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权”说不。海之子的婚姻2.0

喜欢中国传统婚姻2.0,反对西方极端“女拳粪子”把男人当精子和金子提供者的“昏姻”3.0,所有文章均原创,无版权请随便转用
个人资料
正文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男人看女人

(2011-12-01 20:13:21) 下一个

看了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先看了书,再看电影,戚凉的故事后面藏着
人生的悲凉和人性的残忍

小说写的非常的好,
文字非常的流畅简洁
除了开头的引子部分有点拖拉以外
其他的部分都很美,故事线条很清晰,
人物处理得简单而重点突出,
整个故事大多都是通过细腻的对话,
人物的心理自述
加插简单的对肢体语言的描述中来补充
给读者留有足够的想象和空间

相比之下,电影要逊色了许多
但是最后在雨中的那一幕处理的非常好
感觉要比小说处理的更好
没有对话,全部是肢体语言
她的手在车门上的特写,
Robert在雨中的面部表情的刻画:
欣喜-〉请求-〉等待-〉哀求-〉绝望-〉离开

Clint  Eastwood演的太棒了!

这是一部讲中年女人婚外情的故事
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
以她在婚外爱情和婚内家庭的选择为基线
道德和人性的矛盾
约束和自由的冲突
自私和无私的对抗
善良和残忍的对比
现实和理想的反差
四天与一生的距离

有人说电影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延伸
生活中无法满足的事,在虚拟的电影里得到了补充
看了下电影的评论,不少人在哀怜自己“桥的故事”
在1995年,因为这个电影
美国的离婚比率高了几个百分点
可见世界上还真的不少“痴情怨女”
故事中好像都是好人,可爱的“可怜人”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对弗朗西斯卡没有太多的好感
她是个可怜人,首先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她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任由自己的感情放肆, 她是自私的!

她自己“身”“心”二得,却害了两个好男人
她只管自己的“得(到)”(自私的表现),
伤害了两个男人最底线的尊严
即使是披着浪漫的华丽的外衣

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来看
她得到了罗伯特在自我精神上的满足
同时她也得到了理查德在安稳的生活和家庭方面的满足
她其实是得到了两个男人,
两个男人最终都为了他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她才是最后的“赢家”,
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怪可怜,很伟大。

最悲哀的是理查德
弗朗西斯卡用“善意的谎言”骗了他整整一辈子
她把她的心给了罗伯特,而把一个空壳丢给了理查德
弗朗西斯卡生命临了,
还狠狠的羞辱了奉献了一生给她的丈夫,
把自己和情夫Robert葬在他们一起偷情的桥上

有人说:“相爱的人不一定要在一起”
喜欢柏拉图的精神恋爱
好像很浪漫,但是拨去伪装
其实是自私而残酷的宣言

相爱的人本来就该在一起,那不是命运,是自己的选择,
你自己的选择是对你最好的
那被你选择的人(也是选择你的人)就是这样认为的。

如果你中途像电影中的这个女人一样的选择背叛的话,
那就应该“自责”才是,
而不是给自己肮脏的行为戴上“为了爱”的冠冕堂皇的皇冠,
那不是爱,是“出轨”(是起严重伤害男人伤害家庭的“事故”)

难道男人不知道就不是事故了吗?
就好像如果列车出轨,全车的人都死了,全世界都不知道
就不叫“交通出轨”的事故了吗?

对她的情夫而言,弗朗西斯卡给了他四天的身和心
这四天是美好的四天,他希望美好一辈子
但弗朗西斯卡没有给他(这也是背叛)
给他留下一辈子的伤心和遗憾
一个好男人是不应该这样喘息的活着的

也许说弗朗西斯卡的孩子是幸运的
表面上好像是这样的
但是两个孩子的婚姻不都出现了问题吗?
是偶然的吗?
他们母亲在“第二个男人”的影子下生活
婚姻还可能幸福吗?,爸爸可能幸福吗?
作者没有在书里讲,
但是一个“心不在”的母亲可能和丈夫有和谐的家庭吗?
那他们的孩子呢?,他们的孩子的婚姻不是都出现危机了吗?

相对老舍的《我这一辈子》中
那个和情夫私奔的“大妹“
弗朗西斯卡太没有道德了
他害了两个好男人,而把维持家庭的冠冕给了自己
最起码,福海最终在瑞子那里得到了幸福

婚姻中的诚实太重要了
对自己,对他人,都要诚实面对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多的诱惑
选择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是上帝在考验人的品格的时候
真的不知道到天庭时,弗朗西斯卡面对上帝,
Richard和Robert 她的两个男人
会是何等的状况

故事里有很多的选择
如果弗朗西斯卡和情夫走了呢
如果弗朗西斯卡没有去写那个字条呢
生活中太多的如果和选择

如果无法把握好大的原则的人
那就让身体跟着心一起走吧
对不起某些人,起码对的起自己吧!
在“真”的面前,
任何华丽的包装都是多余的。

有的事发生在电影里或他人身上
人们泛滥而廉价的同情心
没有经过更深层的思考,只是看表面,
就涌向那个“弱者”(女人),
或许就是TA看上去比较楚楚可怜的样子
旁观者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

其实有这种廉价的同情心的人也是没有准备好要承担任何责任。
有的人就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我们在论断一件事或一个人前,要问一问自己:

TA为何要这样做呢,
我了解故事的另一面了吗?
TA是在试图影响我吗?
为啥要影响我呢?,
TA的目的是啥?
我是不是被利用了呢?

人啊,太复杂了
特别是在西方的中年更年期的女人,太难搞了。
今天又听了两个“911悲惨男人故事”。
男主角都是为家庭奋斗了快二十年的中年人,
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全都成了(流)浪人。

大家对婚姻和法律彻底的失望。
加拿大华人的离婚比率比加拿大主流的还要高
女人只要离过两次婚,就可以“退休”了
现在才明白为何在男人跪下向女人求婚时
女的会感动的“眼泪鼻涕”的“稀里哗啦”的了
其实她心里在想:“我这一辈子的50%退休金到手了”,

“鱼儿上钩啦”,哪有不感动的道理?。
钓鱼的人在上鱼的时候
不也是“呲牙咧嘴”的狂呼小叫的吗?

最后在看看男人的伟大的情怀吧:
"I’ll only say this
once. I’ve never said it before.
This kind of certainty comes but once in a lifetime. "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langqiao.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eastdragon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