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解读大陆的台湾的政策

(2005-07-17 04:40:46) 下一个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解读大陆的台湾的政策 大陆对台湾显得不是很感兴趣,一直对低调, 有些人觉得奇怪 。其实大陆方面的政策和方针十分清晰:由于台湾的历史和国际环境形成,尽管在大选期间有那么一些鼓噪和动荡 ,以后还会搞出其他的花样和名堂,大陆对台湾的方针按部就班、以我为主态度一直没有变。 台湾牵扯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是中国的心病, 但不是急症 。大陆对台湾态度就是对它内部的事务放得很松 ,而对于外部的国际地位看得很紧。 打一个比喻就是给台湾画了圈 ,在圈子你愿意怎么耍都行 ,但不要出这圈子 ,这个圈子就是“台独”。 台湾的当政早就明白游戏的规则。 但有些冒险的分子总想搞一些把戏 ,利用大陆和台湾的隔阂, 激化局势从中获取个人的利益。当然也有国外各种背景的暗中支持,希望北京进入到一个战争或政治泥潭,借词此消弱整个国势。 所以过于贴近评论、表态容易将领土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混为一谈 ,容易被曲解和利用。 对于台湾的根本--归属问题并没有实际意义。这是大陆比较主动的选择 。 被动的选择是因为中国现在的国力还是很弱,和美国、日本的军事支出相比差很多倍 ,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发展和建设。台湾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中国偏离加紧建设、提高国力的主题,就会变成另一个苏联。 中国军队数年来一直递减 ,维持着一些国防的基本需要 ,这是客观上无奈的选择 但低调不是没声,不是漠不关心,更不是害怕。 而是适当的方式, 有用台办的话讲:“是我们正在密切关注”。大陆能不能打台湾?从军事上,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出于同根情义 ,大陆不希望兵戎相见 。尽管有些湾独说三道四,谁怕谁不怕也不必争论, 但事实是大陆的军事演习动作稍微大一些,那边的股市板块就变成绿色草坪 。台湾对大陆从封闭到动荡不安,到最后走向理智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台湾在这几十年中属孰去孰从要靠台湾人民自己判断选择:选择的好皆大欢喜,选择的不好 ,受罪的是自己---就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潜台词吧。而中国在这几十年也有自己更长远更全面的打算。 台湾和大陆的对抗实质上是中国与美国的对抗。 有人把希望寄托在美国人身上 ,这也仅仅是种幻想。 美国人要插手其中获利是真, 想为他台湾问题和大陆一战是假 。台湾问题上是中美间的一个很大筹码, 这一点在中国发展的30-50年间是不能改变的。 美国从这个筹码中获得的利益,中国的政治家们和历史学们家都记得很仔细。 实力能解决台湾的从属问题这一点中美双方都很明确 。美国要支持台独, 动员全国,为了台湾的从属问题进入全面战争状态, 进入“核平”状态 ...罗斯福以后, 我还没有看出哪位美国总统有这份勇气和博爱。 台海危机时,美国航空母舰不是开过来了吗? 并摆到中国领海200海里的地方,想试一试大陆的神经能不能绷得住。为什么它又撤走了呢?美国发现中国东海、北海舰队的潜艇一夜之间不知去向, 沿海军港成了空城, 美国人觉得很玄虚 ,自己首先绷不住了 ,整个舰队后撤了1300海里。 为什么急急忙忙的撤到那么远的地方呢?非常简单---因为他们害怕大陆的导弹!中美在常规导弹级的对抗中表现就是这样! 这是96年的事情。 离现在才几年台独们就忘了。中国的国力比96年又强大了很多,对抗能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对美国的想法认识比以前更加清楚 。中国有什么理由害怕美国呢! 台湾问题的另一面也是件好事。任何一个国家元首来华的时候,我们都不厌其烦的向来者解释我们的台湾政策,其实大家心里都十分明白,中国面临着美国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潜台词就是:我们要发展强大的武装力量,要在军事上能和美国或者他的同盟的总和可以对抗, 希望大家理解。每一个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都直接或者间接的确认了这一点 。台湾问题的存在一个明显的作用就是迫使中国发展强大的武装力量, 这里的航天、卫星、军工等技术都是靠单纯的民用经济很难开发,迅速升级的。在狼视虎顾的国际环境下 ,有了台湾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发展强大的武装力量,这个理由是美国给的。没有台湾问题的困扰, 军队的数目也许是现在的一半 。台湾问题消失了, 我们还不容易找到理由无所顾忌的发展国防 。 中国在世界上的主要对手谁?是美国。 中国在亚洲的的主要对手谁?是日本。 这两个问题都是十分明确的。 明白了这两点,台独的问题上的性质和位置就容易确定。古语说得好:“上兵伐谋,”。 放开界眼看台湾,台湾的问题并不是那么严重 。站在高处看中国, 中国也不是没有伏兵的空城。 耳边又想响起马连良先生的名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放在今天的世界大局下听着段戏, 觉得格外有回味。 由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