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常新

谁沉冥到,那无边的深;将热爱着,这最生动的生。
正文

最好的情人节礼物

(2011-02-19 21:04:08) 下一个

注:这篇写于一两周以前,当时for some reason贴不出来,再贴一次看看。


提前来到的情人节


最近一两周来每天阳光灿烂、春风拂面,欣欣然已是初春的光景。打开电视更是春光无限,满眼皆是开罗广场上飞舞的旗帜和广场上的年轻人闪闪发亮的眼睛和春风般的笑脸。在那些年轻人的眼里我看到的是真实热烈的“爱情” 对象是自由和民主!叫人不由地想起那幅《自由女神引导着人民》的画。时常听到女性们批评说男性不懂得爱情,其实他们不是不懂,而是通常他们所给予女性的“爱”属于浅层次的对于异性的欲望,上升不到爱的高度。男人们最深沉的爱情唯有在这样的时刻才充分显现出来,其中有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的生存状态的休戚相关,有对群体、种族、国家的政治命运的全身心投入。男人永远都是社会和政治的群体生物,那是他们的功业和理想所在,而女人则更关注身边以及小圈子里的政治。那些开罗广场上的年轻人,在受了伤稍作治疗以后又返回广场,用热烈的语调说,为了自由、为了我的国家的未来,我不怕付出我的生命。我一点都不怀疑他们的真诚,正如沉浸在热恋之中的人们一样,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内心那被点燃起来的激情。


Twitter上跟踪这次的事件有一阵了,虽然有过不确定的时候,但是总体上非常optimistic。可能有的最坏的局面没有出现,现在尘埃落定了,需要worry和关注的是接下来会怎么样。这就好比一对热恋的年轻人冲破了家长制下的包办婚姻,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仅仅是新生活的开端,而当然不会从此就“Happily ever after”了。生活永远会有新的挑战在前面,没有了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压制,还会有来自于自身的挑战。如果说恋爱的阶段是由激情所主导,那么接下来的婚姻的阶段则要倚重于理性的主导才可以维持和长久。自由和民主的世界当然并不等同于“天堂”(事实上,天堂是个虚幻的概念,在现实的人间不可能存在),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美国和西方世界仍然有这么多的问题存在了。自由和民主的体制只是相对于“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而设计出来并已得到证明的最合理和合乎人道的秩序。而民主的实现当然不仅仅是通过一次大选来更换某一位总统那样简单,而是一整套的制度和程序的改变,简单地说,如果没有言论、思想、信仰的实际自由,没有政教分离,没有法治和分权,没有军队的独立于政党及个人,就没有真正的民主可言。


总而言之,感性和激情的力量已经赢来了新的起点,下面需要的是理性和务实的能力了。


值得赞赏的是,埃及的Protesters自始至终提出的要求都很明确 自由和民主。没有人用极端的民族主义或极端的宗教主张来号召大家,也没有人宣称要反对以美国、西方为代表的自由民主的文化。人群里有代表性的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一代的精英,有医生、银行家、工程师(Tech Savvy)等等,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这样的情景我们并不陌生,在另外的时空里曾经一再出现过相似的场面。可见,不管文化、宗教、种族、地域相差多大,人类在最本质的需要比如对自由的渴望上是相通的,全世界的年轻或不年轻的人们都读得懂彼此眼中的“爱情”。假如二十年前就有了互联网、微博,我想历史肯定会不一样的。新技术empower了每一个人,使得信息和权力的垄断越来越不可能。过去历史书中总说,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给人类的社会和文明带来了不可逆转的飞跃。那么,以Personal Computer和互联网以及Cell Phone为标志的电子和软件技术革命,终于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互相交流的便利,还最终“敉平”了个人、阶级、地域等等的差别,把人类带向了一个接近理想的新时代 人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国家和制度是为了保障每一个个体平等的自由和权利而设立的,而不是反过来高高在上、对它的人民实行单方向的统治。


这股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浪潮,已经波及了整个的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约旦、也门、巴基斯坦等国家,为防患于未然,也开始解散内阁或宣布提前大选等等。乐观一点的人们从这里看到了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走向自由民主的前景,这其实也是世界范围内长远的和平的希望所在。一直以来,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抗被看成是和平的最大威胁,而这个威胁依靠“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方式得到解决的可能性应该不大。那么一个自然的也许是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在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的政治框架下,大家都认同建立在“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基础之上的现代文明体制,这样所有的宗教和文化才有了平等和良性互动的平台。分歧和竞争依然会存在,但导致大规模恶性战争的可能性较小。


如果连一向被认为离现代文明最远、最极端的伊斯兰世界都以开放的姿态拥抱自由和民主了,人们自然会想到,这个自由的春风下一轮会吹向哪里呢?


有一段时间不写中文了,写出来的文字有点大而空,而且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有太多的感想没有写出来。不过这属马后炮的文章,即使不发也没有啥损失其实。


忘了在文中提一下,亨廷顿所谓的冷战以后世界主要的冲突将是文明、宗教和地区之间的冲突这种提法明显错了,结论应该是:在地球上仍然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之时,不相容的意识形态之间(比如自由和专制)的冲突永远是主要的冲突。看一看东亚的局势,同样是儒教范围内的国家之间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依然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而由于冲突而形成的联盟之间是大致以意识形态划界的。至今在伊斯兰国家里,自由民主的制度获得成功的是土耳其,埃及有望成为另外一个。美国也终于明白了,支持一个受人民欢迎的自由民主的政府才符合长远的利益,而在世界范围内因为害怕伊斯兰的极端势力而支持那些专制腐败的政权是短视的,这些政权被推翻后无一例外都成为仇视美国的极端的宗教或民族主义国家,数一数,例子太多了。只有在意识形态的区别消失以后,不同的宗教和文明之间的差别才上升到主要的地位,而那样的相互竞争有望维持在良性的范围以内。忽然觉得这个世界重新变得讲道理起来,心里多了几分暖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玄野 回复 悄悄话 听幸福和为人父的推荐,过来拜访。很好的思考。对男性爱情的判断很准确。
对时局的期许有些菩萨心肠了。我的感觉,中东局势伊斯兰世界可能没有那么乐观。埃及的前途我比较看好,那地方已经有充分的资源走正当的政治路途了,人才齐了,国家与外界的交流足够丰富了,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很厚实了。这次在变革中表现出来的军人的素养,少年人的激情和成年人的稳重都是国家走向正轨的必要条件。
其他国家不好说。典型的是这两天的利比亚。美国撤了。其实不是奥巴马怕了,而是现在撤退是最明智的。当代不是十八十九世纪,殖民地闹乱子,派个将领过去平定了事。当地的人民没有产生足够多的政治人物和军事领袖,外界的强力支持会导致本国的巨大混乱和社会灾难。阿富汗和伊拉克就是明鉴。美国说不想同时开第三个战场,实际上是托辞而已,真正的心里话是对上两次战争的检讨。
Adagios 回复 悄悄话 不错的时评。欣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