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4 月12日 列王纪下三章

(2010-04-12 03:46:58) 下一个

摩押战役

列王纪下三章一至廿七节

    1犹大王约沙法十八年,亚哈的儿子约兰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了以色列王十二年。2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但不至像他父母所行的,因为除掉他父所造巴力的柱像。3然而,他贴近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总不离开。

    4摩押王米沙牧养许多羊,每年将十万羊羔的毛和十万公绵羊的毛给以色列王进贡。5亚哈死后,摩押王背叛以色列王。6那时约兰王出撒玛利亚,数点以色列众人。7前行的时候,差人去见犹大王约沙法,说:“摩押王背叛我,你肯同我去攻打摩押吗?”他说:“我肯上去,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我的马与你的马一样。”8约兰说:“我们从哪条路上去呢?”回答说:“从以东旷野的路上去。”

    9于是,以色列王和犹大王,并以东王,都一同去绕行七日的路程;军队和所带的牲畜没有水喝。10以色列王说:“哀哉!耶和华招聚我们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里。”11约沙法说:“这里不是有耶和华的先知吗?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以色列王的一个臣子回答说:“这里有沙法的儿子以利沙,就是从前服事以利亚的(原文是倒水在以利亚手上的)。”12约沙法说:“他必有耶和华的话。”于是以色列王和约沙法,并以东王都下去见他。

    13以利沙对以色列王说:“我与你何干?去问你父亲的先知和你母亲的先知吧!”以色列王对他说:“不要这样说,耶和华招聚我们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的手里。”14以利沙说:“我指着所事奉永生的万军耶和华起誓,我若不看犹大王约沙法的情面,必不理你,不顾你。15现在你们给我找一个弹琴的来。”弹琴的时候,耶和华的灵(原文是手)就降在以利沙身上。16他便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在这谷中满处挖沟;17因为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虽不见风,不见雨,这谷必满了水,使你们和牲畜有水喝。’18在耶和华眼中这还算为小事,他也必将摩押人交在你们手中。19你们必攻破一切坚城美邑,砍伐各种佳树,塞住一切水泉,用石头糟踏一切美田。”20次日早晨,约在献祭的时候,有水从以东而来,遍地就满了水。

    21摩押众人听见这三王上来要与他们争战,凡能顶盔贯甲的,无论老少,尽都聚集站在边界上。22次日早晨,日光照在水上,摩押人起来,看见对面水红如血,23就说:“这是血啊!必是三王互相击杀,俱都灭亡。摩押人哪,我们现在去抢夺财物吧!”24摩押人到了以色列营,以色列人就起来攻打他们,以致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以色列人往前追杀摩押人,直杀入摩押的境内,25拆毁摩押的城邑,各人抛石填满一切美田,塞住一切水泉,砍伐各种佳树,只剩下吉珥·哈列设的石墙,甩石的兵在四围攻打那城。26摩押王见阵势甚大,难以对敌,就率领七百拿刀的兵,要冲过阵去到以东王那里,却是不能;27便将那应当接续他作王的长子,在城上献为燔祭。以色列人遭遇耶和华的大怒(或译:招人痛恨),于是三王离开摩押王,各回本国去了。

(一)

    这是令人失望的一章,有好几点的内容简陋得难以令人满足。我们不应该只顾设法修补漏洞,以致在解释经文方面受了限制。开头几节(1—3)只简单用标准的说法去介绍新王朝,且对每一个以色列王作同样的咒诅。约兰的名字可能含“耶和华被高举”之意,他也可能改善了从父母承继的宗教实况。但是,只要耶罗波安背叛大卫之家及所罗门圣殿的结果被检举出来,他“贴近”尼八儿子的罪也受指摘。除了与第一章十七节所说他在约沙法的儿子在位时登基的事实有所抵触之外,一切都顺理成章。

