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

千山同一木,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正文

慵 懒 之 美----兼谈古代女子的堕马髻

(2011-11-16 15:43:15) 下一个
慵 懒 之 美----兼谈古代女子的堕马髻2011-07-28 12:07:58

现在的流行时尚,真是越来越随意,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透着点慵懒之美了。

十几年,二十几年前的时尚,还是要搞得与日常生活泾渭分明,出得厅堂,就入不得厨房。一到晚礼服、婚纱这样的造型,不只是服装的设计极尽华美复杂,发型也配衬得高贵端庄,一丝不乱。钻进这样的这样纪律严明的服饰、发型和化妆里,不由得人不摆出一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表情,于是贵妇出炉,神情凛然,一个个宛若“盛装刘胡兰”。

时代又朝前走了,生活越来越累了,于是人们越来越想轻松,对高贵、优雅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了。而今的晚装、婚纱设计线条越来越简单,整体越来越流畅,没那么多小拼接,小花边的围堵在眼前,删繁就简,留得清新,与之相配的发型也变得越来越家常,让人看得懂了。以往那种动辄高耸入云,圈圈绕绕,摩丝发胶牢固定型,事主摔上一跤,或是来个前滚翻,都不会松散塌台,依然雄赳赳挺立的高贵发型,当年视之如同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美,而现在是怎么看怎么土,怎么看怎么累。

当今与华服相配的是与日常生活中相差无几的发型。脑后随意地挽个发髻,似堕非堕,鬓角拉出缕缕碎发,似飘非飘。左右顾盼,俯仰回首之间,秀发也随之抖动叹息,自是有妩媚盈盈而生。这简单随意的发型,如今不只电视晚会里的女演员们登台用,女人们一辈子最是庄重的婚礼造型也用,连那新近大婚的摩纳哥王妃的婚纱发型,也只是在脑后挽个光溜溜的髻,想从那一头金发上多看些门道出来,没门儿!英国的凯特王妃更绝,大婚之日,头发都懒得盘上去,高晓松追忆遐想“谁把你的长发盘起”的款款深情在她这儿算碰一鼻子灰了。人家一头秀发垂肩,好象都没怎么好好梳,就登场了,把那种家常随意舒适的慵懒感觉推到了全世界的面前。

随意就轻松,轻松到头了就有那么点懒懒的意思,配上浅浅的嫣然一笑,就有了慵懒之美,那看似的随意,实则暗藏着一股媚,而今的流行时尚们其实就是都明白出这个意思了。

要说这套路也不是什么新创举,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先们早就玩过这手绝活。

古代女子衣袂飘飘,秀发如云,宝髻高挽,凤钗斜簪,发型变幻多端,可是最美丽,最性感,最让人动心就是那著名的堕马髻,又名倭堕髻。那 《陌上桑》里的美女秦罗敷,便是 “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传世名画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两位女子,也向我们这些后人图示了这种最著名的古代发型的样式。在古代女子各种繁杂的发型中,这种发式造型最是简洁, 一把乌头梳栊上去,在头的一侧挽一个松松的髻,发髻松垂,似有随时坠落的样子,故名堕马髻。因造型简洁,梳理起来也最是容易。明清小说中,写到有妇女在家中做活,并未认真打理头发,见有客人突访,时间仓促,便随手挽一个松松的堕马髻,即可见人,也不算失礼。

然简洁却未必简单,这“一把抓”的堕马髻,闲闲的两手打发下来,却击败了各类或高或低,或双或单的古代女子发型,荣登“最具魅力古代发型”榜首,究其原因,便是深谙慵懒之美的真谛。“花间词派”词人温庭筠的 《菩萨蛮》中写道 “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 ,又道 “ 鬓云欲度香腮雪 ” ,真是一派的慵懒,一派的旖旎,那种闲散舒适,直让人心甘情愿陷落在感觉的世界里,而放弃大脑的运动。

这一幅 “ 美人慵起图 ” ,自然不是随时随地随人可见,那一派旖旎风光也是锁在闺房里的。然则那贯穿流行在古代时空里二千多年的堕马髻,却将这深闺绣楼里慵懒之美透露了一丝到广众面前。那斜斜欲坠的造型,走一步,摇一下,欲散不散,欲乱不乱,让观者,尤其是有意观之的男观众们,一颗心都跟着忽悠忽悠的,真是又怕它散,又怕它不散。那种撩人心弦的美,任是闪着光华的钗环也无可比拟,唯素面素发,也是美到极处。

女子面貌端丽,神态娴雅,自是美得高贵,可这种美有时又美得过于认真,那一丝不苟的严谨,和严以律已的约束感,常让心已疲惫的男子望而却步。反之,慵懒之美带来的就是那种卸掉压力的轻松感,让人抖去了正襟危坐的严肃,而有了想拉一拉家常,说说心里话的温情。放松状态的自己,才真的象自己。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跑得越来越快,总是会累的,累了,就会想要轻松一下。堕马髻是不再流行了,可慵懒之美从来就没有谢过场,这不,华丽得哗啦啦的时尚圈的风尚又开始简洁化了,放下端着的架子,又开始与寻常巷陌的晨起梳妆不分你我了。

却原来,无论走了几千年,我们从来都没有忘记,慵懒也有一种美。

2011年7月28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