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诗经

茶话诗经,痴人学佛。
正文

感悟诗经:18---《召南·羔羊》

(2012-03-30 08:13:23) 下一个


 羔 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注 释

紽(音驼):丝结,丝钮。

食(音四):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

委蛇(音尾移):走路象蛇行一样大摇大摆洋洋自得。

革:裘里。

緎(音玉):缝也。

缝:皮裘。

总(音宗):纽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常见的情景来表现士大夫们生活的安闲悠然。

羔羊裘暖美又净,纽结缝线细且精,享罢公餐慢散步,走路摇摆象条蛇。

我不知道别人看了这首诗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反正我看了后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一首讽刺诗,全诗没有一个明显的讽刺字眼,用词始终很冷静客观,但嘲笑、讽刺和不满的意味早已满纸弥漫。

其实作者多少还是暴露了自己厌恶那些士大夫的心态,就是那句描写士大夫走路大摇大摆的“委蛇委蛇”,比喻的实在是太形象了,差不多可以拍案叫绝了。用“委蛇”作比,不但形象,而且暗含了作者的厌恶情绪。可作走路大摇大摆的喻体多了,为什么偏偏选择蛇呢?提到蛇,人多会想到阴险、狠毒、恐惧等可怕的负面字眼。现代人远离自然,一旦提到蛇尚且毛骨悚然,那远古的先人整日奔走在野外,对蛇更是躲之惟恐不及了。蛇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虽不敢说是极为恶劣,但肯定不会是个好形象。那个成语“虚与委蛇”,不就是常作贬义词用的吗?

我敢肯定这首诗一定是当时社会的下层人物所作,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俗语所说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你再联想一下当今社会讥刺官吏不正之风的一些俗谣,那些作品是多么精辟,一针见血。其实,历朝历代讥刺朝政的经典歌谣差不多都是来自民间。

有人可能会奇怪了,那代表官方喉舌的《诗经》怎么会收录讽刺自家的诗作呢?其实很简单了,当政者想用这些来自民间的“愤怒和不满”来警示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吏,希望他们适可而止,一起和谐共处,不要太激化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否则早晚会没羊裘皮穿,没公饭吃,更别提公车了。

从这篇诗来看,中国吃皇粮的历史可谓悠久,并且一直为人们所向往和追求,于是看当今考公务员路上,熙熙攘攘,人人争先,个个奋勇,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是我评《诗经》中的第一首讽刺诗,第一次感性地认识到和确认了传说中的“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尽管此诗写得很客观冷静,没有《硕鼠》那么明显直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