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缀

定格瞬间 记录心情
个人资料
点缀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警惕历史重演——看记录片《圆明园》

(2012-04-24 08:11:14) 下一个




                                      记录片《圆明园》主题音乐



警惕历史重演

——看记录片《圆明园》

 

多年以来,影视作品中有太多清代的宫廷戏、言情戏。这种以戏说来做市场定位的影视剧,对人们的误导太大,以至于令人错误地以为看清宫戏就等同于了解了历史,其实真实的历史是与之大相径庭的,晚清的历史尤其如此。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更是沉重而屈辱的。记录片《圆明园》就有别于这所有的清宫影视作品,以圆明园为主题,直观而生动地陈述了这个史实。  

 

历史进入清帝国的中期以后,一直对这个富庶的东方大国虎视眈眈,垂涎欲滴的英国,终于图穷匕首现,于1840年,在乾隆死后的第41年,用火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强行向大清国销售鸦片。以后,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英国又伙同法国于1860年联合组织了远征军,由广州经海路北上杀入北京,洗劫与焚毁了圆明园。被西方人吓破了胆的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都无条件地与侵略者签下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城下之约。

 

食髓知味的西方列强,把软弱无能的大清国当作了他们打家劫舍,大发横财的最好去处,于1900年组织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再次如惊弓之鸟清政府,又一次为了保住皇室的既得利益,而不顾人民的死活,用尽民脂民膏去满足侵略者的每一个索求,令大清国从此一蹶不振,沦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半殖民地国家。所幸的是这次清廷的苟延残喘,只持续了11年时间,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打击下,这个在历史上拥有最大疆土的王朝,终于因为腐朽无能被人民的力量所推翻。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是中华民族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从秦始皇以来,具有2000年封建文明史的泱泱中华帝国,在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的时候,只是因为没有跟上发展,便惨遭欺侮与抢掠,致使国土破碎,百姓涂炭,中国人也被称为东亚病夫,遭人蔑视,成为末等种族。那时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心智残障的妇女,谁都可以登门入室,实施强奸。临走还要予取予夺,洗劫一空。这种事情不是发生在蛮荒愚昧的史前时期,而是就发生在100多年之前,那个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标榜的文明时代,近代西方列强的嘴脸以及他们那不光彩的发迹史由此可见一斑,他们的行为没有任何公理与正义可言。

 

记录片《圆明园》以详细的史料,逼真的画面,正确无误的观点,落地有声的解说词,将这段沉重的历史娓娓道出,令今天的中国人看后,相信没有人会不痛心顿足,扼腕悲叹。一个国家纵有世界第一的人口,如果没有励精图治的精英阶层,没有精良先进的武器装备,还是要仰人鼻息,被动挨打。还是要遭人破门而入,被凌辱洗劫。如果你与强盗为邻就更是如此。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国家的政府,是这个国家能否走上国富民强之路的关键所在。片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史实:“1793年,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一个庞大的英国代表团来到北京。乾隆告诉特使马嘎尔尼勋爵,大清乃天朝大国,无所不有,用不着与西方蛮夷互通有无。马戛尔尼最终空手而返,在离开中国之际,这个被圆明园的辉煌所震惊的英国贵族却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因为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大清国后来的命运被这个英国贵族不幸而言中了。“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再会有纪律和才干了。”多么一针见血地精辟之见!这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该片的编导不无悲凉地借助于解说词,紧接着说出这番道理:“从秦始皇到乾隆,中国走过了整整两千年的历史,保守和自大正在蚕食着这个庞大的帝国。”

 

历史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封建王朝在中国是早已没有了,但是封建思想还清晰可见,封建意识依然根深蒂固。毕竟封建这个衣钵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要想它阴魂散尽,没有几百年的时间还是不行。问题是“保守和自大”是不是还在蚕食着我们?甲板上的指挥是不是还是由那些没有才干的人在滥竽充数?清朝的悲剧是在乾隆盛世时就埋下了祸根,他的后人又都是庸碌无能之辈,所以令这个朝代背负了更多的不幸与耻辱。

 

