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全感,父母给孩子的爱的礼物

(2012-01-09 11:39:55) 下一个

我们都曾经是父母膝下的子女,在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就开始为人父母了。平心而论,做父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差事,除了需要爱和理解,也需要技巧。有几个刚刚结婚的女友问我,怎样才能教育出一个身心健康、快乐、有出息的孩子?我这里就凭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几点,供大家参考。但这都只是我一己之见,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和理解。这一点我已经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与孩子一起成长,理解万岁》一文中又作过阐述,就不多说了。

要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特别是心理方面健康的孩子,家长要时时刻刻把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稳定、友爱、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气氛作为主要前提,在孩子需要时,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付坚实的臂膀,一个可以避风的港湾。

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就是安全感,孩子的茁壮成长更是需要安全感。一个从小生长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的孩子,他的心理就很难正常。长大以后往往会在社会上得适应能力较差,遭受挫折的机会更大,产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不幸福的比例的更显著。

从幼年到青春期结束(0-17岁),是人的身体、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父母每天的呵护和的无条件的爱会使孩子成长顺利。这一阶段,父母应该时刻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和家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情况。这一期间父母要避免以下事件:

1、父母和孩子长期分离。一般说来,和父母长期分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孩子在1-3岁之间和父母长期分离,他和父母之间就很难建立一种亲密的亲子情。成年后也将很难和别人建立持久信任的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婚姻关系。

2、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不要威胁他:“你要是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不听话,我就走了。”

3、父母要尽量避面影响家庭气氛的情况发生,起码不要当着孩子们的面。比如父母吵架,不和,离家出走等,都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令他们产生焦虑和自责。

4、要尽量减少搬家、迁移的次数。对于那些已经有一些好朋友的孩子来说,这无异于一下子丧失全部友谊;还要面对转学、误课、重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等问题。

5、父母对个人生活的不满情绪和失望,不要殃及孩子。要尽量避免自己的不良情绪波及到孩子,影响他的安全感。父母是成年人,应该担负起成年人应有的义务,坚强的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烦恼,这本身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6、如果夫妻关系到了正面冲突不断,难以维持的那一步,离婚比呆在围城里好。很多孩子可以很快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但很难适应每天爆发在父母之间战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足以让成年人心理崩溃,何况孩子们。

安全感是父母给子女的一份爱的礼物。有安全感就孩子在心里深深地相信: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何时何地何方,父母都是最坚强有力的依靠。父母永远在那里,爱他,支持他,理解他。这使孩子有信心面对挫折和困难,创造他自己的人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