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3月21日 撒母耳记上十四章

(2010-03-21 05:00:46) 下一个

以色列得胜

撒母耳记上十四章一至廿三节

    1有一日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对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那边,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那里去。”但他没有告诉父亲。2扫罗在基比亚的尽边,坐在米矶仑的石榴树下,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3在那里有亚希突的儿子亚希亚,穿着以弗得。亚希突是以迦博的哥哥,非尼哈的儿子,以利的孙子;以利从前在示罗作耶和华的祭司。约拿单去了百姓却不知道。4约拿单要从隘口过到非利士防营那里去;这隘口两边,各有一个山峰,一名播薛,一名西尼。5一峰向北,与密抹相对;一峰向南,与迦巴相对。

    6约拿单对拿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未受割礼人的防营那里去,或者耶和华为我们施展能力,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7拿兵器的对他说:“随你的心意行罢,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随你,与你同心。”8约拿单说:“我们要过到那些人那里去,使他们看见找们。9他们若对我们说,‘你们站住,等我们到你们那里去,’我们就站住,不上他们那里去。10他们若说:‘你们上到我们这里来,’这话就是我们的证据,我们便上去,因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们手里了。”11二人就使非利士的防兵看见,非利士人说:“希伯来人从所藏的洞穴里出来了。”12防兵对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说:“你们上到这里来,我们有一件事指示你们。”约拿单就对拿兵器的人说:“你跟随我上去,因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了。”13约拿单就爬上去,拿兵器的人跟随他;约拿单杀倒非利士人,拿兵器的人也随着杀他们。14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起头所杀的,约有二十人,都在一亩地的半犁沟之内。15于是在营中,在田野,在众民内,都有战兢,防兵和掠兵也都战兢,地也震动,战兢之势甚大。

    16在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的守望兵,看见非利士的军众溃散,四围乱窜。17扫罗就对跟随他的民说:“你们查点查点,看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是谁?”他们一查点,就知道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没有在这里。那时上帝的约柜在以色列人那里。18扫罗对亚希亚说:“你将上帝的约柜运了来。”19扫罗正与祭司说话的时候,非利士营中的喧嚷越发大了。扫罗就对祭司说:“停手罢。”20扫罗和跟随他的人都聚集,来到战场,看见非利士人用刀互相击杀,大大惶乱。21从前由四方来跟随非利士军的希伯来人,现在也转过来,帮助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以色列人了。22那藏在以法莲山地的以色列人,听说非利士人逃跑,就出来紧紧的追杀他们。23那日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得胜,一直战到伯亚文。

    尽管所有不利的环境,但扫罗与非利士人首次交锋,结果以色列得胜。在扫罗错误地献祭之后,说故事者无疑把扫罗的胜利视为约拿单的功劳;或者说是因为上帝,他使约拿单获胜。扫罗被描述为毫无所知和困惑的人(16节以下),无决断力或急躁(18节以下),并且没有勇气和决定(20节)。但是,约拿单却显示他对上帝的信心,这是他的父亲所缺少的(6节)。事情好像是约拿单和他的拿兵器的人发现一条可通过深谷的窄径,藉着它可以逐个除掉非利士人的防守关隘;其他的非利士人因此十分惊慌,这种惊慌引致他们跌入地震的骚动中(15节)。这是一个肯定的记号(他们相信的),证明上帝与以色列并肩作战。非利士人的轻蔑和挖苦(11节)是粗枝大叶的错误。这里形容他们为未受割礼的人部分是简单的事实;行割礼是很普遍的习俗,不但是以色列人,其他古时的民族也有这种习俗,然而非利士人以不遵守这种习俗而著名。但是这里的形容有宗教的意义在内;很可能“异教徒”(heathen)最能表达希伯来文的原意,这些没有上帝的不信者,怎能战胜上帝的军队以色列。

    这种战争的神学对我们今天不大可能适用。甚至在旧约,事实上在大卫之后,没有任何战争可以称为“圣”战,列在耶和华旌旗之下。看来上帝同意的战争,除了摩西时代拯救被欺压的百姓出埃及,以及大卫领导下建立完全独立的国家之外,并没有扩展到其他方面。新约描写基督徒的战争,是属灵和道德的战争,而非国家性的:“因为我们不是对抗人,而是对抗天界的邪灵,就是黑暗世代的执政者、掌权者,和宇宙间邪恶的势力作战。”(弗六12,现代中文译本)没有一位新约圣经的作者向基督的教会呼吁,起来反抗罗马帝国的压迫和革命,正如龚汉斯(Hans Kung)所说:“不是暴力的策略,而是非暴力,才是从耶稣基督的榜样演绎过来的。”但在扫罗和大卫的时代,上帝透过以色列向全世界表明他的旨意,只有当以色列脱离非利士的管辖,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才能奏效,放战争是惟一的方法。但战争有时(虽不是常常如此),却可能是两种罪恶中较少的罪恶(the lesser of two evils)。

