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物质财富、道德和商业行为

(2013-06-10 12:20:01) 下一个
物质财富、道德和商业行为
 
良心和道德是同一事物,良心是内在的,道德是外在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平,一是爱心,这两者在某些情况下是矛盾的。
 
中华文化下的一切问题都用道德来掩盖,更准确地说是用道德内容之一的爱心来掩盖,因为中华文化并没有公平的意识或概念。比如,宣扬“以德服人”、“以德治国”,其实是在宣扬有爱心者才能被尊重、被佩服或居高位,是非公平观念的一种表现,即没有人格平等观念。在这理论体系下,全民都理直气壮地指责官员的道德败坏,却不能想到官员不过也是普通人,自己的道德或Average道德未必就比官员的道德高。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混淆了道德里公平和爱心这两种成分。
 
法制和政府职能,首先和其实能做的不过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平,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法制体系。而更高尚的道德--爱和爱心则是法制之外的事情。比如,契约和违反契约是公平范围内的问题,法律和法制可以通过立法和执法来解决(即,明确定义并有强制和惩罚手段,而这些都违背了爱的原则)。福利制度与其说是爱心,不如说是为全民都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落入贫困的概率),或全民都成本更低的手段(财富分配差异过大导致动荡革命统计上对每个人都是得不偿失)。
 
商业行为不能单纯靠自律的道德(公平和爱心),因为公平和爱心都不能靠自律而Prevail。爱心!=公平,爱心虽然在道德上比公平高尚,但由于人性的弱点,有爱心的人并非一定能做到公平。比如,一个有爱心的人可能在商业上不诚实,因为有爱心的人可能并不具备公平感、甚或混淆爱心和公平(比如,有爱心的人可能认为有钱人就应该捐献,而有公平感的人尊重有钱人不捐献的权利和选择)。爱心和公平在某些情况下相互矛盾,在大多情况下也难以清晰地相互比较;而且,爱心难被量化,也难以操作,而公平则容易被量化并操作。中华文化认识不到这些差异,或被低道德者故意混淆这些差异,因而,华人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钱情纠葛一直夹杂着道德,是无理性的表现之一。打感情牌进行以利益为目标的欺骗在这种钱情纠缠中最为常见,最常见的结果是高道德(因为爱心而容易被骗)且有能力(因为能力才有利用价值)的人被欺骗后,还背负无端的道德指责(有钱有能力就该如何如何,而且无论做多少都不够、都不被满足);使得道德更低者在实践上总能胜出,从而华人道德低水平循环千古,操作上也是拼谁更没道德底线,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所以,商业行为的基石是以公平为基础的法制。特别因为,个人的道德以及个人对道德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从而对物质财富的态度,对赚钱的态度和理解赚钱手段也不一样,基本上可以说,任何两个人之间都不同;而商业行为是逐利的,持续能成功地逐利才能使得商业行为持续下去。既然商业行为必定牵涉到至少两个人打交道,那么,以法制为基础才Practical,Practical的意思是,一方面有现实可行性(否则,高道德者被欺骗后,商业[合作]行为就中止了),另一方面能长久(否则,以感情为幌子的欺骗败露后,被打作幌子的感情[比如,亲情或友情]就中止了)。
 
在西方的这种先进且务实的理念下,Business is business. 因为,任何单方面的持续宽容和忍让都不能长久,所以,也不能导致好结果,唯一的最佳手段是:态度上宽宏大量,但事实上要平等互利。否则,以金融行业为例,该行业直接与钱打交道。对未跨过金钱和心理艰难考验的绝大多数普通人,其贪婪是无止境的;而且,出了错误或亏损,绝大多数非Successful Trader总是把原因归结于别人,而正确或盈利都归结于自己,这非常危险。在合作上,Trader吃点亏也就罢了,但重要的是,这使得事情成不了,结果对大家都不好。
 
Business is business是有其道理的。人对财富的理解很不一样,在钱财利益面前,很少人能主动保持道德,别说爱心,未跨过金钱和心理考验的人连公平都难主动做到,甚至有法律强制的情况下都难被动做到!
 
