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5...

(2014-12-18 13:50:23) 下一个
2008年的总统大选,“咱们一伙”犹太财团不但化险为夷,而且把亲生孩子扶上了总统宝座,沉重打击了WASP财团。分析起来,不但布局长远,找出奥巴马这样炒作题材极其丰富的绩优潜力股,使用了各种高科技手段,还动员了包括整个犹太社会和其他网络触角能够控制的社团,甚至大部分少数民族。由于奥巴马的题材和他自身的能力,还得到年轻知识分子为主的精英群体支持。而反观WASP财团反应迟钝,形式落后,什么都是老一套,动员能力又差,架子还不小。其失败不可避免。WASP这次惨败,根本原因是族群已经衰落了。  WASP由于人数并不占优,又死抱着血统论不放。在种族融合中逐渐处于劣势。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犹太裔教授费尔德曼(Noah Feldman)最近又提出另一种观点:WASP衰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二次大战前后开始主导美国“上层建筑”的“精英统治”(meritocracy,或译“能人统治”)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以常春藤名校联盟代表的美国精英教育日渐向WASP之外的其他族群开放,尤其是长期受到压制歧视的罗马天主教徒和犹太人,迅速改变了美国政治和文化精英的族群组成。与此相辅相成的是非WASP族群在经济上的成功,终于在短短半个多世纪中改换了美国中上层社会尤其精英阶层的族群结构。  就经济上来讲,WASP除了傲慢自大外,还输在组织形式上。WASP财团的组织形式还是树形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核心部分控制分支机构。但当分支机构发展到足够强大,或者分支与核心部分关联中间环节过多,就会失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核心部分就要限制分支机构过度发展,以防尾大不掉。如果发现哪个分支机构因为中间环节过多而沟通不畅,就会马上处理。如果足够大就会升格,如果不够大通常就会卖掉。这种模式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而且分支机构平时一个重要任务是跟核心部分沟通。核心部分也要经常把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找来开会,发现或者怀疑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不忠,就要清洗。维系这样一种组织模式的费用就变得比较昂贵。这使得WASP财团的扩张能力到了极限。这样模式还很容易造成官僚主义,不可避免得最终僵化。  而犹太财团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则没这种问题。“咱们一伙”家族联盟也是一个网络,不过是居于整个犹太网络的中间部分罢了。由于网络是靠姻亲、经济利益、宗教、文化等因素来维系的,不存在谁要控制谁的问题,所以也不需要经常开会沟通。由于犹太人一直都歧视和排挤,所以认同感很强,非常抱团。平时沟通少对网络的凝聚力影响也不大。某个基点发展大了或者基点发展多了,对其他基点都有好处。整个网络发展越大越好,不存在控制问题。基点之间有交际活跃分子来联系。沟通成本非常廉价。而且由于基点和交际活跃分子的数量巨大,网路几乎无孔不入。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首脑,但网络可以自动反应。  犹太网络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提携后进,敢于投资。交际活跃分子一旦发现值得投资的对象,不论是政治、经济、科技还是其他领域,最近的基点就会开始对这些有潜力的人进行培养。这也可以看做是“天使投资”(一种自发而又分散的民间投资方式)。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反馈到“咱们一伙”那里。这些华尔街的犹太财团就会马上评估,然后根据情况进行风险投资。这就是为什么犹太财团何以如此深谋远虑,布局如此提前。第二章 作战计划  (解决严重经济危机的办法通常只有两个:凯恩斯主义和战争。第一种办法已经失灵,奥巴马政府别无选择,只好准备从国内外各条战线发起进攻。)  一、烂摊子  顺利当选的奥巴马面临着一个烂摊子。