,再肥沃的土
地也得贫瘠了。再加上人口的膨胀,于是中华民族从黄河流域逐渐扩散迁移到长
江流域的南方(南方也有当地人,比如七星堆文化什么的。但是他们不是现代南
方人的主要先祖)。南方的气候条件比北方更为适宜农业耕作。很快南方的生产
和人口都发展了起来。

南方温暖、潮湿、多河流湖泊,北方则是相对寒冷、干燥、缺水。这样的自然条
件的差别,使得南方的土地具有比北方的土地要大得多的人口承载能力。于是南
方人口密集,北方人口稀疏,也就顺理成章了。

为了生存的更好,南方人精耕细作、同一块土地上可以一年两季三季地耕种收获
。于是南方人精明会计算能节省。南方人勤恳刻苦,善于抓住任何一个致富发财
的机会。南方靠海,所以南方沿海地区的老百姓能够下南洋,或是漂洋过海到南
北美洲追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好的生活环境。现在的海外华人差不多都是这些
南方人的后代。

南方人口密集,个人生存的空间狭小,一眼望开来,除了人还是人。这就难免造
成人们的谨小慎微、精明礼貌、小心眼、浓厚的小市民情趣和意识,没法儿没地
儿豪爽、潇洒。

北方干旱少水,不可能精耕细作,只能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一遇灾荒,人们吃
尽附近的野菜野草树叶树皮,只得拖家带口外出讨饭逃荒。在我印象里,逃荒好
像是长江以北农村特有的现象(对不对?请大家订正)。面对着广种薄收,北方
人自然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不会精打细算,没法儿精明、伶俐。

广阔的黄土高原和蒙古草原,天高云淡、无边无际、开阔深远而苍凉,而且人口
密度小,这造就了北方人的大方、憨厚、粗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爽。

但是也有特例:山西人就很是精明、抠门儿,历史上山西商人的成功是天下出名
的。而山西隔壁的陕西与河北河南就不行了。山西这个特例显然用地理气候的原
因解释不了,大概是历史上某一时期山西当地什么文化习俗的影响了(也可能喝
醋过多能使得人更精明了?)。近来不断听说海外华人和台湾同胞纷纷跑到山西
洪洞县大槐树下寻根问祖,我一直没有弄清楚这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到底是怎么一
回事。看来山西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省份。

但是天下商人的地位现在被温州人占了,只见温州商人跑遍全国那是什么都敢炒
,温州商人全世界到处乱转小生意大生意地大把赚着捞着。

地理环境对人的思想意识文化风俗的影响力确实是很大的。“井底之蛙”一说还
是有根据的。记得当研究生的时候,我们与系里台湾来的同学们混得很不错。那
时台独思想还没有流行,台湾同学们绝大多数很是友好热情,喜欢帮助大陆来的
人。台湾同学们小巧玲珑、感情细腻、小桥流水般地精打细算过日子。相处时间
长了,我深深感到,台湾人说话行动处处带着那么一种小家子气的小岛气息。尤
其是谈论起与中国的前途有关的政治问题时,台湾同学那种井底之蛙式的目中无
人的得意自豪感,真让人哭笑不得。


再回来接着说南方人和北方人。

有意思的是,这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不同与争论是中国人自己内部的磨牙闲聊材料
。就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中国人民耳濡目染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独
立一大堆时髦的乱七八糟,也是从来没有听说南方人要独立,或是北方人要将北
半个中国分出去。几个南方人和几个北方人凑在一起没准儿嘁嘁嚓嚓互相斗嘴、
开心争论,也能吵个脸红脖子粗。但是要有什么外国人打算挑拨离间攻击中国,
只见南方人与北方人马上一块儿奋起反击:我们都是中国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