圆明园是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它拥有200座宫殿,面积有600个足球场那么大,有六个皇帝曾在那里居住办公过。圆明园里面不仅风景旖旎,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从无到有,从辉煌到被烧毁,见证了清王朝的荣耀与耻辱。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他接着写到:“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记录片《圆明园》采用三维技术,将史料记载的真凭实据还原成立体图像。这些史料主要是现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乾隆时期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其它还包括皇家密档、郎世宁的宫廷绘画、英法联军从军人士的通信和日记等,其中就有法国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撰写的《1860:圆明园大劫难》。这种翔实的制作令人们得以清楚地看见,这个世界奇迹是何等的丰采与辉煌,它既诠释了圆明园的无与伦比之处,也见证了它被英法联军野蛮洗劫与焚毁的事实。所以,这部片子不仅仅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材,更是揭露与控诉英法联军罪行的证言。

 

编导金铁木先生致力于记录片的创作,数年来成就非凡,成为中国情景式、大型历史纪录片编创的第一人。 他的《复活的军团》《大明宫》等,连同这部《圆明园》也都是重量级之作,无论是在艺术与学术上,都对于解读秦王朝、大唐帝国和后来的满清王朝的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的创作态度严肃,手法严谨,风格大气。用演员再造当时的情景与剧情,使历史记录片脱离了枯燥说教的樊篱,而变得生动真实起来,从而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

 

在《圆明园》里,编导再次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以高屋建瓴般的气势,从康熙,雍正,乾隆,咸丰四个皇帝说起,讲述了圆明园的来龙去脉,从这个世界上最豪华的皇家园林的命运,让观众看到清王朝当权者的骄奢淫逸与腐败无能。而对所有这些情节进行见证的是三个外国人。他们是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意大利和法国人见证了圆明园建造的史实。英国人则揭露了1860年英法联军屠杀清朝将士,洗劫与焚烧圆明园的罪行。

 

这样的切入与编排,令这部影片在客观上具有不可辩驳的可信性。特别是在片头与片尾,编导都先后引用了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有关圆明园的书信,令圆明园被毁的公案更加证据确凿,不容怀疑。雨果身为法国人,但他却没有袒护法国远征军的暴行,相反以及大的愤怒,严词声讨他们的罪恶。维克多·雨果受到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爱戴是自然的,他是世界的正义与良知,他关于圆明园的文字是对英法联军的最无情审判。

 

如今香港连同九龙半岛已被中国收回了。西方列强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也被废除了,中国也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可是昔日的《圆明园》却不复存在了。面对这段历史,痛定思痛之后,我们会想到,满清皇室的自大与守旧,腐败与无能,应该也直接助长了强盗的气焰,令他们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这样的政府是人民的罪人,被唾弃是必然的。

 

西方列强的罪恶行径不因他们的道貌岸然而被漂白。他们的嘴脸,他们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不仅仅要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是终究要偿还的。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更不会因为任何政府的慷慨大度而一笔勾消。劫难与屈辱是由人民买单的,所以最终决定权就一定在人民的手上,没有人有权利无视与违逆人们的意志与意愿。

 

不过历史也是有它的宿命与轮回,如果道德沦丧,人人为己,不以民族精神与国家利益为重,历史将会重演,就不是天方夜谭,危言耸听了。记录片《圆明园》正是在这个要害问题上具有它的深刻意义,因为八国联军从来就没有销声匿迹过,他们只是换了种方式,由明火执仗的烧杀抢掠,变成了冠冕堂皇地巧取豪夺。

 

在所谓的普世价值的掩盖之下,阴谋被阴谋者,暗度陈仓,无孔不入,不见硝烟地进行着。那两个强盗还有随后出现在八国联军名单里的那些个强盗,圆明园的断垣残壁不可能忘记他们。如今圆明园已成为遗址公园,无声地静默在那里,可是它又无时不在提醒着国人,中华民族的子孙啊,要庄敬自强,警惕历史重演!