很多人或大多数人都目光短浅,别人的善良和容忍在Business上变为可欺。善良就是被用来欺骗的,这是绝大多数人为什么不成功的原因,不但在Trading Profession上不成功,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也一样,因为,无法对自己诚实,也不对自己负责,更不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尤其对于华人,承认自己的错误异常困难。Deliberately using or cheating somebody's grace and kindness is not something should be forgiven. It is a principle. 西方这一点上很务实,很公平,人情是人情,利益是利益,所谓的人情就没有实际上的互相利用、纠缠不清。除了先天不足、战争、灾害、疾病、没有教育机会或工作机会(这些都不是当事人的错),任何其它可怜的人,实际上都不值得任何同情。
 
以金融行业为例来说,Business is business是Practical的,因为1)公平,更重要的是2)可以把事情办成。所以,不但要按行规收Commission,还不能收少了,否则,资金方不尊重这项高智慧、高技能、极少人能达到成功的工作。诚意是双方的,任何单方面的持续的大方,只能受到不公正对待。更何况,有钱拿出来做金融投资的人,都不缺钱,而且Commission是在盈利的基础上!
 
法制不完美,但体现了最大程度的公平和合理,这是道德的一部分,所以,法制Practically成功强制了一部分道德。道德的另一部分是爱和爱心,这是法律和法制所约束不了的,也与钱无关,推论起来则与商业和商业行为无关,尽管实践上的共识是要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比如,最起码的同情心或不能与禽兽无异)。
 
法制就是保障公平的技术手段,忽视技术手段是中华文化的本质落后之一,不但表现在社会运行或治国上,而且基本上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农耕技术几千年无进步,烹饪器具和方式几千年无进步,房屋和居室等常用物品的设计和使用方式几千年无进步,交通运输方式和条件几千年无进步,等等。虽有“磨刀不误砍柴工”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好谚语,但都不过是停留在口头上,一个对任何事都不认真的民族,从未真正地实行,即,从不考虑如何做:如何磨刀,如何才能磨得有效率;如何利器,成本、可能性、方案如何优化等等。这些就进入理性的范畴了,而理性是华人和中华文化一直缺乏的。
 
(理论上,哲学必定包含理念和方法论,华人的各种“学说”萌芽[比如,道家、法家等等学说萌芽]都只是理念,没有方法论的意识,所以,华人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理论探讨。华人抽象思维意识虽差,但还有点抽象范围的“学说”理念。而方法论的形成包含演绎和归纳两部分,照说演绎需要更多的抽象思维,而从实际实践经验总结的归纳对抽象思维的要求少一些,但华人却也缺乏归纳!原因可能在于,逻辑是属于理性范畴的,归纳也需要逻辑思维,而华人没有逻辑的概念!)
 
“为富不仁”指责的是富人有钱后不施予。这个成语的来源在于,在华人的心理,富人赚钱的手段和过程总是道德低下的,而且有钱后又骄横跋扈。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至今,这话并没有错,也造成华人的道德观里,富是不道德的,尽管异常羡慕并向往(中华文化和历史上,由于以上述说过的原因,高道德者不可能在物质上富有!),并情愿屈膝于富人脚下,所以,道德者就不得不走入了另一极端:必须物质匮乏到衣不蔽体才能显示高道德(比如,毛泽东必须虚假地说,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没吃肉;宋美龄去世时被宣扬帐户上只有十万美元存款,等等)。《陋室铭》固然蔑视物质,有其可取一面,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却是对“虽是陋室,唯吾德馨”的最大讽刺:人生而人格平等在哪里?物质上很低下,精神上也很低下!华人应该摒弃这种蔑视“下等人”的一切“传统文化”和教育。
 
但“富人赚钱的手段和过程总是道德低下”应该用“成富不仁”来正确地表述,如果财富来自正道,“为富不仁”不应该受到指责。因为,西方的双赢概念使得富人在创造财富过程中已经对社会做贡献,更兼交了税。如果富人税率低,比如,这正是美国现在的问题,应该改革的是税制(法国刚做了)或整个分配体系(法国的富人放弃法国国籍以逃避最新的税制,如何才能禁止这种合法逃避法制的避税?),而不是指责“为富不仁”。退一步来说,富人承认为富不仁了,现在想“为富且仁”,那仁到什么程度才算“仁”、才能大体上令所有人满意?这又涉及到公平问题,也是哲学上方法论的问题(即,如何才能达到该理念),而华人是没有这方面的思考意识的。
 
所拥财富多寡与财富观本是不同的概念。尽管穷人的慷慨极令人感动,但事实上很少,生活中,穷人更计较;Practically,富人更慷慨。慷慨穷人的财富观与慷慨富人的财富观应是令人等同尊重的。“为富不仁”,虽被华人常以虚假的高道德姿态谴责,但实际上不比“为穷不仁”更低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