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旧

http://bbs.wenxuecity.com/ent/68796.html
正文

我的偶像—张天爱

(2013-04-27 07:34:03) 下一个
第一次知道张天爱,还是从林青霞的婚讯中,以为张天爱人老珠黄,被林大美人横刀夺爱。从此记住了这个名字,一发不可收拾地同情她。唉,何等女人,碰上林美人,还不匆匆败下阵来。第二次听到她的名字,才知道她是位毕业于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立时三下,搜罗了她的资料。

张天爱
1965年,开始学习芭蕾舞
1970年,在世界五千名儿童中,被选为进入享誉世界的英国皇家芭蕾舞
张天爱

  张天爱

院的十名儿童之一。
1980年,决定返回香港发展。初期加入香港芭蕾舞团,并以模特儿身份参加“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时装表演。
1981年,曾有成为逾五十次封面女郎之多的纪录。
1982年,在七部影片中担任女主角。
1991年,创立了新的时装品牌“Tian Art”,并于伦敦纽约开设了办事处
1993年,张天爱担任大连国际时装节艺术总监。 1993年,在张天爱等人的努力下,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成立。
1994年,被英国BBC评为世界三位名女人之一。
1995年开始,每年的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就成了中国时尚界的一件盛事,张天爱的作品,仍用民族化的繁复演绎着时尚潮流。
1997年,香港时代女性积极人生嘉许奖。
张天爱出席活动

  张天爱出席活动

1998年,金苹果奖十大优秀女演员之一。
1999年,张天爱的时装品牌荣获中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及中国服装协会十大品牌奖。
2002年12月,在上海与北京同时推出男装品牌“RGW Russell”。
2003年9月21日,历经感情的风风雨雨之后,年过四十的张天爱终于找到了此生的真爱,第四次披上婚纱,与比自己小两岁的好莱坞演员、王敏德胞兄罗素(原名王盛德)携手走进了婚姻的盛殿。
2003年11月6日, 由凤凰卫视举办的首届“中华小姐环球大赛”评委之一的名设计师张天爱表示,所有佳丽的质素也高,也非常能表现出华人女性的美态。
张天爱曾在1年里,接拍了10部电影,后来又先后签下了23部戏的合约,创下逾50次出任封面女郎的纪录。
张天爱还被评为亚洲70位美女之一。[2]

编辑本段成名足迹

张天爱从小便在传统的英国式家庭及教育下成长,父亲张有兴是第一位香港华人市政局主席,兼任九年的立法局议员,出生在南美,后移居英国,是典型的英国式绅士。
张天爱从4岁就开始学芭蕾。1970年,九岁的张天爱从全世界五千名儿童中,被选入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

张天爱出席活动

张天爱出席活动(18张)
成为十位入选者之一,也成为第一个进入这个芭蕾殿堂的亚洲女孩。也是第一个进入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的中国女孩。因为东方女孩的美丽,每次跳舞张天爱都成为焦点,因为她跳的实在太好,两次获得英国皇家舞蹈学校舞蹈编排比赛的第一名。代表学校外出参赛,也是数度获奖,为学校争光不少。十三岁时,尽管尚未毕业,校方已为她铸造人像雕塑,放在校内留念。
张天爱芭蕾

  张天爱芭蕾

1981年,她取得了学士学位毕业回港,开始发现芭蕾舞并不能为她解答人生种种疑问与困惑。她背叛了父亲的意愿,决定放弃芭蕾舞蹈家的理想,不再回英国深造。反而,投入了表演娱乐事业,既拍电影又灌录唱片,霎时间成为声名鹤起的贵族明星。但是,电影圈的荒唐复杂却教她迫不及待地逃之夭夭。
她离开演艺圈,她转而投身商场,然而,对生命的严肃与认真依然不变。她爱上了西方哲学,利用闲暇攻读英国公开大学的函授哲学学位课程,让古往今来的哲学家解答她对人生、人性的疑问。这四年哲学教晓她从理性角度剖析人生。期间,她又不断修读电脑及商业课程,她以AnnaPavlova为名的时装店生意亦日渐上轨道。
今日,张天爱闪烁地站在我们眼前,活跃于商场之上,十足一个成功的时装设计师的典范。当年在学校所念的戏服设计可能是最直接的影响,但她总是强调一点:我设计的服装,要适合那些有个性的年轻专业人士。她的PAVLOVA时装集团亦已在日本、东南亚、中国扬名,在国际上也是小有名气了。
艺术是需要献身精神的———老牌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以此为宗旨教育孩子们。在学校里,除了病得实在爬不起来了,是不可以躺在床上偷懒的。学芭蕾的日子是苦的,而芭蕾所展现出来的美却令人无法抗拒。
芭蕾教给张天爱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一种为艺术牺牲的精神就不会有美。我觉得上天给了我坚强的脊梁,真的可以吃苦。”即使病痛也要坚持,即使双脚鲜血淋漓、骨头破碎也要坚持。在皇家芭蕾舞学院学习的时候,张天爱并不只拘泥于舞蹈训练,而广泛涉猎了许多艺术门类,如音乐、歌剧、舞台化妆、绘画、雕塑等,这为她

