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理學 - 虛假的共識及獨特性

(2010-04-09 13:22:38) 下一个
我们有种好奇的倾向,喜欢通过高估或低估别人与自己行爲方式的共同性来提高自我形象。争论点在于,我们以高估别人同意此观点的程度来得到论据。——这个现象就叫做虚假共识效应。

如果我们喜欢加拿大公民投票,或者支持新西兰民族党,我们会一厢情愿地故意高估别人同意自己的程度。我们还会把这种感觉当作常识。

当我们做了坏事或是失败的时候,我们会安慰自己说这种过失是很常见的。当一个人开始说谎的时候,他也开始怀疑别人诚实与否。他们会相信别人和自己一样:“我会撒谎,难道别人不会?”如果我们在收入税或者抽烟的事上作弊,我们有可能会高估别人也这麽做的程度。如果我们觉得性冲动,我们会假设对方正好此时也会有这个需要。四个最近的研究已证明:

在公共洗澡堂偷看别人裸体的人相信别人也在做同样的事;

运动后感觉口渴的人会认爲迷路的登山者一定会觉得干渴比飢饿更可怕。在实验里,88%的运动后口渴者这麽认爲,相比之下,只有55%的准备运动的人会这麽想;

当人们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的时候,他们认爲世界改变了。初为人父母的人会认爲世界比以前更危险。正在节食的人会把食品广告选为当下最流行广告;

持有负面的种族主义想法的人会假设其他很多人都持有和他相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对别人的观点的理解有时候会揭示出我们自己的东西。

“我们不能客观的认识事物。”Talmud说,“我们会按自己的想法去看事物。”

虚假共识效应会在我们狭隘地获取形成观点的原因时发生,而这个原因中总是很突出地包括了自己。在缺乏其他信息的时候,爲什麽不能“突出”一下我们自己呢,爲什麽不归罪于别人对自己的了解,假设自己的回应就是别人可能的回应呢?而且,我们更喜欢和那些与自己持有相同见解或有共同行爲方式的人打成一片,然后再在一起讨论这个世界。

在谈论到能力问题,或者我们自己表现好或者成功了的时候,虚假独特性更容易发生。在自我形象的认知上,我们会认爲无论自己的才能或道德标准都是与胁煌?摹?r 所以那些在醉酒驾驶时使用了安全带的人,会高估其他醉驾的人数(虚假共识),而低估其他醉驾会使用安全带的可能性(虚假独特性)。这似乎刚好是我们对自己褒奖多于批评的必然结果。一种行爲越不常见,我们越会过高估计它的发生频率(如果有20%的人自私自利,他们会有很大的空间来想象与自己一样自私自利的人的比例),这样我们就可以认爲自己的缺点其实很常见,而我们的美德是别人鲜有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