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关注未来十年的政治走向,党校喉舌高倡选用改革者

(2012-05-28 15:05:45) 下一个

ZT


随着中共十八大召开日益临近,中国未来十年的政治走向也饱受关注。中共中央党校机关报《学习时报》5月14日最新一期头版刊发题为《选好用好改革者》的文章,强调改革步入“深水区”,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呼唤那些有眼界、有胆识,有激情、有韧劲,有思路、有办法的改革者。鉴于《学习时报》是中央党校的喉舌,而中央党校又是中共“储君”习近平直辖领地,此番言论值得关注。


这篇署名“文峰”的文章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进入新一轮的爬坡过坎、拔钉克难,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迫切需要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呼唤那些有眼界、有胆识,有激情、有韧劲,有思路、有办法的改革者,而选好用好改革者则是催生一大批改革者的关键所在。


选好用好改革者,重要的在于“造成一种空气”。文章说,选人用人是风向标,是导航仪,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其深刻的意义在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崇尚什么、边缘什么,褒奖什么、罢黜什么,特别是在一个特殊又特定的时期或阶段,更传递出一种强烈的信号和清晰的取向,由此而在党内外和干部群众中造成一种浓厚的空气。


文章指出,选好用好改革者,目的就在于表明和昭示我们是在真心实意地继续大力推进改革,是在全心全意继续大力推行一系列正确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一句话,选好用好改革者,就在于继续“树立起改革开放的形象”,取信于民、取信于世,营造和形成一种支持改革、崇尚改革、褒奖改革和推进改革的深厚空气。


回顾历史,文章称,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从改革开放这个角度来选人,不少眼界宽、胸襟宽、思路宽的改革者纷纷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扮演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尖兵,充当了这场革命的急先锋,他们大胆探索、攻坚克难,不计名利、敢于奉献,正是一批又一批改革者的实践探索,才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持续不断前进。


但笔锋一转,文章强调,也要看到,改革者又常常总是伴有这样那样的争议甚至非议,使用改革者也往往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挑剔和疑虑,有时甚至是怀疑和质疑,个别改革者的结局和命运也显得尴尬和窘迫,因此有人感叹,改革者的“下场”从来没几个是好的。这正是我们提出选好用好改革者的历史结论和现实所求。


对于如何“选好用好改革者”,文章指出,“要用政治家的风度来处理这个问题”。“政治家的风度”就是要善于从大局着眼、从长远考量,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选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人,从科学发展、人民福祉看人,做到小平同志当年所告诫的“要抛弃一切成见”、“抛弃个人恩怨来选人,反对过自己的人也要用”,特别是“要注重社会公认,不能感情用事”。


而之于如何对待改革者,文章称,选好用好改革者,就是要对他们高看一眼、宽容一分、重用一把。文章盛赞:改革者是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朵浪花,他们的奔腾跳跃才使改革潮起潮涌。他们是探路者、先驱者,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领风气之先,是改革的“马前卒”、急先锋,他们发挥着重要的尖兵和骨干作用。文章称,对他们高看一眼,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者在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估价改革者对改革所起的特殊作用,这是选好用好改革者的前提和条件,只有首先看重、“看高”他们,才会高看一眼。


文章称,要看到,改革者常常敢想敢为、敢说敢干、个性鲜明,有的甚至特立独行、风格独异,个别的还表现为“两头冒尖”,时不时有一些“小辫子”,这就需要对他们特别包容一点、宽容一分。改革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它意味着会有风险、有失误乃至错误;改革同时又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就意味着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带来阵痛,容易得罪人。理解、支持、宽容、包容改革者比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显得重要、显得难能可贵。


善待改革者、呵护改革者,才会辩证看待改革者、合理用好改革者,保护好改革者的改革热情。文章称,选好用好改革者,关键还在于重用一把。在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帮衬一把,为他们排忧解难。特别是要敢于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用在刀刃上,体现他们的价值,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改革者吃香、受追捧,成“香饽饽”。


文章最后指出,改革要深入,改革者要先行;改革者要先行,用人要先导。选好用好改革者,乃改革大业所需,改革动力所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