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时代造巧妇

(2011-08-21 16:26:33) 下一个

发面,兑碱,蒸馒头,这些雕虫小技我在一年前就基本掌握,只是蒸出的馒头比不上我妈的同事李阿姨做的好吃,但也基本赶上和超过我妈的水平了。如今既然菜场只剩下大头咸菜,粮店也只剩下了限量的白面和限量的棒子面,时代要求我们家必须产生新的巧妇!

因为我妈是无法再更新技巧了!红烧泥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小水沟里连田螺都找不到,满地乱跳的青蛙,要是在南方,早就被人抓了用葱姜,辣椒酱炒了,可在70年代的天津,谁也没想到这些东西能吃啊!再说“青蛙是农作物的保护神”,谁敢把神灵炸了吃了?

那一时节,连我爸单位食堂里专为做实验的技术人员炒的“营养菜”也断了。别说“白菜猪肉炖粉条”,更别提“四喜丸子”,“木须肉”,这些好东西早就化成了人们记忆中的口水,在缺滋少味的喉咙里无奈地流淌着,就连一盘青枝绿叶的小白菜,在那年月都不能降临在人们的盘子里。

于是,“时代造英雄”,一个能人巧妇应运而生!

虽然缺菜吃,但我们家却不缺粮:我妈是工人编制,一个月有32斤粮,我爸干部,31斤,我和我妹妹是学生,每月28斤,我妈饭量小,原先我们全家那24斤米就足够她吃了,有时还拿出来煮稀饭呢!现在没米没菜的,她吃得就更少了。我妹妹还在上海挖我姑姑家墙角呢,每月那28斤粮票算是赚的。

所以对我们家来说,那时粮票特多,就算我爸还是成天出差乱跑,但总多出不少全国粮票,就连好多好多年以后我上了大学,头一年还拿着我爸给我的全国粮票在江西一个小城市的自由市场上换鸡蛋呢!只是好景不长,大学第二年,粮票就作废了。  

扯远了,那是后话。

因为我家不缺粮,缺的是可口的花样,于是天才再一次显现了:棒子面最多拿来煮粥,窝头在我家似乎没什么市场,再说也有足够多的白面来折腾。

我发现家里还有去年我妈腌五香萝卜干时剩下的半盒五香面,几根干巴巴的大葱和一块肥猪肉,这就够了!

对我来讲,做面食跟玩泥巴也差不多,并且还能吃呢!

整个下午,我趁着家里没人就整出了一大筲箕的发面五香烧饼。

原本我妈早晨上班前吩咐我下午蒸一锅馒头的,我的艺术细胞一痒痒,就把那块肥肉炸成了油,剥了皮的大葱剁碎了,把兑好碱的面团摊成一个大圆饼,撒上五香面,葱花,细盐,热猪油,然后卷起了长条,一块块地切了,再擀成小饼子在生铁饼撑上用小火慢慢烤,两面黄之后,中间被猪油分了层后像吹了起高高地鼓起来了。

嘿!首战告捷!我一边烙饼一边吃,那个香啊!

那一大筲箕的饼子在晚饭的时候被我们吃个精光,当然主力是我爸,我从下午吃到晚上,感到有些消化不良,于是又多嚼了两片酵母片。

我妈竟也吃了两个,她用我炸猪油剩下的油渣和切碎的咸萝卜在油锅里炒了炒,又放进一把葱花,做成一盘小菜。就着玉米粥,这晚餐除了没有菜蔬,还算丰盛。

   不过我妈还是提起了去年吃到的丝瓜和毛豆。没有蔬菜,我妈那张小资产阶级的嘴巴又开始了不停的叹息和抱怨。

但对于我来讲,这顿晚饭,全面提升了我在家里成为顶级面点师的地位,从此我的创作热情高涨起来:千层饼,发面糕,麻酱饼,包子。。。我妈有次高兴起来说:“将来要是哪个天津人娶了你,算是有福!”这是有生以来她对我的最高评价。

只是后来我嫁了两次,都没嫁给天津人,突然间想起了这档子事,不觉有些遗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