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果财经 - 纽约报道

对于股票财经市场的一些想法和笔记,另附其他。
正文

关于 “Steve Jobs”

(2011-11-08 07:52:20) 下一个
刚刚读完 “Steve Jobs”,一点感触:

(1)关于“天才”

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确有天才,就像JOBS,似乎就是天使陨落人间。

天才总是桀骜不驯,离经叛道,与众不同的。天才总是只关注自身,以取悦自身为目标,而不会去管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如果有了机会,会做出很大的成就。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这样的性格的人,也往往不容易出头。JOBS如果不是他当初有自己的一桶金,谁会真正在乎他怎么我行我素?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很大的可能JOBS已经混迹到“占领华尔街”的队伍中去了。

(2)关于艺术与技术

JOBS本质上是一个艺术家,但是他的幸运在于他始终浸润在最新的电脑技术发展之中。JOBS的天才使得二者互相结合,但是JOBS的真正贡献在于他提高了整个大众的审美水平。他的作用其实更像是达芬奇的油画或者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艺术的一个特征就是非大众化。苹果一贯的原则就是“Think Different”,但是现在的结果就是,If you are NOT using Apple products, you are different。不知道这是不是JOBS曾经能够预料到的。

艺术大众化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资源利用的低效率。JOBS会不惜工本的追求美学效果,而采用更加昂贵的材料或者技术来实现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如果不是大众化,本来无可厚非,宝时杰的跑车也有很多人欣赏。但是大众化之后,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当然这是我自己作为工程师的一种看法,值得商榷)

过犹不及。其实在功能和美学上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平衡。希望现在的Amazon Fire,能够在和IPAD 2的竞争中做得好一点。

(3)关于苹果公司和它的未来

苹果公司本质上也是一个贩卖艺术的公司,有深深的JOBS本人的烙印。JOBS的去世绝对是对苹果公司有影响的。

苹果原来有三驾马车,Tim Cook作工程技术和日常管理,Jony Ive作艺术设计,JOBS负责战略和市场。JOBS去世以后,让Jony Ive接班其实更加能够适合苹果的一贯传统。但是问题是Jony Ive只是一个纯艺术家,缺少资历和威望,更加缺少在IT技术上的人脉和市场眼光。没有JOBS的支持,Jony Ive根本就不可能强制实施自己的美学观点。而对于现在的接班人Tim,如果真的像JOBS所说的,“Tim is not a product person”,那么没有JOBS的苹果公司就不是原来的苹果公司了。

苹果最近推出来的Mobile Me 和 iCloud,已经少了很多原来苹果的灵气了。iCloud 已经不再重点追求用户的体验,而只是注重怎么把用户捆绑在所有的苹果产品之中。这跟JOBS第一次离开苹果的情况一样,苹果的灵魂已经没有了。

最新的潮流是IT由硬件向软件发展。在iCloud方面,苹果已经落后于Google,Amzon和Dropbox。问题就在于苹果始终想保住现有的iphone和ipad的利润。但是Cannibnization一直是苹果以前的传统。JOBS并不怕iPhone蚕食iPod的销售,iPad会蚕食MacBook的销售。苹果应该专心去发展iCloud,提供更好的产品,而不是把用户通过iCloud捆绑起来。

慢慢的,苹果的股票会跌下去的。就像曾经发生过的一样。

(4)关于这本书

个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对于JOBS的工作和人性有很深刻的理解。唯一的缺憾是对最近的情况披露过少,远远不及对于十年以前的细节描写。而且在技术的理解上偏少,这和作者的个人记者身份有关。

希望过几年之后回过头再来看JOBS和苹果公司,会有更多的细节关于苹果和Microsoft,Google之间的纠结,和更多的关于苹果内部的设计和决策的信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DCDCDCDC 回复 悄悄话 总结得很好,同意你的大部分观点.只是觉得苹果股票应该还有上升空间。平板电脑时代才刚开始,下一代革命性产品还要过几年吧。苹果是否还能领导下一代产品的潮流,的确是个未知数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