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基斯坦空军中校谈为何未采购歼-8飞机

(2010-01-27 16:37:30) 下一个
巴基斯坦空军外事办公室助理,谢里夫·萨·纳阿姆希中校最近写了一篇《揭秘巴基斯坦空军雷电战机计划始末》,披露了当年巴基斯坦为何没有购买中国的歼-8飞机的原因。

谢里夫出生于1956年,是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驾驶过F-86、歼教5、强-5、歼-6、歼-7P等飞机,1979年任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部助理。1983年第一次到中国。现任巴基斯坦空军外事办公室助理。

据谢里夫介绍,80年代初,巴基斯坦空军讨论歼-6的后继机,巴军总参谋部规划处展示了一些巴军可能获得的战斗机,如F-5E/F、F-104G、“幻影”III/50等。 F-5E/F相对而言最容易获得,价格中等。F-5E最大的好处是较完善的电子设备,但爬升力和拦截能力比较差,因此受到巴空军的强烈反对,反对者是一些对F-5E非常熟悉的飞行员,他们在其他国家长时间驾驭过F-5E。这些飞行员说,他们可以驾驶歼-6轻松的在任何空域将F-5E打下来;而装备F-5E的国家很少参与激烈的战争,这和巴基斯坦即将面对苏联、印度两侧重压的战略态势不符。另一方面,尽管 F-5E不算贵,但其单价还是比较高(当年价格320万元~400万美元一架)。另一种是F-104G,尽管其名声不好,但截击能力还是巴基斯坦非常需要的,唯一的障碍是价格——它比F-5E贵得多,受经费限制,装备数量不会超过40架。“幻影”战斗机是巴空军当时唯一的高档装备。不过,该机价格昂贵,单价在600~900万美金之间,就算是购买电子设备大大简化的“幻影”50,巴基斯坦也承受不起这个价格。

1983年7月,巴空军贾玛尔中将访问中国。他此行目的就是考察中国现有的战斗机,并从中寻找适合巴基斯坦的机型。在沈阳,巴基斯坦代表团被允许参观中国新式的歼-8型战斗机。这种双发飞机较为庞大,有着非常优异的高速性能,但遗憾的是其技术来源于米格-21,有着同样的缺陷,缺乏足够的空间安装先进的雷达。负责接待的设计师顾诵芬先生介绍了即将改进的 歼-8B战斗机——其米格-21风格的机头将被替换成米格-23风格的,如此雷达和电子设备空间的问题获得解决。不过这需要时间,同时这架飞机太大,机动性能还停留在第二代战斗机的基础上,复杂程度较高,价格也高,对拥有F-16的巴基斯坦缺乏吸引力。

歼-8是1979年12月设计定型。1980年12月交付空军试用,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截止1983年底,中国空军仅装备2个团30架歼-8飞机,其中空1师3团20架,空24师70团10架;而当年7月,中国就允许巴空军代表团参观和采购中国最新式的歼-8飞机,甚至对次年投入试飞的歼-8B也和盘托出毫不保密, 可见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友谊和信任。

当然,诚如巴基斯坦空军所述,歼-8不仅存在歼-7类飞机的固有缺陷——没有空间安装先进的雷达,机动性能还停留在二代机水平;而且价格不菲(当年歼-7II的价格是268万元人民币、歼-7M400万元、歼-8I530万元、歼-8B1700万元-3000万元);歼-8B相当复杂,而且还处于试制阶段。性能仅略好于歼-7II,但却很复杂,而且价格高了不少,因此很难吸引巴空军。从巴基斯坦空军选择歼-6飞机的决策过程中,我们发现,价格始终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而歼-7M之所以能吸引巴基斯坦空军,首先是进行了西式改装而且价格便宜。

谢里夫中校回忆说:“严格说J-7M看上去非常不错:增加了武器挂架,可以携带4枚空空导弹,并且加大了腹部吊挂的副油箱,航程略有增益。最关键的是它安装了自动化导航系统,飞行引导和攻击定位变得很轻松;雷达虽然不是非常先进,没有下视下射能力,但却能够自动化引导导弹的瞄准线进行瞄准,并能控制发射,这就比大多数第二代战斗机强了不少;多功能平显让这一功能变得更加现代化,导弹瞄准角度可以比以往大很多,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量,并具有初步离轴瞄准能力。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J-7M这一套航电系统比“幻影”III上那一套简单,但是却要实用很多,中国人声称这种飞机的售价只需要200多万美金。想象一下, 200多万美金的战斗机和600多万美金的战斗机性能几乎一样,光这一点就非常吸引人。”

由于歼-7M的火控系统做了西式改进,性能简单实用,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 200多万美金的战斗机和600多万美金的战斗机性能几乎一样,光这一点就激发了巴基斯坦空军强烈的购买欲。

正是因为性价比特别吸引人,才有了后来歼-7M到巴基斯坦的试飞,也才让巴基斯坦空军有了更惊人的发现:“在巴基斯坦空军作训部特意组织、策划的10多次不同的战术演练中, 歼-7M取得了与歼-6、强-5、幻影V大多数对抗的胜利,这令很多巴基斯坦飞行员感到吃惊和难以置信。他们一直认为歼-6战斗机在中低空的性能应该是完全超过J-7M的!最后,巴基斯坦出动空军最精锐的F-16战斗机才将J-7M彻底制服。随后还进行了实弹打靶,结果发现J-7M不管是对空还是对地,瞄准精度比以前型号提高了一倍多以上,瞄准所需要的时间也大大缩短,驾驶难度也远小于歼-6,并且能够使用大部分巴空军武库中的弹药。这让空军高层对采购J-7M的兴趣迅速增加。 ”

如果当年歼-8有这样的机会,肯定会让巴基斯坦空军更为吃惊——因为在中国空军内部组织的对抗中演习,歼-8在与歼-7II对抗比赛取得了绝对优势,即压倒性的胜利。当然最终由于歼-8的复杂和高价吓退了巴基斯坦空军。

另一方面,八十年代的巴基斯坦刚刚经历过与印度的大规模战争,自身的战争实践让他们对传统空战依然十分重视,而对正在飞速发展的现代超视距作战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至于后来提出的FC-1战术指标中,过份强调跨音速性能,而忽略超音速作战性能。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屠基达透露,其实中方原先设定的FC-1最大M数指标为1.8。然而巴基斯坦却强调飞机的最大外挂能力和起降性能,并提出“为达到大的外挂能力,宁可最大M数只有1.6”(巴空军项目主管萨里姆语)。 这也是巴空军不重视歼-8B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直到最近,巴空军才认识到当年为提升FC-1跨音速性能而将其最大M数限制在1.6是个严重的错误!谢里夫中校在文章中写道:巴基斯坦“空军希望如果有可能,飞机(FC-1/JF-17)最大速度最好还是能够达到1.8—2.0马赫的水平;原来确定的1.6马赫速度稍低,对未来超视距空战不利。”

其实这种观念,世界发达国家空军与中国空军在80年代中期已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当年提出的共同标准是:“新一代战斗机在速度方面的标准,以对地攻击为主的战斗机最大M数必须≥1.8M;以空优为主的战斗机则必须≥2.0M”。只有非主流战斗机才会出现最大飞M数<1.8的情况。

所以,尽管FC-1有着相当出色的跨音速机动性能,但由于受超音速性能和最大M数的限制,其超视距作战性能恐怕还不如中国现役的歼-8F,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