    这段经文困惑的一节是十八节:扫罗有没有召来圣约柜,若是有却又为什么?根据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他召来“以弗得”而非约柜,并且许多学者认为很正确,因为两个名词在希伯来文很接近,以致被文士在抄写时所混淆。以弗得是祭司的饰物,用来晓得上帝的旨意(参在下一段十四章四十一节的注释),如果扫罗盼望求问以弗得,表示他一定被当时处境困惑,并且他很想知道需要采取什么行动,以便可尽快作决定(19节)。另一方面,约柜是用来指引军队作战的(参四3—11);但在七章二节指出约柜在基列耶琳多年并没有被移动过。如果这是例外的情况,则可以假定扫罗有意进入严肃和庄严的战争状态;但当明白形势后,他明智地不再浪费时间,而马上开始追捕途中的敌人。

    廿三节总结这次战争的意义。在以色列中部分的压力已消除了,对以色列的士气和团结造成良好影响(21节)(希伯来人很明显是非利士人指以色列人的惯用语)。未来还有很多战事,但作为扫罗长期斗争的首次,耶和华拯救以色列。不是扫罗带来的胜利,也不是庞大和不可抵抗的以色列军队。如果上帝与他们同在,一小撮胆怯的人也可以行神迹,正如约拿单所意识到的(6节)。同样,一小群可怜又胆怯的耶稣门徒曾经“扰乱天下”(徒十七6)。

扫罗的统治

撒母耳记上十四章廿四至四十六节

    24扫罗叫百姓起誓说:“凡不等到晚上向敌人报完了仇吃什么的,必受咒诅。”因此这日百姓没有吃什么,就极其困惫。25众民进入树林,见有蜜在地上;26他们进了树林,见有蜜流下,却没有人敢用手取蜜入口,因为他们怕那誓言。27约拿单没有听见他父亲叫百姓起誓,所以伸手中的杖,用杖头蘸在蜂房里,转手送入口内,眼睛就明亮了。28百姓中有一人对他说:“你父亲曾叫百姓严严的起誓说,今日吃什么的,必受咒诅:因此百姓就疲乏了。”29约拿单说:“我父亲连累你们了;你看我尝了这一点蜜,眼睛就明亮了。30今日百姓若任意吃了从仇敌所夺的物,击杀的非利士人,岂不更多么?”

    31这日以色列人击杀非利士人,从密抹直到亚雅仑;32百姓甚是疲乏,就急忙将所夺的牛羊和牛犊,宰于地上,肉还带血就吃了。33有人告诉扫罗说:“百姓吃带血的肉,得罪耶和华了。”扫罗说:“你们有罪了,今日要将大石头辊到我这里来。”34扫罗又说:“你们散在百姓中,对他们说:‘你们各人将牛羊牵到我这里来宰了吃,不可吃带血的肉得罪耶和华。’”这夜百姓就把牛羊牵到那里宰了。35扫罗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这是他初次为耶和华筑的坛。

    36扫罗说:“我们不如夜里下去追赶非利士人,抢掠他们,直到天亮,不留他们一人。”众民说:“你看怎样好就去行罢。”祭司说:“我们先当亲近上帝。37扫罗求问上帝说:“我下去追赶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你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不交?”这日上帝没有回答他。38妇罗说:“你们百姓中的长老都上这里来,查明今日是谁犯了罪。39我指着救以色列永生的耶和华起誓,就是我儿子约拿单犯了罪,他也必死。”但百姓中无一人回答他。40扫罗就对以色列众人说:“你们站在一边,我与我儿子约拿单也站在一边。”百姓对扫罗说:“你看怎样好就去行罢。”41扫罗祷告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说:“求你指示实情。”于是掣签掣出扫罗和约拿单来;百姓尽都无事。42扫罗说:“你们再掣签,看是我是我儿子约拿单。”就掣出约拿单来。

    43扫罗对约拿单说:“你告诉我你作了什么事?”约拿单说:“我实在以手里的杖,用杖头蘸了一点蜜尝了一尝;这样我就死吗?”44扫罗说:“约拿单哪,你定要死,若不然,愿上帝重重的降罚与我。”45百姓对扫罗说:“约拿单在以色列人中这样大行拯救,岂可使他死呢?断乎不可,我们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连他一根头发也不可落地,因为他今日与上帝一同作事。”于是百姓救约拿单免了死亡。46扫罗回去不追赶非利士人,非利士人也回本地去了。

    我们现在知道,这场战争并没有赢得应有的胜利(看30节);错误在于扫罗。事实上,得胜的以色列军,并没有欢欣鼓舞和士气高昂,反而被描写为困惫(24节),极需要食物。指挥官的责任是保证有足够的供应品给他的军队,但扫罗既身为王,而且也是将军,他的表现却很相反,竟禁止他的军兵进食任何东西。无疑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他宣布的咒诅,却是不需要和愚蠢的;在这里的图画,给我们看见一个人挣扎地为上帝做一些合宜的事,但事实上却不倚靠上帝,只凭藉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这在卅一至卅五节有很好的阐明,扫罗谨慎地使他的跟随者不致犯宗教条例;以色列的律法禁止吃带血的肉,参见利未记十九章廿六节,但其实只因饥饿,令致他们违反律法!

