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诗杂聊

(2011-09-16 03:32:39) 下一个

大学者闻一多写了<<唐诗杂论>>,咱这假的就不好意思说是杂论了,就杂聊一个活跃气氛。坛上近来回流了不少近体诗词的高手,如果咱说错了还请原谅则个。


王武兄很久前有过感慨,大约是有唐以来,律诗规则渐趋明确严格,结果是好作品越来越少,后人就没有超过李杜的,言下之意是平仄规则限制了好作品的出现。这个咱有些不大同意。


律诗,在唐代达到顶峰,有其历史原因。首先是那时候有个制举,写好了诗词可以平步青云。按照历史记载,唐朝的时候,学了孔孟之道,大约可以做秀才了。秀才是读书人赶考的时候十中取一,做了秀才,也没什么显赫的,大约也就是可以到县里做个文化局的付科级的办事员吧。而精通四书五经之外,还能诗能赋,则可以中进士。这进士是百中取一,一但中了进士,那至少也可以当个司局级省组织部长。如果一个高官不是从做了进士爬上来的,即使贵为宰相,也被同僚瞧不起。史书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可见写出好诗好赋的重要。在这样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唐朝的平民知识分子,想不刻苦学习都难。所以唐诗的水平是从初唐四杰开始,到李杜,越来越高。
这个事实也可以回答王武兄的另一个问题,也就是要不要绝对相信唐人的平仄正确。绝对相信当然不至于,像李白这样的天才狂人大约对平仄是不大讲究的。但是从总体看,9成的唐诗七律都是对规则非常重视的。所以对古人的治学,有九成信任,应该是不过分的。
然后再来看后来的历史进展。安禄山这厮一闹,把唐朝的天下闹得天下大乱。到了老赵家上台,燕云十六州丢了收不回来。收不回来就收不回来了,大宋的文人们开始琢磨要享受生活了,于是歌庭舞榭开始流行,类似于今天的K歌吧。老赵家希望做官的检点一些,别太腐败,就开始大力尊儒。结果诗歌创作也就不考了。现在再写什么高明的律诗,也不过换壶酒喝,谁还用心去写诗?写几句艳词还能泡个漂亮妞呢,所以宋词开始大行其市。
再到了元,明,清,科考都没把诗词当回事,诗词创作自然水平不高。这就和市场经济类似。
啰啰唆唆这一大堆,主要就是想说明,现在人写不出来唐人那么高明的作品,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了市场需求,和规则严格与否没什么关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