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说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古人不曾见今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2010-11-25 16:47:19) 下一个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今人论古,难免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公正评价古今事,只有月亮能够做到。当你行走的时候,感觉到月亮也在跟着走吗?那是公正在追随你呢!
 


现在有人在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国”的概念,与今天“国”的概念的区别,我想是很有意思的。本来想和庄冬切磋一二下,没想他的贴又被他玩丢了。我就自己单独贴在这里吧。


凡是有意思的事情的讨论,我是不大容易袖手旁观的。然而,这个问题虽然有意思,要论起来,还真不大容易。


目前,有两种意见:一说是诸侯国的“国”的概念,与今天“国”的概念相似或相同,另一说是不同。


我从小到大受到中庸之道的良好熏陶,今天正好派上用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国”的概念,与今天“国”的概念,其实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果与而今的“省”或“州”的概念相比,还是应该说更接近于国的概念吧?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个说的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还有南北朝,还有三国演义,都是这个意思。上世纪早些时候,中国各省纷纷脱离满清的统治,宣布独立,也只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国”的层面上的。当现代“国”的概念遇到挑战的时候,这个诸侯国的“国”的概念会服从那个现代“国”的概念的。比如说,中共早期的苏维埃共和国,也是诸侯国的“国”的概念。一旦日本人侵略中国,诸侯国的“国”的概念就要服从现代“国”的概念了,这便是国共合作,一致对外的基础。而汪精卫,不能和伍子胥相提并论,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就是在这两个“国”的概念上犯了迷糊。蒋介石转进台湾以后,也是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诸侯国的“国”的概念来理解的,便有了传说中的西沙海战时,共军军舰过台湾海峡的壮举。还有海峡两岸的飞行员互相叛逃,也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上的,与伍子胥相似,而与汪精卫不同。现在的台独,是走蒋的路还是汪的路呢?在诸侯国的“国”的概念今天“国”的概念这两个概念间装糊涂,只能骗自己,骗不了别人的。


因为,现在,诸侯国的“国”的概念虽然依然存在,但越来越弱了,而今天“国”的概念,越来越强了。


话说回来,诸侯国的古人应该怎样看待诸侯国的“国”呢?要求他们放弃诸侯国的“国”的概念,而象看待今天“国”的概念一样,着眼于整个大周朝吗?显然是过于挑剔了。如果有人确实有政治抱负,无论来自哪一个诸侯国,以大统一为目的,到一个认为有前景,而不是自己故国的诸侯国,扫平包括自己故国在内的其它诸侯国,是可以理解的。而象伍子胥,为报仇,背叛故国投奔敌国,实在不敢恭维。说他背叛祖国,从当时的历史情况看,还算适当。至于端午节吃粽子,有说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那些非楚国的后代,是不是就不应该是粽子了?这个问题问的很天真。粽子,你喜欢,就吃;不喜欢,即使是楚国的后人,也没有必要。现在吃粽子,有那么一个传说,与真实的纪念,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就象今天吃火鸡,是渊源于早期白人移民美洲大陆的时候,印第安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事。现在,与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黑人,亚裔人不也吃得很香吗?不过屈原的事情还不完全一样。我们现在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共享历史。而且,屈原本来就是一个让人佩服的人,不仅仅是处于血源而尊重吧?现在,楚平王的老熊家与伍子胥的老伍家不是也通婚了吗?所以提非楚国后人吃粽子问题的,应该拜美国的黑人为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说明白了吗?简而言之,当时的诸侯国人,视诸侯国为祖国,是说得过去的。站在历史的位置上论历史,站在现在的位置上侃今天,此为公正也。或曰:那就是月亮代表我的心,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