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事黾谈

碎碎念 ——给自己的一份纪念
正文

因为养廉,所以高薪

(2011-02-23 09:36:59) 下一个
因为养廉,所以高薪

文/吴黾

这个世界变化还真是很快,很多时候还没怎么闹明白,眼前的景象就差不多被颠覆了过来。前些年弃官从商好像很流行,那么多人吵吵嚷嚷拼死拼活得要下海,而今却又完全反了个儿,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是翻了又翻,简直让我们有幸又能重温当年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场景。

风水轮流转,此话看来一点不假。只不过如今的风水又转回了吃官家饭身上,所以很多人削尖了脑袋似的要往国家公务人员的编制里钻。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不外乎一个钱字。因为眼下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不仅普遍较高,而且是越来越高,据说国家还要继续给这些“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们加薪。加薪其实也并不奇怪,在很多行业中都存在着这个现象与需求,唯一的不同就是别的职业加薪不但是杯水车薪,而且往往是步履维艰,唯独公务员的薪水加起来不但能够轻松迅捷得以实现而且频率和幅度都远高于一般行业。

有了这个风向标,人流涌动的方向发生变化也就十分正常和可以理解了。但为什么要一而再地给公务员(以前大多叫公仆)涨工资呢?最直接也最浅显的道理就是,公务员也是人,是人就要吃饭,就要改善生活,就要用好车住好房,只有这样才能安居乐业,乐业自然是为了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看似没什么问题,因为饿着肚子只讲奉献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政府的加薪政策显然又另有他图。很有说服力的一个说法就是,只有高薪,才能养廉。

人民群众对贪污腐败诟病已久,痛恨亦久。国家下了很大力量,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不过最后的效果却都没有设想的理想和管用。每年涉及大小官员的腐败案件仍然多如牛毛,歪风邪气想刹却一直没有刹住。浮在表面上的问题就是给国家办事的人也不能只喝西北风却不沾人间的烟火,所以国家开通,政府开明,满足他们的愿望,那些屡禁不止的丑恶行为也就该销声匿迹了!?

为了让官员或者公务员能够廉洁,所以给他们厚禄,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至少初衷都是好的,只不过实际的效果怎么样,想必无论圈里还是圈外的人也都心里有数。不能否认这项改革的正面意义,因为其必定会让很大一部分公务人员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丰收,从而把贪念收起并会好好掂量一下贪污受贿与正常所得哪一个更重要更稳妥。但为了什么所以什么的逻辑总给人一种迫不得已和妥协折衷的感受,尤其是对于我们一直认为应该秉承“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公仆们,在这样的背景与前提下,他们跻身公务行业的目的性何在?是否还能单纯如初、高尚如初?当然你可以说公务员虽然跟政府靠边,但也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与职业。

如果公务员只是如同公司的员工一样,参加工作就是为了糊口,就是为了养家,那凭什么就总给他们加薪?凭什么加薪还能够有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我们都知道,在公司里,如果工作不出色或者不努力,如果工作没成效或者没进步,加薪怎么可能?不减薪就应该是念佛的事儿了。如果把工作搞砸了,或者出了什么问题给公司造成什么损失,那饭碗能否保住都很难说,还能指望老板给你奖赏——没关系,我给你涨工资,为了下次你能把工作做好。如果有这样的老板,该公司倘若招聘也一定会是门庭若市挤破头。

廉洁奉公,应该是公务员或者当官者的本分与天职。因为丑陋的事情看得多了,所以能够廉洁实属不易,所以就应该受到表扬和褒奖,其实廉洁只不过是这个职业(如果公务员确实只是一个普通职业)最起码的行为准则。而我们为了养廉而采取的高薪,到底是对吃公家饭的人的约束还是纵容?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一个人若想干好一份职业,那么首先就要求他必须得符合这个职业的最低标准,公务员自然也不能例外。想做公务员么?那么就应该首先能做到廉洁无私,薪水的高低不是取决于贪污受贿与否和假公济私与否,而是要看他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创造了多大的效益,说通俗点儿就是要看他为老百姓干了多少实事和好事。

高薪或许确实能够养廉,但待遇如果太优越,是否也会造成养尊处优?我很廉洁,所以我应该拿高工资,因为我没干坏事,其实呢?是我什么事也没干。如果仅仅是为了廉洁,那么官员或者公务员的不作为又该怎么算?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清楚这句古话,饱暖思淫欲?不愁吃不愁喝,住有房行有车,这样的人工作起来还有什么动力和压力?吃穿无忧,富余下来的钱能干什么用或者会怎么用?这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很难保证是否会有一部分人把手里的“余粮”为某些市场的繁荣做些自己的贡献。一旦在消费的过程中入不敷出,口袋吃紧,手里的或大或小的权力还能有多少公正使用的可能?

享受无止境,物质的追求实在是一个烧钱的过程。为了养廉所以要实行高薪,可怎样的薪水算高、又算够呢?在人的消费观念日新月异的进程面前,高薪,无论对政府,还是对纳税的老百姓来说,都仿佛是个无底洞。(完)

(2005年11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