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秦无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随笔】《三国》之华容道

(2008-09-28 08:42:16) 下一个
 


【随笔】

 

 华 容 道

 

 

《三国》中的华容道,是一个双重埋伏。第一重是关羽对曹操设下的埋伏;第二重则是孔明对关羽的埋伏。

 

在火烧赤壁之后,《三国演义》的叙述角度,开始迅速地向刘备一方倾斜了。关羽以非常的自信,在孔明面前立了军令状,然后引了五百校刀手,在通往南郡的要径华容道上,埋伏下来,等待曹操和他的最精锐、最贴身的干将们匍匐而过。这是战争中最让人赏心悦目的快感。

 

五 百校刀手的规模,差不多就是现在咱们部队编制中的一个营。当然了,关羽不是个小营长,他是个特立独行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像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 会等行动,都是他的拿手好戏。关羽的一纸军令状,是他对自己人格和性命的一次大赌博。面不改色的赌博心理,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最起码的素质。这次关羽是想跟 他自己赌一把。

 

其 实我觉得连这五百校刀手都是多余的,他们只不过是为了后面关羽的那句“四散摆开”的话,安排下的人肉道具。话本小说中的士卒,都是人肉道具。关羽身边只要 带上周仓和关平,或者再加上个能冲锋陷阵的廖化就可以了。周仓为二爷扛着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就是“冷艳锯”。我家的菜刀是一斤二两,纯钢的,你想 想,七十把菜刀搁在一起是个什么概念?所以你总不能让二爷自己扛着这笨重的家伙四处逛悠吧?多累啊?!没看到鲁智深上当受骗了?他居然要跟二爷较劲,也要 打造一条同样重的禅杖,最后还是铁匠铺里的待诏,劝着给他打了条六十二斤重的水磨禅杖,才把他打发了。

 

于 是平日里周仓就给二爷扛着“冷艳锯”,二爷在读《春秋》的时候,他也扶着刀,在一边探头探脑的看二爷做学问,满脸的崇敬。二爷的庙里,差不多都是这般造 型。二爷上阵的时候,周仓就没用了。二爷一手绰着刀,除了吕布、纪灵、黄忠、庞德、徐晃等人之外,没人能在他的刀下走上三招,包括上将华雄,颜良,文丑。 因此呢,华容道也只能是咱关二爷才能把守的。像曹操手下的许褚,徐晃,张辽,李典等人溃逃时都在曹操的身边,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但是此时已经疲惫至 极了。被鲁迅点名批评的喜欢赤膊上阵的许褚,在北彝陵时就已经奋勇地骑无鞍之马和张飞交过手了。许褚跟三爷没正儿八经的交过手,又老是听曹操噪燕人张翼德如何如何神勇,所以很不服气,就像隐居圣迭戈的刺客方某某的愤怒一样,找不到真正的对手,只能整天找些二三流的角色充门面垫背解气。那时三爷独战许,张,徐三人,就已经如探囊取物一般,绰绰有余了。

 

所 以说二爷此时在华容道出手,实在是一件得便宜卖乖的事。但是二爷还是把曹操放走了。曹操这人比较高明的地方,是在于他懂得心理学。当初想刺杀董卓未果而借 献刀之名,睡梦之中杀人,时不时仰天大笑嘲笑对手不会用兵,借此遮掩失败等等,都是杰作。他知道关羽有事没事的时候喜欢捧着本《春秋》读着,所以就说了: “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那时,对搞学问还是半桶水的关羽听了这话,一下子就蔫了。半桶水的学者最怕别人指摘他不懂某事,或对某事精研不深的。二爷于是气馁了,这也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要害:自尊心很强,心理上受不得半点伤害的。什么是“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郑 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 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 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所 以可以说,曹操搬出这个《春秋》典故,简直就是兵不血刃地把二爷的傲气给解决了。这是一个阳谋,二爷不得不接受了这个阳谋,还自欺欺人地以为这是义薄云天 的举措。从庾公之斯的事可以看到,如果说“春秋无义战”的话,那么垂此之下,就更没有所谓的义战了。二爷这时真是很傻很天真,他不知道,“义”其实就是玩 弄人于股掌之间的一个冠冕堂皇的代名词。这正像他玩杀华雄,颜良,文丑等大将一样,都是出其不意时祭出的利器。

 

所以啊,你要想误人子弟,你就往他们的手里塞几本名著让他们去读,然后再告诉他们说,书本比现实更有意义。OK?

 

这 是第一重埋伏,曹操赢了,也可以说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第二重埋伏,说白了就有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味道了。你想,像关羽这样心高气 傲,惯于见风使舵的人,孔明当然是要防范他几分的。关羽不像张飞和赵云,甚至刘备那么好摆布,他心高气傲,一对丹凤眼莫名其妙地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在许田 观猎时,他本来就想把曹操给剁了的,而这时却又放了他,原则性就很不强。所以谁跟他交往,都得小心着,得领会他这些天读《春秋》读到哪个段子了。倘若二爷 刚读完《秦晋殽之战》的“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这一段,那他很可能就不会放走曹操了。

 

而你看刘备,简直就是个天生的政治家。《三国》一开头就说他“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他跟乃祖刘邦一样,就差没往儒冠里撒尿了。他跟随的是卢植。卢植是谁呢?他也是公孙瓒的老师。他跟著名的经学大师郑玄,马融都是朋友。后来所谓的汉学宋学,郑马是半壁天下。曹操都说了:“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刘备是他的学生。所以二爷在刘备面前读《春秋》,就有点像谁谁谁在二爷面前耍大刀的意思了。

 

刘备读书是读到心里去的,算是会读书。而二爷读书则是读给关平、周仓、廖化,甚至刘备他们看的。所以呀,他是经不起曹操和刘备,孔明这等活学活用的读书高手起哄的。《史记.高祖本纪》说周勃“重厚少文”,这话其实也可以拿来说二爷。

 

关 羽跟孔明立的军令状,从一开始就是一纸空文。孔明没把它当真的,关羽骨子里也没把它当真,只不过是因为英雄既然要出场了,总该立个名目什么的。关羽说黄忠 和庞德是军卒,其实他自己在孔明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介军卒而已。因此孔明就把华容道给了他去折腾,让他难堪一下,使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作风有所收敛。在这个 世界上,你觉得自己牛B是不是?那我就给你小鞋穿,看你还牛B不?!当然了,孔明做的比较高明,因此刘备也就袖手在一边笑眯眯地看戏,捎带跟孔明搭档唱双 簧。

 

其实呢,华容道就是走 麦城的预演。孔明之让关羽把守荆州,估计也是早已意识到会有这么难堪的一天的。人生之阴险,不是你捧读过《春秋》之后就可以明白的,《春秋》的第一篇“郑 伯克段于焉”,写的就很让人寒心了,人家庄公和太叔段还是亲兄弟呢!像当初在华容道上面如土色的徐晃,此时俨然是攻打关羽的急先锋了,这时大家也都不讲什 么义气了。落井下石,背后捅刀子,能用的都用上了。

 

不过关羽在出走麦城的时候,竟然没有意识到在小路中会有长勾套索横着在等待他吗?他当然意识到了。但是他不得不走下去。他想再冒一次险,再过一把个人英雄主义的瘾头。不过这次他已经不用立军令状了。因为他的角色已经被掉换了过来,他成了败军之将。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因此,我料想二爷被在他的眼里绝对不上档次的小军卒马忠擒住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可能便是骂曰:OMG的,难道他们这些乌人都没读过《春秋》吗?

 

 

09/08

秦无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