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就好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个人资料
小百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古战场游记之十二:第三次以阿战争-----六日战争(下)

(2013-02-17 08:27:28) 下一个

古战场游记之十二:第三次以阿战争-----六日战争(下)


戈兰高地, 以色列-黎巴嫩边界的布雷区。

  在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以色列地面部队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向西奈半岛大举进攻。西奈半岛是相当平坦的沙漠地区,所有的地面部队全暴露在飞机的肚皮底下,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以军稳操胜券。当时,埃军在西奈半岛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以军在空军的掩护下,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接着,以军兵分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攻:北路攻打坎塔腊、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亚、南路对准陶菲克港和苏伊士城。虽然埃军顽强抵抗,发动了两次反攻,但终因没有空军支援而失败。7日,北路以军攻抵坎塔腊附近、中路以军越过比尔吉夫贾法、南路以军进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军退路。于是,埃军不得不封锁苏伊士运河。到6月8日,以军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一直挺进到苏伊士运河东岸。当日埃、以双方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仅仅三天时间,西奈半岛就全部落入以军之手。
    在耶路撒冷,战前以军控制新城,而旧城由约旦占领。约旦最初不愿意参战,但埃及提供的虚假胜利让约旦动心,宣布参战。约旦军队向耶路撒冷新城发起炮击。战争之初,约旦部队包括11个旅共约5.5万人,配备了大约300辆现代西方坦克。其中的9个旅(45000人,270辆坦克,200门大炮)被部署到约旦河西岸,包括精锐装甲第40旅。约旦的阿拉伯军团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当时约旦皇家空军的实力十分弱小。他们仅有24架英国霍克猎人式战斗机。该战斗机的基本性能与以色列空军的幻影战斗机相同。为了对付约旦军队,以色列部署了大约40000人的部队(8个旅)和200辆坦克。[以色列中央司令部部队包括五个旅。其中两个部署靠近在耶路撒冷,这两个旅被称为耶路撒冷旅和机械化哈雷尔旅。第55伞兵旅也从西奈前线被召唤到西岸。
   6月5日下午,以色列空军利用空袭摧毁了约旦皇家空军。到当天晚上,耶路撒冷步兵旅南移到耶路撒冷,而机械化哈雷尔旅和伞兵旅从城市北部包抄过来。在发动对约旦的地面进攻时,以色列攻打的战役目标是先夺取耶路撒冷旧城南北的制高点,然后夺取旧城。与埃及陆军的命运相同,没有空中掩护的约旦守卫部队和增援部队,就像靶子一样任由以色列战机屠戮。几个小时之内,约旦的全部有线通讯线路都遭破坏。约旦河西岸的约军司令部遭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后被迫撤到东岸。当日深夜,以色列对耶路撒冷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城西高地上的探照灯把约军的阵地照得如同白昼,以色列炮兵轻松地摧毁了约军阵地。6日凌晨,以军突入城区,7日上午,以色列军队对已是空城的耶路撒冷发起了总攻,上午10时就推进到了犹太教中著名的哭墙脚下。

犹太人在哭墙前祷告。


 
    以色列攻打耶路撒冷时,也同步展开了对约旦河西岸北部地区的进攻。5日下午,以色列越过停火线,6日凌晨占领杰宁。6日夜晚占领纳布卢斯。7日,约旦和以色列双方接受了联合国紧急发出的停火决议,而此时以色列已经夺取了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的全部地区。
 
    在6月7日及6月8日分别与约旦和埃及实现停火后,以色列的视线转向了东面的叙利亚戈兰高地。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内的一条狭长山地,长达60多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戈兰高地上公路纵横,交通便利。库奈特拉城是高地的首府也是高地上的战略要地,从这里有一条公路直通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高地居高临下,海拔600到1000米。而戈兰高地上驻守的叙军炮兵阵地,被以色列视为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高地上的巴尼亚斯泉位于黑蒙雪山脚下,每秒钟出水约4立方米,是约旦河重要源头之一,对极度缺水的以色列至关重要。所以,虽然以色列和叙利亚都已经宣布接受联合国的立即停火决议,但以色列仍于6月9日中午对叙利亚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叙利亚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激战到夜晚,以色列占领了卡拉、扎乌拉和巴尼亚斯三个城镇。6月10日,叙利亚一方面在联合国控诉以色列违反停火决议,另一方面命令仍在戈兰高地抵抗的军队迅速回撤以保卫大马士革,使以色列轻松控制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分地区。当天下午6点30分,以色列再次宣布停火。

戈兰高地上的巴尼亚斯泉位于黑蒙雪山脚下,每秒钟出水约4立方米,是约旦河重要源头之一。


 
   至此,第三次中东战争落下帷幕。以军死亡近千人,3个阿拉伯国家死亡近2万人。以军损失战机26架,却击毁了对方400多架飞机,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数十万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而沦为难民,成为中东局势至今仍不可收拾的根源。四个月后,即1967年1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六天战争后占领的它国领土,也要求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的独立与安全。

以色列隐基底自然保护区的努比亚野生山羊。



这场战争的结果在阿以问题的历史上地位极为重要,它基本确立了现在中东的格局:随着苏联的解体,今日周边阿拉伯国家已无人再愿意和以色列对抗,埃及最早和以色列和解并要回了他们的西奈半岛,西岸和加沙上以色列通过重大让步也使和平和巴勒斯坦立国从最初的天方夜谭变成了一个艰难的现实,可以这样说:没有这场战争就没有以色列生存下来及和对手谈判“以土地换和平”的本钱。当我看到居住在加沙的巴勒斯坦年轻人(他们在六日战争时尚未出生)排着队,让以色列士兵检查证件并搜身后才能通过哨所到耶路撒冷找工作(像我这样的游客却通行无阻),心里总觉得这种状况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随着199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大批来自前苏联和东欧的犹太移民迁入以色列定居,原巴勒斯坦难民回迁的可能性越发渺茫。未来会怎么样?只有天知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