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中国人骨气的问题

(2005-06-24 04:24:26) 下一个
其实有关于中国人骨气的问题,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中国人是个很有特色的民族,这谁都不能否认。从古到今有一条对我们来说有一条“真理”,叫做“明哲保身”。包括客家人,其实就是正统的汉人为什么这么爱迁徙,我感觉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原因。(说国语的其实是蒙古人或叫鲜卑,女真与汉人结合的文化,广东话是正统中原文化,迁徙所至。)我们很难同仇敌忾,基本上是当兵的打,当民的跑,所以这可以很大程度表现出来我们的心理。所有人基本都是“忍”字当头,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就像抗日。“义勇军进行曲”也只有在这种时刻写出来,历朝历代几乎没有见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在日本,韩国,德国翻译出来根本没有人能听得懂,也无法理解。但其实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也是“忍”的方法之一。 每个中国人都是一个容积固定的空心物品,弹性很大。(不知道可不可以这么形容),我们很能承受来自纵向的压力,但是这就导致了横向的突出,于是从古至今我们没有停止过内斗和勾心斗角。“防人之心不可无”我相信这句话的意义一定是中国人先提出的。到现在的地域保护意识,没什么国家的人可以做到不同地区的人无法交流,两个**中心的人可以吵到翻天覆地,而且比例如此之大。同时也很成功的塑造了现在所谓的“台湾意识”。 一百年前有位外国人到了中国,待了10年,留下一本书,叫《中国人的特点》。开篇第一章就是“爱面子”。曾仕强曾经说过中国人的特点7个字概括,“贪财怕死爱面子”,你敢说你不是?说不是的就是爱面子。的确,无可辩驳我们很爱面子,这种心理一部分会反映在“不当出头鸟”这个现象上。所以记者在采访围观落水儿童无人救的群众的时候,有个人说“如果是我一个人,我一定会下去救他”。 说到这里有个奇怪的问题,事实证明我们是一个很容易煽动的民族。但是既然“明哲保身”又“不当出头鸟”那又为何会这样,看似矛盾,其实不然。不当出头鸟的根本立场是“看别人”,中国人简直生来就会这一套。攀比其实在世界上并不多见。于是,外国人开始惊异于中国手机的使用率。我曾经给狐朋狗友说过,其实让中国人学习一样东西太简单了,就是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可以引发潮流的“爆点”。这里的“爆点”和朱利安尼的“New York Tipping Point”完全不是一个意思。政治上完全西化的台湾在逐渐丧失中国文化“内敛”的氛围后,所有女性都疯狂的追求范思哲和古奇就是例子。此外中国2004年被称为“执行力年”就可以更加贴切的证明。 林语堂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忘了叫啥了~~),其中一段的意思就是造成中国人诸多特色的关键原因是因为人权问题困扰中国太久了,好几千年,人们已经习惯了。(我考太对了,我顶~~)话又说回来,当今中国存在着七大压抑,一是民族主义的压抑,二是新闻媒体的压抑,三是弱势群体的压抑,四是校园的压抑,五是知识分子的压抑,六是网络世界的压抑,七是宪法的压抑。中国正在走向开放,压抑的情况是开放社会中需要改变的现状,疏导民怨要象泄洪一样,不能等洪水来了才开闸,平时就应该有疏导的机制;更要像压力锅盖上的安全阀,要保持疏通的状态,以免形成高压引起爆炸。反日的风潮不是最近才有的,这两年包括吴刚,西北大学的表演事件也出过不少。但最后都成了闹剧收场。个中缘由也应该和这压抑有很大关系。包括这次一大堆的风波和游行,参杂的水分也算不少。这其实非常有损中国的形象,也是北京很头痛的事情。所以我们就算没有看到安全阀,也不能自己爆炸了。 日本的右翼喊的凶,因为他们害怕。害怕什么?害怕和平崛起的中国,越和平,它越发疯。所以我们就是要不温不火,直到彻底击溃它。我们是有骨气的,但是不是以某种暴力的手段。如果我是中国老板,有日本厂商来合作,只要不是右翼,我绝对合作,直到把它拉拢过来,让他了解中国,喜欢中国,离不开中国。这看起来像没有骨气,其实是最大的骨气。所以我建议我们在“看别人”之后,要思考一下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只多这一步就好。吴建民说中日两国合作的潜力非常大,这是事实,我们不该浪费。无论从哪方面看,合作的越多,都是日本对中国的依赖越大,而不是中国对日本的依赖越大。长远一点看,击溃右翼不在话下,到时候让日本做我们的鹰犬而不是美国的,岂不快哉。这也就是我想说的骨气了。 困了,睡觉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