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国

天涯浪迹 四海漂泊 多少故事
正文

天问,诗人和科学的第一次拥抱

(2021-06-18 20:50:45) 下一个

       我问过一个不懂中文的美国人,TIANWEN是什么意思?他马上回答,那是中国人发射到火星的宇宙飞船天问一号。了不起,你们的航天技术已经赶上来了,甚至有些方面还非常先进。

        那么中文“天问”又是什么意思?他迟疑着。也许和美国的飞船名字差不多,可以从“水手号”,“海盗号”,“维京号”,“观察者号”,“勘探者号”,“探路者号”,“勇气号”,:机遇号“,“凤凰号”,“好奇号”里面挑一个?

         难怪,多少外国人能知道一个落后两百多年的民族两千多年前的诗作呢?

         《天问》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和爱国者——屈原在生命活动晚期的不朽诗作。它既是诗,又是给喜欢思考的人出的考题。

         屈原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政治主张被流放在外。当他得知自己国家的都城被强敌占领后投江自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是对这位伟大诗人的纪念。延绵两千多年,屈原已经远远超出历史人物的原型,融合了中华民族对先贤的怀念,想象,期望,和寄托。

         屈原在诗中一开始就对天发问,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谁能测量天的高度?日月星辰按什么尺度分布?月亮上的黑影代表什么?诗人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代表祖先探索未知的愿望,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科学技术、进而洞察每一个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原动力。他在问天,同时也在问后来人。谁能回答一个诗人在他生命处于孤独和绝望中提出的问题?

         提到发展科学技术,不能不再提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不错,那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开始,是基础的基础。其中发展最好的应该是造纸和印刷。中国的语言文字给历代达人提供了最为完美的创作工具。它以形像、格式、声调、韵律兼容并茂的独特形式出现,引得历代主流精英学霸为其烧脑,多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豪气概。恰恰是造纸和印刷的发明使许多美文美画得以记录、流传于后世。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道学、儒学、史学、文学、和理学的发展史。其中稍感缺失的便是科技发展。火药用来做烟花爆竹,确实可以烘托出一派热闹祥和的气氛;指南针陈设在宫殿豪宅里,只能旁证它的主人坐北朝南的尊严。直到有一天,世界上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国家把火药的爆炸威力提高到毁灭性的高度,把指南针安装在远涉重洋的炮舰上。一百多年前,中国人在被列强炮火轰开的国门和镀金铜缸上留下的刺刀印迹面前终于看清楚:一个以道治国,以德服人,以孝为本,以善为先的民族,一夜间便置身于一个社会化了的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新世界。她必须重新考虑自己民族生存、发展、和复兴之道。

         支撑西方列强称霸扩张的是它背后发达的科技文明。当中国式文明和西方科技文明发生冲突的时候,中国人第一次意识到危机感。这不是以往文明与野蛮的冲突,而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事实证明,只要中国人开始注重发展科学技术,短短几十年时间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令世人瞩目。正像这位美国朋友说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已经赶上来了,甚至有些方面还非常先进。过去曾经不计代价打开中国市场的国家,今天面对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正忙不迭地关闭自家国门,担心有朝一日中国人要来分吃他们那份午餐。一百多年前,中国曾经是西方列强案板上的鱼肉,今天,即便是列强中最强的国家也把中国当成最具威胁的敌人。天问一号成功环绕、着陆、漫游火星,又一次标志着中华民族被压抑已久的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和智慧正蓄势待发,必将惊世骇俗。

         相信不远的将来,随着天问系列宇宙探索计划为人类成功解答一个一个时空遥远的未知,不仅屈原在天之灵得以蔚籍,而且会有更多的热爱和平、热爱自然、为真理而求索的外国人加入到庆祝端午节的人流中来。

          屈原精神,万古流芳!

 

 

子鹏

2021.6.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