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谁是波士顿最可爱的人

(2010-12-08 21:07:41) 下一个

故事一:大蛋大不同

在波城华人超市见到一位老叔,
 他站在拥挤的鸡蛋柜前, 把几盒子鸡蛋一一打开比较, 挑出最大的, 凑齐了一盒经过他仔细对比的蛋,然后他 心满意足地走了, 他看都不看一眼紧挨着他身旁的我。我很欣赏他的专心致至,也就耐心地等他挑完才跟在他后头推车过了窄窄的走道。为了12只些微大的鸡蛋,他尽心尽意, 怡然地消费着他的退休时间, 怎不教人羡慕他那种简单的幸福感。老叔那个时代的人, 经历过物资匮乏, 我能理解他的“少花钱办大蛋”举动,所以耐心等他挑完才借了宝地走路。我估计在“不差钱”的时代长大的年轻人很少会想到这么挑鸡蛋吧。

故事二 2磅就是2

一位矮矮小小的广东阿婆在在波城华人超市买鱼。 她要求鱼档师傅帮她从游水渔缸里挑一条2磅重的活鲫鱼。鱼师傅弯腰,看着底下鱼缸里来回游过的鱼, 目测了一下, 然后揪出一条鱼来 在磅上称了一下,大约234的样子, 在他即将拿起来杀的时候, 老阿婆不高兴地嘟囔着 表达不满:“我说要2磅的鱼,不是23的,重新拿一条2磅的啦。 ”鱼师傅一脸无奈地说:“ 怎么可能抓到正好2磅的鱼呢? ”就继续把鱼往后一摔, 然后照着鱼头一锤子砸下去。阿婆真是很不高兴啊, 就一直嘟嘟囔囔的拿着于是鱼师傅帮她剖好的鱼慢吞吞地走了。 我看着她的表情感觉挺有趣的,兴许她在国内时, 一辈子被菜贩子们强迫推销了很多次, 以至于到了美国买菜  她仍然以为卖鱼的师傅是强卖一条更重的鱼给她, 所以她生气。也许她要的只是一条小于2磅的。我猜想鱼师傅他只是替超市老板打工,不是替他自己的渔场推销, 他的工资应该不会因为卖出的鱼多而上涨吧,因此他不需要故意挑一条更重的鱼去强卖给阿婆。人有时需要把别人往好处想想,不然,就先把自己给郁闷了。 

故事三: 看东洋镜

一次在美国人超市, 遇到一对估计是来探亲的老人家, 女的在食品柜, 男的自己在远处转悠。 我先经过食品柜, 然后经过那位老叔的身边。 他一直盯着我看,从一开始盯着我正面,侧面,一直等到我回转身走远后, 还能感觉到背后的那双眼睛。 诺大一个店也没其他华人, 所以我并不介意, 继续推车买东西。 可是等我转悠了大半个店下来, 忽然看见这一对老人安安静静地站在我前方的一条过道口上等着我,那可是我的必经之路呀, 硬着头皮从他们眼皮底下经过,他们的脸距离我的脸只有2尺那么近!想想那是怎么一个尴尬滋味。两人也不出声,就 那么步调一致地随着我走过去的方向行注目礼。经过他们从左到右目不转睛的检测之后, 我走向店的另一头,孩子在两个货架当中等着我。 我就悄悄地对小孩说:“有一对老人家他们一直在跟踪我。”孩子猛抬头一看 :“妈妈, 他们就在那儿!”好么, 这对老人家又一路跟踪到我们这个货架来了。整个货架只有我和孩子两人, 两位老人家堵在了 走廊的一端,对我们探头探脑, 2棵弯弯的消息树, 男的是身体藏起来一点, 女的身体完全站出来瞅着我们。 就这么一直站那儿看着我们, 也不挪动。 我孩子在美国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被人这么跟踪盯梢的阵势,回家后说起这事来就在那里咯咯直乐,我说:“可能他们觉得我象极了他们某个亲友吧。大该住在美国的中国老人生活是很枯燥的。”

故事四  又见蒲扇

夏天在波城超市被一位阿姨拦住, 她问我这里有没有蒲扇卖,我告诉她我在本店里从来没见到蒲扇, 只见到折扇。 她不放心地问我知不知道蒲扇这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感慨夏天在家乡使用蒲扇的享受。话说这蒲扇可是我小时候用来驱蚊, 散热, 给煤球炉子鼓风的好东西, 所以我很希望帮她找到。这位阿姨很喜欢聊天, 她似乎有呆在美国的孤寂感。我说我曾经见到路边有华人老人家在使用蒲扇, 我猜想他们应该是从波城的哪家华人店里买到的。在我们镇子里的一条路边,夏天早上有一对老夫妇准时推着幼儿出来散步, 男的穿短裤衩,广东人管这种双桶裤衩叫做“孑孓 烟铳”,  老伯上身穿一件白色汗背心。老妇人穿的是上下一致的暗红色宽大衣裤, 就称它夏衫裤吧。   我曾在慕尼黑的展览会上见到一位台湾妇女也穿着那样一套 上下一致的衫裤, 有点象睡衣的样式, 使得一位台湾企业家经过她坐镇的家庭企业展台,就 摇头感叹台湾乡镇企业主不懂得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美国男子通常把类似于这样露肩露臂的白色汗背心当作内衣来使用, 只会把它穿在衬衫里面。而美国的华人当中,我也从来没有见过穿背心短裤出门的男子  所以乍一见路边老伯穿大裤衩和背心,老妇人穿唐衫一边走路一边摇着一把大蒲扇, 2人悠然自在的样子, 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好象回到国内看着街坊行人的那种久违的感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