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011-02-25 14:29:21) 下一个

----重观老电影《碧海蓝天》 《the big blue》


“世间种种的诱惑,不惊不扰我清梦
          山高水深不绝我,寻找你最美的笑容
                   生死到头的相从,似无风落叶般从容
                              回首一切都是梦,只是东风在捉弄”

多年以后的今天,再次看完这部电影,依然是良久的沉默,思维有恍然片刻的空白;走到窗口看看海,隐约还有片中的残影。。。。。。

这部影片在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理解为“庄周梦蝶”的西方版本;一种纯然的物我两相忘,故事的主角最终不知是自己成了海豚,还是海豚成了他的同类。说是爱情片也好,友情片或者人生哲理片也罢,该片所呈现的是生命永恒的主题:梦想与自由,这也是吕克贝松始终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作品吧,确乎如此。。。
在所谓的情人节翻出这部旧片来看,算是这个如梦人生的荒诞之一吧。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看来,孩童时代的经历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由于儿时生活里没有母亲,也没有其他女性,加之父亲早 逝,主人公Jacques天生把大海当成了家,把海豚当成了亲人,他缺失了人类亲情的抚慰;而他的生活环境也恰好让他坚守了他的个人世界,保留了童年以及少年一以贯 之的偏执。Jacques在人际社会里显得局促而拘谨,可是到了大海,和海豚嬉戏,他灵动得简直就是只海豚;影片结局自然顺理成章,他宁可舍弃怀孕的女友也要追随海 豚而去,匪夷所思却不突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海豚只是一个意象,他追随的是他内心的呼唤吧,说起来诗意得太不真实,可世界上总还有在淤泥里仰望星空或者搭梯子去摘星星的人,我辈裹足不前者,也只是看着他们的背影感叹并祝福。。。。。。

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也有人说,如果没有爱情,婚姻将死无葬身之地。在《the big blue》里,作为理想主义者的爱人,这些解释都是虚设。因为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人,你若没有和他同归于尽的勇气,天涯海角追随的毅然决然,那么,徒留那岸边撕心裂肺的无助哭泣是必然。遍天下,得一知己谈何容易?而甚至于,这类人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同伴,任何情爱对于他们皆如同牵绊,他们的座右铭会写着:“狼群才需要成群结队,狮子不用!”
追寻自由之旅往往是孤独的,在追求任何纯粹的绝对的东西的同时,不得不舍弃哪些枝蔓和饰物,与他们交流的只是他们自己的内心,夏虫不可语于冰也,无法用言语企及的东西,或者那根本就不是个东西的东西,如何能与人分享?鲲化鹏飞的大自由之美是永远世俗的情爱所无法超越的。
所以,亲爱的姑娘们,还是那句话:永远不要爱上艺术家和哲学家什么的,和他们做朋友你会离他们更近,而爱上他们的同时就意味着你开始失去他们。。。。。。


说实话,不明白:Joanna为何爱上Jacques?如果是我,我宁可爱Enzo,那多像个爷们呀,热情、勇敢;对朋友坦诚;一把年纪了还能在妈妈面前 还那么可爱淘气,他是温暖的触手可及的;而Jacques,迷离和梦幻般的不真实,有丝丝的仙气或者非人类气息,纯净得像个孩子,只是需要去了解和呵护 的,他长得再帅至少我是动不了丝毫的男女之情。

小的时候读《海的女儿》,会傻傻地流泪,会有酸酸楚楚的痛;而那么多关于海的故事和传说,让我对大海产生了无限奇异的想象和向往,于勒*凡尔纳的小说曾经是我中 学的最爱,甚至我至今坚信海底的一定有另外一个神奇的世界是我们人类所未知的,“科学暂时没法去解决的,你不能说它不存在的”。可是我第一次见到海却是20 多岁了吧,那时到海南去开会,也就在度假村附近的海转了转,美则美矣,却没有想象中的震撼,只觉得离我很远。。。而今,因缘际会,竟然住在了太平洋的岛 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真实的存在。喜欢静静地看海,走到窗边,放眼望去就是大片的海,或清晨、黄昏,或雨天晴日,天光云影,海千变万化,不一而足;可 我还是不敢去游泳去亲近,偶尔到沙滩踩踩水,也是莫名的惶恐。倘若坐船出海,却晃得我晕头晕脑,这时却能看到海无与伦比的蓝,仿佛会把我吞噬的深蓝;而霎 那间,会顿觉宇宙洪荒中的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不知从何而来,该往何处去,那么沉溺在大海里未尝不是一个安然的所在吧。于是我知道,海在这里了,我就 在他的心里,现在我们终于离得很近了。

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大海,歌词里也唱大海是我们的故乡,如同婴孩视母亲的子宫为最惬意舒适,那可是一个模拟的大海环境;生命总以不可思议的姿态呈现,告诉 我们,“你来自尘土,终将归于尘土;你来自大海,终将回到大海。。。”吕克贝松说此片是献给初生的女儿的礼物,不知是否以此向大海和“造物主”致敬呢。


孤独是人类的宿命,深究起来,我们向外所寻求的一切物化的东西归根结底是为了消解这种孤独感,可往往适得其反;真正的智者选择从容面对,承认并洞察这种孤 独,从而习惯并欣赏之,“让沙漠里开出玫瑰来”。。。。。升华出有普世价值的思想和作品,聊慰知己。而当知此时,天地往来,内心已然自足,是什么都不缺乏 的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