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

人生境遇不可选择,心态可以选择
个人资料
正文

交易的艺术也反川

(2020-03-30 16:57:43) 下一个

在谈判过程中让利的人反而会取得长期的成功。  以前看过个例, 比如李嘉诚“少拿一分”的养商理念: 有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 他说““我们公司拿百分之十的股份是公正的,拿百分之十一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百分之九的股份。” 但这种缺乏理论基础的小样本案例难以让人信服。 仍然让人感觉“有背常理“。

上周五, 宾州大学沃顿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一篇题为:让利者比索取者更聪明(In Negotiations, Givers Are Smarter Than Takers).   文中的典范哥斯达黎加外交官Christina Figueres正是我看的另一本书《The Future We Choose》的作者之一(注1)。   本文向你介绍这篇文章, 当然不时会夹带点私活, 顺带介绍一下《The Future We Choose》里的一点内容。

在对地球暖化的斗争中,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2010年, Christiana Figueres 接受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把全球195个国家招集在一起,来对处理地球暖化达成共识。 而挑战中的最大挑战就是依赖石油出口的沙特。 她是如何完成这个不可能的挑战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科学与经济学的结论。 

疫情给我们的例证

面对一张饼, 如果我们只把它想象成就那么大,就会给我们带来资源稀缺的感觉而让我们恐慌。 特别是当我们面临危机的时候, 我们更是会竭尽全力保护自己。  本次新冠疫情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大家恐慌地屯手纸, 屯洗手液,却忘记了保持社交距离,造成了非常不必要的Costco手纸断货。  丹麦的一家商店对付囤积的办法是,买第一瓶洗手液4块,但是买第二瓶就要收95块,来对付只顾自己的计较者。 

交易谈判的科学结论

川普在2015年自己的交易的艺术时说:我们在交易过程中既有占便宜也有让利, 但是占便宜一定要占绝上风。乍看起来, 川普的交易策略感觉是对的, 但并不符合严格论证的科学。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 具有高智商,强大的语言逻辑能力的人,交易谈判的对手会占更多的利益。  其原因是这些人会想办法把饼做大, 帮助他们的谈判对手。 他们不会在对手也盈利之前宣告胜利。(文献1) 

经济学的结论。

经济学的研究显示, 智商越高的人,给的慈善越多 。 这个结论是基于财富,收入 ,教育程度,年龄和健康平等的条件下。这不是唯一的一个研究。  事实上,有一篇论文总结了28个研究, 返现成功的谈判者关心对方的成功跟关心自己的成功是一个程度。 他们不是把谈判看成一个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  他们懂得, 在你吹捧自己的价值之前, 你需要创造价值 。(文献2)

而作者自己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短期内,计较的人会更成功。 这符合博弈论的经典结论。  然而, 当成功成为长跑时, 大度的人往往胜出。 (文献3)

2015年的巴黎和约是怎样达成的?

回到我们文章开头的Christiana Figueres. 她是前总统José Figueres Ferrer的女儿。  José Figueres Ferrer是世界上唯一解散国防军队的总统, 并在环保事业上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如何把195个国家招集在一起达成共识呢。 Christiana Figueres就用的是win-win的策略。  要达成共识,就要说服钉子户沙特阿拉伯。  在与沙特谈判的时候 ,她不是以达成交易(Make a Deal)为出发点,而是以理解对方为出发点, 想方设法帮助沙特解决问题。 要解决问题就先要倾听, 沙特最想要的是什么? 沙特代表表达了沙特要分散经济的需求, 不能过分以来石油。  Christiana Figueres于是号召各国来帮助沙特解决问题 ,赢得了沙特这一票。  

给每个国家都带来利益,是巴黎合约成功缔约的最关键的因素。 

总结。

"固定大的馅饼“是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当我们以恶意揣测他人,也会把刺激他人展现他们最恶的一面。 当我们认识到他人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时, 我们会引导他们展现林肯总统说的天使的一面。 在天涯若比邻的今天, 让我们认识并强调到合作与联合的作用, 在短期内战胜瘟疫,在长期给地球万物带来福祉。 

文献:

1. De Dreu, C. K. W., Weingart, L. R., & Kwon, S. (2000). Influence of social motives on integrative negotiat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and test of two theor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8(5), 889–905.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78.5.889

2. Millet, K. and Dewitte, S. (2007) Altruistic behavior as a costly signal of general intelligenc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1(2) 316-326.

3. https://www.ted.com/talks/adam_grant_are_you_a_giver_or_a_taker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wissArm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文娟85' 的评论 : 把我想说的都说了:)
文娟85 回复 悄悄话 这论文写的真是无懈可击,堪称完美!样子做得好,就给人感觉是真理一样。

摆摆样子,糊弄一下不懂的人还是没问题的;

就像有些人看到讲话有气派的领导就觉得他领导一定英明一样,是不是真有能力不一定,是不是贪污公款也不一定,但是摆样子糊弄人是很重要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