他之所以能顺利当选,部分原因也是有很多人觉得这个烂摊子收拾不下,等着看笑话。  金融危机后的美国经济问题很多也很大:1.3兆(万亿)的赤字,两场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战争,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和银行业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爆发的金融危机。  本来克林顿政府已经实现了财政盈余。小布什为了上台,给军工石油集团和华尔街胡乱许诺。自己又得位不正,对这些金主哪个都不敢得罪。其后果就是不顾后果。他的大金主,石油和股市狙击手皮肯斯,在小布什当选后就扬言要把原油价格炒到50美元/桶,后来又说要炒到100美元/桶,再后来又说要炒到150左右。大家都以为他吹牛,因为当时原油价格是30美元/桶。后来发现他还真没瞎说了。原油价格炒到了147美元/桶。敢情原油价格到150美元附近是小布什上台前大家就讲好的。  小布什真是美国大资产阶级的贴心人,投机客、石油商、军火商、银行家们想干什么,就给提供什么便利。想卖军火就打仗,想搞油田就把伊拉克占了,想爆炒大宗商品就放松银根,想搞垮房地产市场就让狂发次贷,想污染环境就让你在近海甚至北极钻井。还想干什么?尽管说,小布什衙内出身,别的不讲就讲义气,从来不干拿钱不办事的缺德事,还不要求太多回报,更不会象山西某局长那样还跟人家打官司要钱。结果他在位8年,美国成了投机银行家和石油军火商的天堂。金融危机那是以后的事,自有下任总统来擦屁股,关我什么事。  有人说爆炒原油是针对中国的阴谋。其实是高估了小布什这伙人。原油价格暴涨是对中国不利,但也不致命。还让原油生产大国俄罗斯赚了大便宜,以至于普京都敢公然在美国面前舞拳弄脚。而美国自己是个石油消费大国。美国人民也深受高油价之害。小布什政府没有理由为了害中国而便宜了俄罗斯,同时还害了自己人吧?他们就是要自己发财,哪里是专门针对谁。再说布什家族跟中国关系那不是一般的好。且不说老布什当驻华联络处主任的老关系。小布什的伯伯在万象集团兼职当顾问,屁事不干,一年来中国两次就给二百万美元。这钱明摆着是送给他们家的。小布什第一次竞选吃力的时候,老布什不在美国坐镇,反而赶紧跑到中国来,也不知道是要求什么帮助。大家都是发财来了,谁还真为老百姓啊。老百姓一不能提拔咱做官,二不能帮咱发财。  小布什主政8年,不光大财团高兴,自己的施政团队也都发了大财。小布什的核心团队以布什家族的家臣为主。这些人长期跟着布什家族混,大多数人从年轻时就干公务员,一直不富裕,想发财都想疯了。以副总统切尼为例,1968年他27岁博士毕业就到白宫当实习生。直到1995年都从政。虽然官运亨通,但毕竟钱不如经商多。看着很多熟人都发了大财,心里极端不平衡。到1995年时,石油巨头,老领导老布什安排他去世界第二大油田服务公司,哈里伯顿(Halliburton)当CEO。结果他账目混乱,弄得老布什面子上都挺难看。切尼的净资产估计为3000万到1亿美元,大部分是从哈里伯顿赚的。切尼的外号叫“dick”,有很多意思,棍、棒、鸡鸡。看他的德行,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因为一直素着,所以布什团队这帮人吃相都比较难看。别的不说光伊拉克重建工程就统统都落入了他们手中。他们自己当然不去干,直接转包给英国和中国。你看人家这开发商做的,啧啧。咱中国的开发商啥时候能到人家这个层次。黑水公司,据说是切尼的公司。虽然他不承认,但把伊拉克的几乎所有的安保合同都给了黑水。有人要调查黑水,切尼就说这是中情局的掩护机构,不让查。黑水公司在伊拉克到处收保护费,很多地方都无可奈何的“被保护”。各国收保护费的帮会看到人家这种境界,不知道要自卑成什么样子。  他们大发横财,哪管老百姓的孩子被打死在巴格达街头,无数人失业后还不上房贷被从家里赶出来。金融危机后,美国出现了无家可归者聚居的“胡佛村”——帐篷城。二、发财不用愁  说实话,要不是小布什一伙搞成这个样子,奥巴马想当第一个黑人总统,恐怕还没这么容易。当然奥巴马也不会感激他。  奥巴马的情况跟小布什的完全不同。他的核心团队是所谓芝加哥帮(Chicago mob),也就是他从芝加哥带出来的一帮人。他的人大部分都年轻,能到白宫上班就很满足。所以对钱还不是很渴求。年龄大些的人或者本来就有钱,也有的虽然现在没钱,但“咱们一伙”以后会安排。现任白宫办公厅主任伊曼纽尔的经历就足以说明组织上不会让大家受穷的。  伊曼纽尔从小就献身犹太事业,劳苦功高,一直没时间捞钱。组织上当然不能看着不管。于是1998年伊曼纽尔辞去克林顿顾问的职务,到犹太投行Wasserstein Perella & Co.去工作。虽然他一天商科都没读过,但还是当了芝加哥分公司的执行董事,并赚了一千六百二十万美元。