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亭客



门清无俗客,家静有藏诗。
正文

中国出了个秦始皇 - 简体字的故事(2)

(2006-01-14 03:56:52) 下一个

传位于四子的传说十有八九是老四的政敌老八老九老十四们编的, 信不信由你. 不过, 从这个故事引起了我对文字变迁的几点思考. "十"改"于"好改, 想改成"於"就难了... 二十改三千, 债主得意; 一万变一百, 欠债有方. 笔划越少越好学好写, 却容易相混, 正所谓: 一笔误成千古恨. 到底繁体好呢还是简体好呢? 话说历史是螺旋发展的. 文字也是螺旋发展的. 繁化-简化, 再繁化-再简化早折腾多回了. 最早是搓几根绳子, 系几个疙瘩, 后来是和块泥版刻些个印子再烧烧硬- 这玩艺儿现在可值钱, 成了巴格达博物馆的哄抢目标. 过了几千年, 那些刻在乌龟壳牛骨头上的字就真够复杂的了, 能写这个的都端上了铁饭碗, 不怕下岗了. 这字的笔划越来越多, 饭碗就越来越结实了. 春秋战国, 会写字儿的专业人士们和纵连横, 著书授徒, 饭碗不愁. 字的笔划开始越来越少了. 也越来越乱了. 四海一, 蜀山光, 中国出了个秦始皇. 秦始皇请李斯弄出一个"第一批简化字方案", 用简体字到处树碑立传. 又把繁体字的书都收来咸阳烧了. 要不是后来老农打井刨出些铜酒杯铜酒壶, 上面铸了不少繁体字, 还真不知道这"第一批简化字方案"到底简化了什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