 

 

 

大型记录片《圆明园》链接:

http://www.csunews.com/tv/player/4790-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8)
评论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含嫣的评论:

谢谢含嫣君!是啊,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上面满是我们中国人的悲伤与泪水。不过,我相信这笔账不会不了了之的,侵略者的罪行要由他们的后代来偿还,这是天理,不可能有例外。

同问候,周末快乐。。。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tenyu的评论:

谢谢滕玉君!有时间的时候再看吧,总之很受教育。。。
感谢老乡的问候!也祝福滕玉君。。。


含嫣 回复 悄悄话

火烧圆明园,是镌刻在耻辱柱上的民族历史。历史的硝烟也许散去,但那凝固在我们心间痛却世世不忘。

谢谢点君的警醒之作,警惕历史重演。

问候点君,周末快乐!
tenyu 回复 悄悄话 点君还没时间看,先来看看你。赶回日本有点忙。祝老乡每天健康快乐!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京燕花园的评论:

谢谢京燕君!被洗劫与被焚烧后的圆明园,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也是八国联军的
罪证。

赞“处江湖之远的忧国之心。。。”在网
络时代,再远都是咫尺之内,鼠标与键盘
间的距离了。。。

问好。。。


京燕花园 回复 悄悄话 小时侯跟着妈妈的学校去圆明园野餐,大学时我们学校还组织新生长途跋涉,步行到圆明园参观,看到残垣断壁感慨万分。

去大英博物馆参观就看到许多珍品比如康熙皇帝六十大寿的杯子等。。。他们怎么“收藏”去的?

谢谢点缀兄,有时间会看纪录片。感慨点兄“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祝福(^O^☆♪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村下秋樹和蓝山烟霞的评论:

村下蓝山起烟霞 城头秋樹映彩虹
不怕前路无知己 故人原来是同窗

蓝山君与秋樹君,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
两位留墨,谈古论今,有感而发,又高风坦荡,
互为帮衬,。。。实乃君子之举,令人敬佩欣赏
之至。。。



村下秋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我也有对牛弹琴之感。

《大戴礼记》记载:“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慧而巧”,食素者本就慈悲,满蒙西域之人多食肉,自与中原读书耕田的汉人性情不同,秀才遇到兵,输赢胜败,一目了然。哪点说错?我对楼主点兄台抱歉歪楼,何罪之有?

不过是开个玩笑,轻松一下气氛,何必这样上纲上线。人最悲哀的不是年轻时头脑发热,而是一辈子都这么不问青红皂白的愤青。

谁都有一颗中国心,都希望那片土地能越来越好。历史可以为镜,但不必耿耿于怀。重要的是如何让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换来的银子不以奢侈消费和贪腐的方式再次外流。当今的战争更多的是没有硝烟的货币金融贸易战,远比昔日的割地赔款来的凶猛。最可怕的其实是文化意识形态,时下衣食住行所思所想生活方式完全被广告媒体入侵而取其糟粕,还有多少是去粗取精继承祖宗留下来的精华呢?

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的无情,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就是这样的无奈。你我不过能写几个字,发些愤慨而已,于事无补。或许蓝兄可以投笔从戎广阔天地更有作为,在下抱拳行礼祝福。

不再歪点兄台的楼了~~~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qy68的评论:

谢谢秋月君!中国的近代史令人心情沉重啊。。。
金铁木的这个系列作品绝对值得一看。。。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lueflame的评论:

谢谢blueflame君!所言极是。因为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所以说它是山寨版建筑的鼻祖,是皇家版的《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集山寨版建筑之大成。。。

zqy68 回复 悄悄话
重温了一遍近代史~~谢谢点缀君的介绍!想必和《大明宫》一样精彩, 周末再仔细看看该片~~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村下秋樹的评论:

史料记载:“蒙古军队占领中国北方时,实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手段,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屠城记录。蒙军屠杀造成了中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其程度触目惊心。原来北方有4500万以上登记人口,在各地屠城以后,剩余人口不到700万。这个数字一直保持到元末甚至明初。也许有几百万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于瘟疫,饥饿等,但是惨遭屠杀者至少80%以上。据记载,宋人后来到中原后发现,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白骨遍地,井里塞满了死尸而水不可饮。”

满清军队入关,也在各地屠杀掳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可以说是尽人皆知!

这些史实,岂是阁下“看来吃肉太多的确野蛮,建议吃素~~~,“对不起,楼主,这楼有点歪~~~”,两句阴阳怪气,不知所云的说话就可抹杀的?

对于某些人如阁下者,说这些有关“民族大义”的话,本人怀疑是否有点像是“对夏虫语冰”?