2000年这家公司卖给一家德国银行德累斯顿(Dresdner)。  要说这个德累斯顿银行也是很神的。第三帝国时期帮着元首收拾犹太人,给纳粹融资建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等二战结束后,又跟美国人打得火热,积极支持冷战。后来苏联垮台,德里斯顿银行想在圣彼得堡开分行。但俄国之前一直都没开这个口子。于是德累斯顿银行就派沃宁(Matthias Warnig)去办这件事。这人以前是东德情报局的。他直接去找了个老熟人就把事办了。这个熟人不是别人,就是后来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这样一家银行,反共犹太愤青伊曼纽尔丝毫不感到厌恶,又在那里干了两年。  老领导克林顿也没忘了这个老部下,觉得他在这样名声不好的银行干会影响仕途,于是2002年安排他去央企房贷美当董事。他干了一年,连薪水带卖空股票,至少赚了32万美元。不过伊曼纽尔从来没干过具体事。领导本来就是让他去赚钱的,没指望他干活。但他还是涉嫌卷入了一些竞选捐款和错帐问题。不过他只干了13个月就离开这个是非窝去竞选参议员去了。后来奥巴马就以时间短、没干事来为他开脱。  伊曼纽尔的经历充分说明了“咱们一伙”绝对不会让一个卖命的小弟在经济上吃亏。而且“咱们一伙”的安排比较有吸引力。象布什家族这样的政治世家,跟着他们当官是前途很光明的,但发财就差点。他们家的势力在石油行业。那里专业性比较强,外行不太好做。象切尼那样硬来毕竟太露骨。而“咱们一伙”网络却习惯安排人去投行或者基金。虽然这些前高官不一定懂商科,但对政治局势的研判和内幕消息是很擅长的。所以往往成绩不菲,赚钱很快。这对大家更有吸引力。这也是“咱们一伙”网络近年在政界比其他势力发展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政府=商会  手下人的富贵有组织上包了。剩下来的事主要是应付各路支持力量。这可不是好干的活。当初为了当总统,只要能给自己大把的选票,要什么都答应。等当了总统了,人家就拿着白条来要求兑现。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况且这些人的钱本来就不是好拿的,敢不听话就要你好看,不是“水门”就是“拉链门”。美国政府很多总统就这么成了傀儡的。  美国总统处于这么尴尬的境地绝非偶然。拿句时髦的话来说,这是体制问题。美国政府的组织形式非驴非马,独此一家。一般来说各国都有国家元首,另外还有政府首脑。只有美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一个人。听起来很象第三帝国的体制,希特勒元首兼任总统总理。  不过美国总统没有那么大权力。其实美国政府最初就是个商会。美国本来就是大商人大地主建立的。他们没有管理经验,也不知道怎么建政府,就按照商会形式搞了个稀奇古怪的政治制度。  当时欧洲各国的国家元首多为国王或皇帝,下面政府有首相或总理。也有共和政体,国家元首的称号是“执政官”(Consul),一般有两三个执政官。拿破仑在法兰西共和国刚上台时就是作执政官。  而美国的总统只有一个,叫President。什么是President?商会会长或者公司老总,还有一些?崮酥链笱?3ざ冀蠵resident!美国的各部部长也不叫minister,而叫Secretary,秘书。商会里办理具体事的专职人员可不就是秘书嘛。所以美国政府其实是个商会组织或者干脆是个公司。商会会长由大商人大地主们(理事)主导选出,带着一帮专职秘书帮大家做事。  一开始的商会会长华盛顿、杰斐逊等人自己就是大商人大地主。商会的理事们怕这样本身就是理事的人当会长比较容易占其他人的便宜,所以拼命削弱总统的权利。因此一开始美国政府的权利很小,对各州也没多大控制力。可这样弱的联邦政府很难发挥多大作用,不能保障大家的利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理事们就开始找职业经理人。这样好控制,又容易出效益。因此总统其实是这些商会会员,或者说股东找来打工的。自然要听理事会的。所以美国政府处理事情就很象个商会或者公司,比较实际。不象很多旧大陆国家非要扩张领土,打仗动不动你死我活。美国政府一向有便宜就打,没便宜就撤,绝不为了面子死撑。很有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味道。这也保证了美国没被战争拖垮。后来索罗斯他们那些对冲基金又发明了金融战这种新形式,时间短见效快,也不劳民伤财,深受大家欢迎。这也是美国文化的独特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