张天爱生活照

张天爱生活照(7张)
后来从事服装设计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天爱

  张天爱

13岁时,张天爱亲手做出了第一件自己设计的衣服,那是替同学设计的“改装”牛仔裤。
1980年,年仅19岁的张天爱以客座艺术家的身份回到香港,并第一次以模特儿身份参加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时装表演。这时她终于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就是要从事时装设计,于是她又到巴黎歌剧院和纽约工艺学院作进一步深造。
1981年的“港姐”选举总决赛,按照惯例要在公布结果前安排一场20分钟左右的大型歌舞,可那时候女主角却突然生病住院,张天爱被临时换上场。当天晚上的演出群星闪烁,张天爱凭着出色的舞艺征服了全场。从那之后,很多片商就找她拍电影,有很多杂志来找她拍封面,还有记者来找她做专访。此后的张天爱接拍了10部电影,后来又先后签下了23部戏的合约,创下逾50次出任封面女郎的纪录。在电影里她演的大多是主角,但拍来拍去却都是一样的女孩子,没有任何发挥的余地,于是张天爱“逃”了。在1983年,见识了香港娱乐圈的一切美丽与荒唐之后,率性的她竟悄悄地从演艺圈全身而退了。张天爱知道,所谓娱乐圈的浮华生活并不是自己所向往的,并不属于自己。
张天爱学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体验一直是她所追求的,只有体验不同的东西,才能知道事物的多种可能。
早在1982年的时候,张天爱就从姐姐苏珊手中接管BouˉtiqueBonBon,并在1年后改名Pavlova。因为她感觉到芭蕾、演戏都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她把目标锁定为“世界时装设计大师”,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公司和品牌。可以说从这个时候起,张天爱有了自己明确的梦想: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服装品牌。张天爱为自己树立的这个梦想,执著地努力着,并为这个梦想积累知识,积极前进。
张天爱决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去。从电影圈抽身而出的她,一边搞设计,一边攻读哲学学位,还同时进修计算机和商业课程、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哲学,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虽然张天爱从小是在西方长大的,受的是西方的教育,玩的是西方的芭蕾,三天两头就去一个西方国家。但张天爱自己的定位很明确———我是中国人。
中国的传统精髓在张天爱的心目中一直占着重要的位置,骨子里都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印记。“因为从小在外国成长,所以更懂得珍惜和欣赏中国本土的东西,也希望能发扬其精华和特色。我觉得过去中国有太多好东西,但后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西方国家一般都不尊重亚洲设计师,事实上是因为我们的确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特色。”所以张天爱的作品以中国元素的时尚为主,并渐渐树立起自己的风格。
从1981年创立了个人的时装品牌后“Pavlova”,张天爱又于1991年创立了新的时装品牌“TianArt”,并于伦敦纽约开设了办事处。这时候的张天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梦想,并决心为这个梦想继续努力下去。
经过十多年来不断的努力,致力推动多元化的“全球一体化”及个人主义风格,张天爱在她的设计里融合进了东方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自由思想主义,无论是传统简朴还是大胆前卫的系列,都极具创意,形成了与众不同而独特的设计风格。
此后,张天爱又创立了个人的高级女装系列及多款成衣品牌,当中包括男士服装系列。她又为世界各地超过100间不同的国际公司设计制服,并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巴西、中国及多个东南亚国家开设批发及零售服装专卖店。她的个人时装设计更收藏于伦敦、挪威、香港及中国的著名艺术馆与博物馆。
张天爱杰出的艺术才能不仅表现在时装设计上,还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她曾在世界各地成功地组织并参与设计了100多场时装表演及发布会,还为众多芭蕾舞比赛及歌剧表演担任艺术总监与舞蹈编排的工作,赢取了很多国际奖项。
1993年的时候,张天爱作为大连时装节艺术总监被邀请到大陆,她那富有东方风情又透着新潮气息的精美服装吸引了观众,从此她在中国的服装事业也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人生就是这样,每一次经历都会使自己成熟一步。

在我看来,张天爱失了婚姻,得到了一片自由的天空。她今日的风采,足令大大小小的林美人望其项背。林青霞的美真的只限于貌上,“行李员”让她东她不敢西,真是可悲可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