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tenure stream”的正确答案,看来还真得重新认识“海外华人”这个群体了

(2011-02-23 21:48:49) 下一个

我上一篇就警告过这“tenure stream”是个陷阱(虽然不是我设的,是牛二干的),照出了不少人的无知和不诚实,可还是劝不住。这不,又多了几个跳出来出自己洋相的(不包括micasa这公开的牛二):


“俺也作过教授,但从来没有听过tenure stream. –scim”


“加拿大的,可能。 -议一议”


“不过美国基本上没听说过 tenure stream 的说法,加拿大 tenure-track 的说法也被接受。至于是不是 stream 更“正宗”,就不是我这样的小人物可以知道的了。但是track 也好,stream也好,都还不是 tenure, 只是 tenure eligible. Warsteiner”


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我就公布答案了。我系有tenure-track助理教授4人,tenured副教授3人,tenured正教授10人,还有2个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s(aChineseBostonian大概就是那种职位)。我们通常概括说全系的tenure stream faculty共有17(4+3+10)人。在美国到处都是这么说,不同学校的教授见面打听对方系里有多少tenure stream faculty而不是多少tenured and tenure-track faculty。当然这些对话多数是教授之间的,可是在美国读过学位的也会听说过的。这一点儿不高深的东西,就让这几个IDs上窜下跳搜肠刮肚地胡言乱语,可见是什么水平的一群,都在哪儿读的学位啊?


议一议:“能在这个坛子上混的,大多有学历,有工作,”。老夫就在专门给别人发学位,帮别人找工作的大学,还想拿这个说事?我参加的博士答辩上百了,靠我推荐找到工作的研究生是以连记的,靠我推荐拿到研究型大学的tenure的也是以班记的。毕业后有的学生也就混口饭,不好意思跟以前的老师常联系,也就只会在网上骂中国了,tenure stream还要到Wiki上面去查,否则就说没有(指micasa这公开的牛二),这就是我说的骂中国这么响的,其实对美国一窍不通。就是那个aChineseBostonian也可以肯定没教过博士生,没博导资格,虽然在美国只要是tenure stream faculty,哪怕是asssitant professor都是博导。


我没说过要走,不会把这个坛子让给这几个不学无术的意识形态狂。因为有不少人来是诚心交流有用的信息的,为了很多年轻人,我也不会被意识形态狂们stunk out. 对这些IDs,生气都谈不上,轻蔑也许吧。轻蔑无知可能算是欺负人,可无知还不诚实就可鄙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