村下秋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看来吃肉太多的确野蛮,建议吃素~~~

对不起,楼主,这楼有点歪~~~
村下秋樹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lueflame的评论:

"圆明园是“山寨”版建筑鼻祖。" --- 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对圆明园最牛的评论角度!!!

再花白银万两重建为哪般呢,山寨版的二次方?还不如,重建,阿房宫,更靠谱~~~
blueflame 回复 悄悄话 圆明园是“山寨”版建筑鼻祖。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谢谢蓝山君!所言极是,中国自南宋以来的衰亡,是有迹可寻的,先是北方的两个游牧民族反客为主,后来又有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从政治到经济都被奴役。抗美援朝战争损失很大,但也确实打出了威风,从此中国人令西方不敢小瞧了。。。如果现在能把南海完全控制住,中国就真正强大了。。。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其实中国的衰落是从公元1279年2月,崖山(今广东江门市)之战南宋残军全军覆没,南宋王朝彻底灭亡,中国第一次整体性亡于蒙元野蛮游牧民族之手开始的!

1368年复国成功的明王朝受到蒙元野蛮民族影响,比宋朝统治者更残暴,大开历史倒车,无视生命价值,抑制商业贸易。

1644年明王朝被残暴统治激起的农民起义推翻后,另一个野蛮落后民族满清(女真族)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无能的王朝,使中国沦落到半殖民地状态。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驱除鞑虏。1950年代初朝鲜战争中国以一国之力打败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才重振中华雄风,并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ae的评论:

谢谢mae君!不客气,我愿意自说自话,并乐此不疲。
mae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的分享!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心水的评论:

谢谢心水君!该影片让我们为中国在建筑艺术方面的成就而自豪。圆明园的壮丽恢宏已经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只可惜被侵略者践踏了。据说他们焚烧圆明园的真实目的,除了恫吓清政府,也是要掩盖他们抢劫那些金银财宝的真象。。。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谢谢Meg君!金铁木的记录片非常有历史观,
看后很受益。相信你会喜欢。。。

同问好。。。

心水 回复 悄悄话 圆明园让我们欣赏到古代建筑艺术之美,让人爱不释手;这么好的东西被八国联军毁了让人实在是气愤痛心。

中国永远不能闭关自守,夜郎自大。走出去看看,吸他国之长,避他国之短是永远必要的。

也同意你最后两段所说。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问好点缀君!

没看过这部纪录篇,不好胡说八道地乱评。

还是要谢谢你的分享,有空一定补上。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杂家的评论:

谢谢杂家君!创业与守业,守业难于创业。中华民族能够创造灿烂的文化,到了近代却屡遭欺凌,固然是技不如人,没有火枪炮船,可还是因为我们的邻居太坏,再加上我们自己的不争气,就有了百年悲哀。。。圆明园还是不要再建了,那是强盗犯行的罪证,留着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由此可激励我们,进可以励精图治,退可以报仇雪恨。。。做孽总是要还的。。。我坚信。。。

杂家 回复 悄悄话 在历史上有两件大事让中国人耿耿于怀,一个是匈牙利籍英国人斯坦因成车地拉走了上千件敦煌的文物,另一件就是八国联军强盗洗劫了圆明园,为此事我专程去到英国“大英博物馆”详细地查阅有关资料,想知道他究竟偷走了些什么中国古代的好东西,得到的结果是:斯坦因在敦煌的盗窃成果一共只有164件,其中小件的只有指尖大小,为此我买了一本有关图录,书名是"Caves of the Thousand Buddhas "书内的扉页印有国际文物大贼斯坦因的照片:“Sir Marc Aurel Stein (1862—1942)”。
我想说的是:有大量事实说明:当时的情况是外国贼王一旦开头把细软偷走之后,国人小偷于是成千上万地蜂踊而至、长年累月地把剩下的东西全部偷光抢光搬光,然后把罪责推到某一两个人的身上。我想圆明园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现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院子里还放着两个圆明园的汉白玉大缸,可能不是八国联军搬到那里去的吧,听说重建圆明园的方案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着,也就是说圆明园彻底毁灭的日子快要到来了。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秋樹君!感谢你在第一时间坐沙发。。。
村下秋樹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