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怀念一个为民主而生的人

(2011-12-18 15:53:22) 下一个

刚刚得到消息,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去世了。                                                                      

我在欧洲几个前共产党国家学习工作了近二十年,见证了那场剧变,也目睹了无数粉墨登场的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其中只有两位值得我尊重:一位是团结工会领导人,波兰前总统瓦文萨;再一位就是今天去世的哈维尔。只有他们两人称得上真正的民主斗士,极权统治的掘墓人。其他的那些个政治人物,要么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要么是识时务的俊杰,见大势不妙,立刻阵前易帜,要么是被逼上梁山,顺势而为。只有瓦文萨和哈维尔,为了民主为了自由,蹲在共产党的大牢里,却坚决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哈维尔于瓦文萨又有不同。瓦文萨本来是格但斯克造船厂的一位电工,文化程度不高,是1980年的团结工会事件把他推到了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成了一位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他本人并没有什么成熟的政治理念。哈维尔因为家境富裕,被剥夺了享受高等教育的资格。但他20多岁时就成功地写出了多部剧作,成了布拉格颇有名气的剧作家。他走上政治抗争之路,在于他的人文意识和对共产制度的自觉认识,在于他对民主自由的领悟和渴望。                                         

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后,哈维尔也和米兰昆德拉等人一样,可以选择逃离祖国,到西方国家去自由创作。而且,哈维尔当时的名气和显露出来的才气,与昆德拉不相伯仲。就像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曾描述的,他们作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捷克的那一代知识分子也因此对人性通过不同的人生选择而作出了不同的诠释。                          

哈维尔真正被极权政府视为眼中钉,还是因为那份《七七宪章》,就像刘晓波被打进大牢源起于他发起的《零八宪章》。刘的宪章基本是照搬了哈维尔的宪章。本来嘛,人类的普世价值也就那么些内容,玩不出多少花活来。                   
 

我对哈维尔肃然起敬,主要还是因为1989年他为“公民论坛”制定的“对话八规则”。

那个时候,哈维尔刚从大牢出来,极权政府已经摇摇欲坠,新成立的“公民论坛”得到民众的支持,气势正旺。当时欧洲各共产党国家的政府都在和各派政治势力展开“圆桌会议”,而捷克的对话是进展最快最顺利的,所以能实现“天鹅绒革命”。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哈维尔的“对话八规则”:
1,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而不是争执;
2,不进行人身攻击;
3,不偏离主题;
4,辩论要有理有据;
5,要知错就改;
6,要分清对话和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
7,对话一定要有文字记录;
8,尽可能理解对方。
 
哈维尔在任总统期间,他和俄国流亡诗人,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关于“人性和制度”的论争,虽然并不完美,却也别开生面,让我们看到了哈维尔人性中脆弱的一面,也理解他身为文人和政治家的不谐和尴尬。

他在任总统十多载,他的政绩有褒有贬。他有着坚定的政治理念,但他始终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没有政客的嘴脸,也没学会圆滑的政治手腕,他始终对政党纷争保持警觉并敬而远之。                                                                  

刘晓波是因为抄袭他的《七七宪章》而蹲了大狱。他当然没有忘记他的这位学生。在中共审判晓波时,他邀集一波同仁,起草了声援晓波的请愿书,要中国使馆转交胡总,却吃了闭门羹。接着他有大力推荐晓波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并四处活动宣传。晓波最终能获奖,哈维尔功不可没。                                                                

哈维尔是幸运的,他毕竟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了民主之花开放在自己的祖国,并有幸为她培土浇水。 捷克人是幸运的,他们有昆德拉,他们更有哈维尔这样的硬骨头。谁能成为咱中国的哈维尔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