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迁徙

我不太会写文章,但是很爱读网友们的博客,所以我的博客就是我的读书笔记,以摘编为主,从他人的文字里寻找自己的感慨。
正文

2. 游览国会山 2010-07-15

(2022-11-21 16:24:15) 下一个

    

        国 会 山 远 眺

                2. 游览国会山
 
   周六那天,天气骤然冷了许多,昨天还是24ºC,一下子降到10ºC。冷嗖嗖的,去哪里?想来想去,还是到国会山去看看吧。
 
   国会山坐落在美丽的渥太华河南岸,由3栋哥特式建筑组成,中央是90米高的和平塔<peace tower>,尖尖的绿色屋顶,远远望去,像一簇青荀直插蓝天。这里是国家总理办公的地方,也是国会议员们商讨国是的场所,对公众免费开放。碰巧时,兴许还能亲自目睹议员们相互争论的生动场面,有幸遇上哈珀总理还能聊上几句。
 
  到国会山,我们先在周围看了看。前面广场绿草茵茵,游人来来往往,西草坪上几个年轻人在玩足球。草坪的正前面有一圆形略高于地面的水潭,不少人围在旁边,看水火相融的奇妙。据介绍这是为纪念加拿大建国百年而建的长明火台,于1967年的除夕夜点燃,长燃至今。它寓意汇聚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加拿大和谐相处幸福生活的美好景象。水火台四周刻有加拿大各州的徽章,并记载着他们加入联邦的日期。
 
  沿着草坪中间笔直的人行道,径直前行,在台阶两侧,红白相映的郁金香格外妖娆。跨上台阶就是国会山的正门了,在国会山的后面和右侧,绿树花丛中,几尊铜像栩栩如生。我和过往的行人一样,只关注铜像制作之生动精美,无心浏览塑像前面石刻上文字介绍,再不就是因旁边茂密盛开的紫丁香的吸引,在那里留个影,没有几个人会为他们历史上有过的辉煌而止步瞻仰。就像人们走过天安门,也只是瞟一眼高大巍峨的城楼,至于城楼上还有什么,没有几个人会在意一样。奇怪的是当今有些地方还在建塑像修庙宇,玩封建迷信的把戏,妄图欺骗蒙蔽一些人,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如此拙劣的伎俩如若也能得逞的话,实在是时代的杯具。
 
  我们由侧门进入国会山,首先经安检,就像登机前安检一样。安检后,分组参观,每组30人分别由法语和英语解说员带领。在正门进口是宽敞的前厅,中间4根宝蓝色立柱闪闪发光,外圈是白色大理石立柱,每根柱子上部的伞形骨架都精雕细刻,光滑圆润,节点处由菊花形石刻相连,顶部和外圈的弧形板上,布满精美的文饰,灿若云锦。目视这宏伟精美的建筑,让人赞叹不已。
 
  经介绍,国会大厦始建于1859年,如此壮丽的大厦不幸在1916年毁于一场大火,现在所看到的建筑是按原图在原址重建的,1922年竣工。
 
  我们随着讲解员走过长长的金光灿灿的拱顶走廊,走廊两厢和拱顶那精细华美的雕刻,让人目不暇接。墙壁上镶嵌着加拿大历届总理的照片,他们神态各异。尽管这些照片制作得精细逼真,总觉得在这溢满艺术芳香的长廊里,看上去有点别扭,仿佛瞬间飘来几缕异味,令人颇感不爽。
 
  走廊的迎面是一宏伟的圆形大厅,中央耸立着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白色大理石雕像,美丽而庄严,整个大厅因她奕奕生辉,周围是加工精美的黄铜环形栅栏。穹隆的屋顶,五彩玻璃镶嵌,光线自然柔和;顶部和墙壁相连处,栩栩如生的浮雕,让人留恋往返啧啧称羡!屋顶那华丽的球形吊灯,像使了魔术一样悬在半空。环顾四周,从上到下,都是镂空的书柜,整齐的摆放着满满的图书资料,大厅显得既丰厚又典雅。原来这是国会图书馆。
 
  离开图书馆,左拐不远处就是参院议会大厅,两边是一排排议会专用桌椅,每张桌上都有话筒,表决器等,有许多连线,看不清楚。中间是过道,过道中间有两张桌子4把椅子,后面高处有个像佛龛一样的阁楼,里面放置一张淡绿色沙发。二楼正面是三跨拱形门,里面也有一排排桌椅,顶部悬垂着四个巨型彩灯,整个会议大厅庄严肃穆。
 
  接着还看了众院的会议大厅,和参院大厅相仿,没有明显差别。这次主要参观中区,东、西区分别为总理和各部委办公室,那天没有开放,十分遗憾的是错过了看‘和平塔’顶部构造精美的四面钟楼。据讲钟楼高4、88米,做工奇巧,还独具匠心的按音准旋律,配置了53个铜铃组成的钟琴,定时发出悠扬悦耳的琴声。
 
  在这集历史、文化、建筑美学为一体的殿堂里,深感知识之匮乏,阅历之短缺,满怀新奇而来,带着太多的未知怏怏而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