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我的两位妻子

孙传荣,笔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于江南水乡高淳,曾当过教师,现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
正文

第16章,发展定向

(2009-12-05 16:23:12) 下一个

  天气热了,我的生意开始淡了。一次,我和爱国一起谈到造船的事。他不感兴趣,主要是不想大起大落。
  圩堤的两旁,都是人们架起的焊船的船台,有小也有大,从1、2百吨到1000多吨不等。一次走到一家船台,我刻意停下来,想了解一下情况。那人自我介绍姓徐,狮树人。看他说话老到,不像刚搞船的。他对我说,他家造的船是65米长,8米宽,吃水3.2米。他造的船大概是1000吨以上了,造价在100万元以内。他这是造第二条铁船了,不久前把三百多吨的卖了。在搞铁船之前是搞木船出身。
  我递给他一支烟,他说不吸烟。看上去很有做大事人的感觉,他问我:
  "你是哪里的?"
  "我是沧溪的。"
  "你想搞船吗?"
  "我没搞过,没有经验。"
  "这不难。这不像做文章要识字。"
  我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看到那堆材料里有些旧钢板,问他:
  "这旧钢板是哪里买来的?"
  "张家港、江阴那边多得很。旧板主要是钢性好,做船的骨架用。而且价格比新板便宜。"他没有保守,把一切都告诉了我。
  "我如果造一条500吨的船大约要多少钱?"我问他。
  "你自己算,大约600~800元一吨船皮。好坏不一样的。主要看船上设备。"
  "我们造船已经有经验了,材料上什么地方该用好的,什么地方用差的都知道。"他又说。
  "真高兴能认识你。如果我造船一定拜你为师。"我说。
  "没问题。我天天在,儿子他们购料。"
  我告别了老徐,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到余的家。他老婆告诉我余在村里开会,我又到了村里。他们哪是开会,在起劲地打牌。余看我来到,就将手中的牌交给了另外一个看的人。
  "马上吃饭。白豆腐烧肉,一样头(一样头:一个菜)。"
  "好的,吃过饭我找你有事。"我说。
  "那就吃饭吧。"
  那天一起吃饭的,有村支书,会计,还有几个村干部。他们对我也很客气。吃饭时本不喝酒的,他们还特意为我开了一瓶白酒。但我喝的很少。
  饭后,他们继续玩。余和我到了他家。
  "什么事?"他问我。"
  "我还是想和你谈谈搞船的事,你真有意吗?"
  "我一人搞不起来,搞小了又没有意义。"他说。
  "我今天在焊船的人那里也了解了一些情况。可是我们两个都没有搞过啊!"
  "那没有的事。只要有钱,还怕不会使船?我们不比人家少腿少胳膊。"
  "这倒是。我18岁时在生产队上过一次,也不难。"我说。
  "我在生产队的时候经常上船。算是老师傅了。"
  我和余那天谈论个大概,没作决定。最好是要有个懂机械的。回家了,我把想法告诉了文。
  高淳的三大产业:养殖、建筑、运输。

  养殖:现在主要是螃蟹,高淳的水面、田亩大多数已经养殖了螃蟹和鱼。同时也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螃蟹饲料、冰库、捕蟹的地笼等,就连以前很便宜的螺丝、河蚌也涨了价。每年螃蟹上市时,全国各地都能看到高淳固城湖的螃蟹,从高淳水产市场你就可以看出,几百家门面房家家生意兴隆。一季螃蟹能赚几万元、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甚至有的销往海外了。每到这个季节,外地到高淳旅游的人特别多,个个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建筑:高淳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从事建筑行业,他们大多就在省内,以南京和无锡、苏州为主。每年靠这项收入的钱都放在农民自己的口袋里。从南京到高淳的客车5分钟一班,班班满载,到达高淳也就一个小时,有些人说到高淳比进城方便,的确如此。只是到了过年过节,在外搞建筑的人纷纷回乡,那时的人特别多,增加了客车班次,坐车还是要排队的。
  运输:小小高淳,有三大湖泊环绕,固城湖、石臼湖、丹阳湖。以前小木船只是捕鱼,后来发展到内河运输,先是木船从几吨、几十吨发展到几百吨。八十年代末开始有了铁船,从几十吨、几百吨、几千吨发展到现在的几万吨。最大的已经5~6万吨了。近几年发展特别快。高淳运输最好的是武家嘴村,他们在人大代表武继军的带领下,将武家嘴整个村庄搬迁到高淳县城,被南京市誉为"金陵第一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别墅和洋房。高淳运输业在全国来说是魁首。每年从运输上带来的收入不计其数。高淳地方政府虽然不是那么好,但农民手里有钱,农民生活水平很是富裕的。
  高淳自然环境优美,走进高淳,你除了看到人不是绿色外,其余都是自然生态一片,尤其是水质清澈,鱼虾味道鲜美。开放的高淳永远欢迎您的到来。
 ——————————————————————————————

  作者:原生态帅哥 回复日期:2009-08-17 19:35:30   

看夏老师的文章感到很真实,也很喜欢夏老师的个性。在九几年就敢在要养家糊口的背景下,扔掉所谓的“铁饭碗”毅然下海经商,这种勇气就征服了我!越来越佩服你这个人了。另外,这个贴子写到现在夏老师一定很累了吧?故事到现在应当说也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真害怕这个贴子完了后再也不能在网上看到你了,哪真是一大憾事,不管怎样祝福夏老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