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和网友商榷生物进化和意识产生问题

(2012-05-06 00:27:09) 下一个
S: 人的生命是怎么来的?

W: 简单而大胆的假设:人体胚胎9个月发育过程,就是一部人类千万年的进化史。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到器官分化,到功能完善,到成熟个体。
 
S: 看来你的观点的核心还是进化论。进化论有点象倒推法得出的结论。我觉得人的产生应该有外来因素的介入,我们后来也看到了猴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进化成人。
探索生命的奥秘,有个关键还是在于解释意识的由来。意识在生命中起的作用无法忽略。

W: 进化论不完善,但是目前为止最为科学的一种学说。
许多人对进化论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的理解是,总体来讲,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演变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进化到人类那样高级的生物。进化有条件性和呈阶段性,人只是猴子中的某一种进化而来,其它猴子没有机会进化到人类,因为它们的生存环境完全改变,种群越来越少,维持都困难;简单的打个比喻,在华东出了个上海,华东就不可能出第二个上海,第二个例子,一片森林里,如果先长出一棵参天大树,周围就只能长小灌木;又比如,人类年轻时学习很容易,年老后学习就相当困难,错过了时机,就意味着永远没有机会了。自从人类成为最高级生物统治地球后,其它生物就失去了进化的条件,就不会进化了,当然它们具有这样的潜力,但需要足够条件才能进化,干细胞就是这样的例子,干细胞在成熟个体内不会分化成器官,但如果离体培养,给予一定特殊条件,就可以定向分化成某种细胞甚至器官。
至于意识,是具有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个体分析处理感觉信号后产生的复杂的神经生理(包括电和化学)活动,主要在大脑额叶,将这个中枢部分切除后,就没有意识活动了,所以没有大脑就没有意识,大脑愈完善,意识愈丰富,除了大脑的独特的神经结构外,还与学习有关,知识越多,意识越复杂,所以意识有赖于生命,而且有赖于具有高级神经中枢系统的生物的生命。

S: 你的解释听起来蛮有道理的,不过你最多只是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猴子不能进化进人,还是没有说明清楚当初猴子又是怎样进化成人的。也怪我之前提法不准确,其实这是两回事。如果简单地把猴进化成人只说成是环境压力太笼统,还是缺乏说服力。

至于意识的形成,你也没有说清楚。你所解释的只是意识和大脑神经系统之间的表面关系,意识依赖于生命,依赖于大脑神经系统,这个我想任何人包括我从不会否定。真正需要说明的是本质关系。你只是说了一个现象,并没看到你的结论。我知道有很多人因此就下结论说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这未免太轻率。我个人觉得更有说服力的是,意识有一定相对的独立性,并非由大脑产生,但通过大脑而起作用。就象电脑软件与硬件的关系,软件在硬件上运行,硬件越好,软件运行得越好,硬件坏了,软件当然不能起作用,但并非就能说明软件由硬件产生。它们还是分开的两回事。大脑的内部结构容易剖析,意识的产生解释起来绝非易事,一些肉体细胞组合如何就产生意识了,人与人之间的意识、情感差异如何用不同的神经活动来说明,只怕是mission impossible.

W: 说猴子进化到人是通俗的说法,并不准确。猴子有54条染色体,人只有46条,相隔太远,大猿44条,长臂猿48条,类人猿48,现在已经发现人类有两条染色体是由类人猿多余的两条合并过来的,所以找到了类人猿进化到人的又一个依据。类人猿如何进化到人,先看看它和人之间的差别,形体上长臂猿如手臂长,有尾巴等。近十年,基因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基因自我改造修饰的现象,叫基因甲基化修饰,由一种酶操作,能根据个体需要让某个基因表达在某个特定时候暂停或关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体胚胎早期有男女两套性器官,到了一定时候,其中一套就不能发育,这是那多余的一套性器官的细胞的基因被甲基化后关闭的结果。人体胚胎早期有尾巴,上肢长下肢短,像类人猿,显然到一定时期,上肢的细胞里的基因减缓了上臂生长速度,而下肢的基因加快了下肢生长速度,尾巴的基因早就被关闭了,这个调控机理相当复杂,跟个体发育、癌症都有关,现在的研究进展很快。第二个最大的区别是大脑结构和功能,导致这种差别也是进化压力造成的,比如类人猿需要更多的脑细胞指挥调节上臂运动,人类需要更多的脑细胞用来学习、语言、计算和分析,所以在胚胎的早期,人和类人猿应该没有太大区别,在个体发育中,在基因调控下,大脑的分化根据生物种属的需要拉开了。自然进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有任何记录供人类来复习,不可能有着方面的证据,但实验室已经完全可以调控个体的发育,比如培养没有尾巴的老鼠,小耳朵兔子,有一天在实验室里完全可能将低等动物改造成高等动物模拟出生物进化,将长臂猿的胚胎改造成人类胚胎并发育成人体,但这是伦理问题。50年前个体克隆不还是天方夜谭吗?

再说意识问题,就借用你的例子,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这方面你是专家,我是外行,据我所知,软件的生成、转载和应用必须依靠硬件,而且有赖于硬件的性能,不可能在真空里完成。硬件不能自主生成软件,因为它没有感官系统,据说现在已经有这样的机器人,给它读快乐的故事它会微笑,给它读悲伤的故事它会痛苦。人的意识必须在大脑这个特定的硬件里形成和并大脑指挥语言和肢体来表达。大脑本身不能产生意识,比如没有发育完善的大脑、额叶坏死(脑梗死)的大脑就不会产生意识,只有接受感官刺激、尤其高级别的语言文字图像复杂多维刺激后,这些信号汇总到大脑额叶皮层细胞,合成小分子肽类(比如伽玛氨基丁酸)或者大分子蛋白质,小短肽再作用到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产生电信号,电流再传递给相应的神经或者内分泌细胞,如传递给产生吗啡肽的神经细胞释放吗啡肽让人欣快,传递给肾上腺细胞产生肾上腺素让人激动,肾上腺素再作用到血管使血压升高等,这一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而且可以用脑电图,脑血流图,彩色多普勒或者 MRI记录下来,这些物质在一定时间内衰减,所以意识和情绪不会持续太久,但人类能记住这些情绪反应产生的因素,也就会产生相应的意识以将来如何影响情绪。至于意识的个体差异就比较好解释了,每个人的大脑细胞的排列和联系不一样,每个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不同,处理感官信号的方式不同,产生的短肽类的数量和接受短肽类的受体数量不同。比方给一位不懂古文的人看用古文写的爱情故事,他就不会有爱情的意识,就是对牛弹琴;又比方,不同的人吸烟后产生的欣快感不同,结果有的人能成瘾,有的人不容易成瘾,买烟的意识就不同了,这是他们大脑里的内啡肽受体数量有差别。这种记忆需要合成记忆蛋白,蛋白质长期保存,随大脑衰老而消失。 Photobucke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