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爱堂

平生有三爱:读书喝酒看美女;心中无一事:吃饭睡觉打呼噜。
正文

贾谊情结

(2011-12-10 05:07:32) 下一个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唐朝李商隐的一首诗,诗的题目叫《贾生》。贾生就是汉朝的贾谊,对他我们应该很熟悉,在中学的课本上,有他写的《过秦论》;顺便说一句,那是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值得背诵。历史上李商隐并非第一个对贾谊发感慨的人,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他著名的《藤王阁序》当中就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蹿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的句子。这样以来贾谊就值得研究了。

贾谊,河南洛阳人。很小就有文名,得到地方长官的赏识,被带到首都。经地方长官的极力举荐22岁就当上了博士。每当文帝颁布诏令,朝廷里的大臣们都闭口不言,贾谊则不知深浅地说个没完。而且深得文帝的喜欢,于是又提拔成太中大夫,相当于如今的中宣部部长。如此高的官职对于这个年龄来说确实太年轻了。年轻有个好处,不墨守成规,敢于大胆创新。但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年轻气盛,目中无人,对险恶的政治斗争没有丝毫的经验。果然,上了台的贾谊向文帝提出了改革的建议。文帝非常赏识他,想把他提拔成公卿。但是文帝刚刚上台,一年当中提拔贾谊三次,确实有点超常规了。为了稳妥起见他就跟大臣们商量。当时的权臣是平定诸吕的功臣、前朝遗老周勃和灌婴,他们对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早就看不惯了。当时只说了一句话,说:“洛阳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就把贾谊贬到了长沙。

六年以后,羽翼已丰的汉文帝想起了这位在基层锻炼的年轻干部。于是把贾谊召回并亲自跟他作了一次长谈。贾谊说着治国安邦的宏论,文帝却问了他一些关于鬼神的问题。谈完以后文帝感慨地说道:“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然后就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就是给文帝的小儿子当老师。四年后,梁怀王从马上摔下来摔死了。老师想这全是自己的责任,因为悲伤过度,一年后也郁郁而终,年仅33岁。

从上面的简历当中看不到贾谊怀才不遇的遭遇来。所谓不遇是指你根本就遇不到能让你施展抱负的人,而贾谊则不然,他都遇到皇帝了,而且皇帝是开创汉朝“文景之治”的一代君。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才子都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对贾谊来说,虽然见到了皇帝,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在中国古代,文人、政治家、历史学家、军事家、经济学家等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在很多情形下是集双重身份于一身。在贾谊身上就不难看出,他既是文人又是政治家。只要是文人都有个不好的习气,那就是比较自负。总觉得自己满腹经纶都是些治世安邦的良策,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一旦没有被起用,就开始满腹牢骚,“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这就是贾谊情结最主要的内容。

中国的皇帝,从秦始皇开始,鲜有不热衷于长生不老之术的。哪地方有不老的仙药,谁能炼不死的仙丹成了皇帝们最关心的事。对那些过于追求仙道的皇帝,中国人会在他的谥号里加一个“灵”或一个“神”字,叫“灵帝”或叫“神宗”。其他皇帝虽然没有加“灵”和“神”,但不是说他们就不搞封建迷信了,即使像汉文帝这样的君也不能免俗,更何况别的皇帝。在他召见贾谊的那个夜晚,他就向贾谊问起了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的法术。作为皇帝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事,我想这一问肯定把贾谊问愣了。因为第一他是没想到,皇上居然会问这样的问题;第二他也确实不知道。由此看来俩人是没说到一块。汉文帝是比较崇尚道家的,他上台后主要是与民休息。贾谊的改革建议大都是一些“大动作”,对一个刚从战火和内乱中走出的国家来说显然不太合适。这跟“汉文有道恩犹薄”(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诗句。)似乎没什么关系。才子苏东坡在他的《贾谊论》里说贾谊是:“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切中了贾谊——同时也是一些自以为是的文人的要害的。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李商隐。

巧合的是李商隐也是河南人,而且他的家离洛阳不到80公里。李商隐是唐王朝的皇室宗亲,但到他这一代已经是非常的疏远了。他还有一点跟贾谊很相像,打小就有文名,也是深得洛阳地方长官的欣赏。并助他中了进士。当时正值“牛李之争”的时代,官场上只有两种人,不是牛党就是李党。也可能自己姓李的关系,李商隐在李党成员的王茂元名下作了幕俯。而最初赏识他的却是牛党的党员,后来这位牛党党员的儿子成了当朝的宰相。于是在两党激烈的斗争中,站错了队的李商隐郁郁不得志,在禄薄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只活了45岁。古往今来,只要是少年就有文名的鲜有善终的。从颜回开始,贾谊、王勃、李商隐,一直到前些年的海子、顾城,无一例外。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道路是被安排好了的,无非是苦读圣贤书,进京考取功名,然后走上仕途”(见《今宵酒醒何处》)。作为文人的李商隐当然不能例外,这在他朋友崔珏的诗《哭李商隐》中得到了印证:“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这样看来,李商隐写下《贾生》的诗就不足为怪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李赏隐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的没落时期,政治黑暗,宦官专权,皇帝们热衷于求仙炼丹,“不问苍生问鬼神”。应该说李商隐是用贾谊情结讽喻当朝的政治,因为他的遭遇跟贾谊实在是太像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