    在卅七节我们发现,扫罗采用正确的步骤来确定上帝的旨意。暗示他召一位祭司来使用以弗得,它是一件特别的衣服,内里藏有两样东西,分别称为乌陵和土明(参出廿八30)。我们不太确切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怎样使用,但在四十一节清楚指出,确实可以透过它来得到答案,正如卅七节指出的一样。这件工具与四十二节的掣签很有关系。接着,扫罗首先想维持他严肃的誓言来取悦及顺从上帝,甚至不惜用他的儿子的生命作代价;其次他用谨慎的态度来确定上帝的旨意。但最后他的跟随者公然反对他,使他没能实现。

    我们不必怀疑讲故事者,像任何现代的读者一样,完全赞同约拿单的生命将被浪费。整个情况应该可以避免出现;带讽刺意味的是扫罗在前一章出于自己的意愿不顺从上帝,但现在,他发现若要遵守会很沮丧。他配不配作领袖的问题再次出现;一个导致他的百姓废弃他的决定的人,不能够成为理想的统治者,扫罗显示不单没有依靠上帝,他也没有与以色列军队联成一气。

    四十六节可以简单说是事实,点出这场战争的结束;或许我们可以将它作为整段经文的注释,带出因为扫罗不大明智的决定,这一次使非利士人较轻易地逃掉了。后面的解释支持了三十节中对约拿单早期的评论。这故事是上帝管理人类事务的一个有趣的例子;以色列得胜,因为上帝在事前已经决定,但上帝因为扫罗的行动,容许削弱这次胜利的效果,这件事,正如许多历史事件一样,具有双重的意义。

扫罗的成就

撒母耳记上十四章四十七至五十二节

    47扫罗执掌以色列的国权,常常攻击他四围的一切仇敌,就是摩押人、亚扪人、以东人、和琐巴诸王,并非利士人;他无论往何处去,都打败仇敌。48扫罗奋勇攻击亚玛力人,救了以色列脱离抢掠他们之人的手。

    49扫罗的儿子是约拿单、亦施韦、麦基舒亚,他的两个女儿,长女名叫米拉,次女名叫米甲。50扫罗的妻,名叫亚希暖,是亚希玛斯的女儿。扫罗的元帅,名叫押尼珥、是尼珥的儿子;尼珥是扫罗的叔叔。51扫罗的父亲基士,押尼珥的父亲尼珥,都是亚别的儿子。52扫罗平生常与非利士人大大争战;扫罗遇见有能力的人,或勇士,都招聚了来跟随他。

    圣经作者不想读者忽略扫罗的才干和成就,虽然他有一些个人的缺点,事实上扫罗在作为战士和将军这方面,并没有失败。经历各次战斗,我们看见他很成功,并且带给以色列有很大的利益。四十七节简略地说,他的仇敌不单是亚扪人(犹如在十一章),当然也包括非利士人,尚有几个民族由士师时期开始时常敌视以色列。摩押和以东是亚扪细小的邻居,在外约但南部;琐巴乃是极北部亚兰帝国之一个小国(看地图一)。在四十八节介绍的亚玛力人,他们不像其他民族一样是侵略者,而是游牧民族的抢掠者,他们使得孤离的农场和农夫遭受大的损害,尤其是在以色列南部的边缘地带。他们主要的目标乃是抢掠:我们将在十五章和三十章再次遇见他们。

    四十九至五十二节让我们看见有关扫罗家庭的一些细节;他的儿子亦施韦可能是撒母耳记下二章八节同一位的“伊施波设”。这张名单上的名字是资料性的,有些细节暗示扫罗地位的稳固。他有几个儿子和女儿,表示他不缺继承者;他也不缺乏支持他渡过水深火热大能的战士。他的未来和他的王朝,看来相当有保证。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一系列的名字,我们见到许多的名字,是设立在大卫及其宝座之间的绊脚石。

    其中的许多人,事实上在未来大卫的故事中,都扮演一定的角色。伊施波设和押尼珥阻止大卫统治全以色列,但只是一段很短的时间。在其中有两位事实上支持大卫对抗扫罗的——米甲(嫁给大卫和约拿单(成为大卫最好的朋友)。故此表面是不可靠的;扫罗的地位并不那么稳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卫将接替他作以色列的王。而且这支计划增强扫罗和以色列力量的军队,刚好以大卫作高级军官,有助他的兴起和受他的影响。虽然扫罗完全控制以色列,但他不能预见有竞争者会兴起,也不能预见他自己的家庭对竞争者的态。总之,他不能掌握他的命运,也许这个教训可以在箴言廿七章一节中找到:“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