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述评(纠正:不是儒家文化为主)

(2010-05-06 05:21:02) 下一个
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述评(纠正:不是儒家文化为主)

□ 李 勉

  一、新加坡的社会背景及多元文化政策
  
  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来从亚洲、欧洲等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其移民社会的特性加上殖民统治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新加坡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社会特色。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6月,新加坡人口达到4483900人,其中,华人约占75.0%,马来人约占14.0%,印度人约占8.8%,其他民族人口约占2.2%。
  多民族成分给新加坡政府治国带来了一连串问题。有学者说:“新加坡的民族、文化、语言、宗教和帮派构成不仅多,而且差异大。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宗教系统,由此造成的价值观念、政见和经济利益的分歧也特别大,有不易调和的特点。加之因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差别,新加坡的社会构成就更加复杂了,所以新加坡是个极易分裂的社会。这也是新加坡的国情、社会的现实。”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新加坡政府选择了主张民族平等、民族和谐相处的多元文化政策。在政治上,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公民的国家归属感;选拔领导人和公务员时,充分考虑各民族的代表,并依据各族人口数量确定比例标准。在经济上,新加坡政府通过提供充分的就业、教育和培训,打破过去各民族职业分离的状况。在文化上,让各民族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继承关系,同时也注重共同价值观的培养,确认和尊重马、华、印、英四大民族文化传统且兼收并蓄,反对单一文化的渗透,力图众采百家之长,形成新加坡混合文化。在宗教上,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宗教信仰;政府致力于促进和实现各种宗教之间的和谐,坚决反对宗教干涉和介入政治,实现宗教与政治严格分离,公开宣布新加坡不会有国教。
  
  二、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多元文化政策的体现,是由新加坡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新加坡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生活的观念和能力为使命。同时,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也直接关系到新加坡下一代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从而影响到未来新加坡的社会风气乃至社会格局。新加坡多元文化教育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道德教育——树立国家意识,倡导民族团结。
  多元文化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学生中开展道德教育。为了使学生树立“新加坡人”意识,新加坡学校的道德教育强调新加坡特色,要求学生每天举行升国旗仪式礼、唱国歌,并背诵信约:“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的异同,团结一致地建立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愿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此外,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国民意识日”活动,以消除移民心理,使各民族体会到新加坡国家的关怀。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新加坡存在四种不同源流的学校,即英文学校、华文学校、马来文学校、印度文(泰米尔文)学校。新加坡独立以后,为了冲淡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政府实行了将四种不同源流的学校合并的制度,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学校上课、共同参加课外活动,以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增进团结。同时,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学校也注意营造民族和谐的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间的沟通和了解。在《新加坡小学教育考察》一书中,作者吴云霞讲述了自己在新加坡孺廊小学的见闻:凡是国家面对学生的各种书面告示,大到“信约”,小到“招生办法”,一律同时用英文、华文、马来文、泰米尔文印刷;政府把每年的8月9日定为宣传、倡导民族团结的日子,那天各族学生都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并用不同文字的庆贺节日的标语装点校园;举办文艺演出时,各民族学生纷纷登台表演,校长还刻意把少数民族学生的节目排在前面,以示优待。
  
  2、语言教育——开展双语教育。
  在1965年以前,新加坡的语言教育为单语教育,也称多种语文学校并存制,即华文学校用华语(包括中国方言)授课,马来文学校用马来语授课,印度文学校用泰米尔语授课,英文学校用英语授课。这种语言教育方式使很多人只懂得本民族的语言,对不同民族的人相互沟通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共同语教育势在必行。新加坡通过引入英语这一共同语,消除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语言障碍,促进了学生们的相互沟通和了解,有利于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新加坡开展双语教育,并对英语和各民族母语的功能做了区分,即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和母语的情感性。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它的中立性让各民族都能接受,它的普及、运用有助于新加坡与国际社会及新加坡内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因此新加坡政府强调英语的工具属性。而各民族的母语则不同,母语的价值在于传授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用各民族母语讲授本民族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使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接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什么汉语没有成为新加坡的国语?
马来语是新加坡书面上的“官方语言”。因为以前新加坡是属于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原住民是马来人。把马来语设定为国语是对原住民的一种尊重。虽然如此,新加坡官方在发言的时候其实都是用英语的。所以现在很多新加坡人本身都不知道马来语其实是官方语言呢。

  另外:虽然新加坡有大概70%都为华人,但是并不是这70%都会讲中文的。在这70%的华人里面,大致可以分成3类:

  新加坡的第一代(既目前70-90岁的老人家)华人为来自中国的移民,他们大都只会讲自己籍贯的方言,如潮州话,广东话,闽南话,客家话。

  第二代(即出生在新加坡的土生华人,年龄大概为40-60多岁)又分为2种:一为从小读华校的,他们的中文造诣就蛮高的,相反英文就比较若;二为从小读英校的,他们只会英语跟自己籍贯的方言,最多会说几句中文,但大都不会写。

  第三,四代(因为政府教育政策的改变,学校所有科目除了母语外,全部以英文为教课媒介),加上他们的父母(新加坡第2代也不会说)所以现在的小孩对中文都不甚了解,只会一些基本的生活用语。


一项调查发现,以往新加坡华人日常采用的主要是华语,但目前其地位已渐渐被英语所取代。

  这项调查由新加坡《海峡时报》主办,受访者均为小一学生。调查指出,目前43.2%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会经常使用英语,而20年前同组别的使用英语比率仅为9.3%,明显有大幅度的增长。

  调查还指出,目前有53.8%的学生在家会使用华语,虽然比1980年的数字上升了25.9%,但却比8 9年的69.1%大为下跌。

  在新加坡的多种族人口中,以华人最多,占77%,合共320万人;印度及马拉人排行第二。

  政府推动英语使华语渐被忽略调查分析指出,由于近年新加坡政府积极在向华人社区推广使用英语,故令英语的地位渐与华语并驾齐驱。

  而专家则表示,英语的使用率在过去20年来不断上升,相信在未来的5至10年,英语与华语的使用率将会更为相近。

  负责推广使用英语运动的主席表示,英语将会继续在华人的家庭中被广泛使用,而英语将会取替华语,成为新加坡华人的第一语言。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在1979年发起华语运动,民众必须在政治、社会及商业阶层上多使用华语,以争取华语在英语主导环境! 下的生存空间,否则华语将会成为“厨房里的语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