    米沙王背叛以色列不仅在本卷的开始(王下一1)即已提出,在近代文件中也会有机会读到。所谓摩押石碑是一块我们拥有的内容最长的碑铭,刻于犹大及以色列王朝的前期。它记载摩押民族虽不拜耶和华而拜基抹(Chemosh)为他们伟大之神,他们也说希伯来语。碑上也说明米沙怎样破除以色列统治了四十年的王位,由暗利登基作王,加强北面边防。它完全没有提及本章结尾所提的可怕措施,而这措施令以色列军撤退。但可能这块记载着米沙胜利的碑石是他在北面取得胜利之后竖立的,那是在南面进军大捷之前。但在我们以纯历史记录的眼光读王下三章时,我们可能想再一次停下来思想。

(二)

    我们已经留意到一章十七节与三章一节在日期上的冲突。这冲突可能因——碑石所称在暗利儿子统治时代他宣布独立而加剧——虽然“儿子”可能是指“后裔”。“以东王”以第三夥伴的身分出现,与列王纪上廿二章四十七节及列王纪下八章二十节所说的犹大统治它的东南面邻国有了冲突。再者,这敌事重复列王纪上第廿二章的重要叙述,说约沙法与一位以色列王在约但河东商量进军,且在条件上取得协定,不分彼此(7节与王上廿二4),虔诚的约沙法且坚持要求问“耶和华的先知”(1节与王上廿二7)。历代志作者的情形也是一样,他在另一方面更详尽地透露列王纪中有关约沙法的一些资料,却没有提及这次进军计划。笔者认为这一章与列王纪上廿二章不同,仍未包括在历代志作者所熟悉的列王纪译本中——他一定会同意第十四节“我若不看犹大王约沙法的情面”的说法。它可能属于后期圣经传统中的记述,目的在加强以利沙的权威以及犹大诸王高于以色列诸王的声誉。

(三)

    在这一章里以利沙不仅令人联想到米该雅,他且又一次得与他的主人以利亚并列(11节)。约沙法只听到以利沙曾经服事过以利亚,便肯定“他必有耶和华的话”(12节)!以利沙最初对以色列王所说介绍自己的话(14节——在上一节他不想作认真的回答)也与以利亚介绍自己的话相同(王上十七1)。接下的故事描述他协助掌管雨水之神,正如迦密山上试真伪的情形一样(王上十八),这里第二十节也正如列王纪上十八章卅六节一样,记载上帝在“献祭的时候”参与盛事。

    这个故事也关心到灵感的方式。上帝的力量——希伯来人说得更具体一点是他的“手”——在琴师弹琴时出现(15节)。许多释经家在这一点提醒我们撒上十章五至十三节所说有一群先知由乐队带路——但那是扫罗与众先知处于危机的故事。笔者想到的倒是大卫独自为扫罗弹琴,恳求上帝的灵回来,驱逐那扰乱他主人的恶魔(撒上十六14—23)。

(四)

    出乎意料之外的,以利沙在被描述为典型的高贵来客之后,竟提出军事上的照会(19节)。在以色列的战争法则中,排除了经济战争或者藉着促使土地不适宜于耕种的报复行为。申命记二十章十九至二十节也特别禁制在围困城池时砍掉果树用作木材:

    你若许久围困攻打所要取的一座城,就不可举斧子砍坏树木,因为你可以吃那树上的果子,不可砍伐;田间的树木岂是人,叫你糟蹋么?惟独你所知道不是结果子的树木,可以毁坏砍伐,用以修筑营垒,攻击那与你打仗的城,直到攻塌了。

    以上帝传言人身分出现的以利沙,在故事的结尾便告消失。摩押人因敌方退军及他们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误解,被骗走出他们的巩固大本营。故事的这部分出现了一个双关语(22节)。“红”字的希伯来文(adom)与以东(edom)很相像,都是“血”(dam)的双关语——而朝向以东的一片红湿地面,看上去像血!

    以利沙已许下诺言,说上帝会将摩押交在联军手里;但是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说明以利沙有越权行动或上帝改变了主意。但是米沙采取了一个按圣经传统乃令人惊讶的步骤。我们应该记得亚伯拉罕正准备做同样事情的时候,上帝出面干涉(创廿二),还有这个故事以及耶弗他所许的愿(士十一)带来的可怕后果我们都读过。以色列人面对围城上的绝望情景,就只好撤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