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探索

用不受宗教束缚的思想去看待圣经
正文

王守仁与牛顿

(2011-12-12 09:28:34) 下一个
明朝明武宗朱厚照当皇帝的时候,出过一个思想家——叫王守仁。此翁的思想我是不太熟悉,与社会有何益处,也不清楚,只知道此翁是个状元的儿子,而他不是状元,但比他状元老子有名气。王守仁天资不错,但为何不能像他老子那样当状元呢,这固然跟他自己运气不够有关,不过,主要还是他不是非常关注功名,没有下大力气去争名次,只是一心想做圣贤。所谓圣贤,当然是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比如,牛顿就是圣贤,因为他可以从别人不很关注的苹果掉地现象发现万有引力。我所以要提牛顿,因为王守仁也曾盯着一样东西看了很久,看了很多年,最后什么也没看出来。王守仁为什么要盯着东西看呢?因为他在探索通向圣贤的道路上的时候,非常苦闷,读遍四书五经没有找到方向,有人就介绍他去研究宋朝的程朱理学。“朱”就是朱熹。在明朝的文人眼里,是一位圣贤,明太祖朱元璋都想跟他攀上亲戚关系。朱熹的教科书里有一句“格物穷理”,也就是任何事物都是蕴含着“理”的,要透过这些物,去把理找出来。你研究物质的原理,就该先去学物理,再来研究自然现象。就像牛顿说的,我能有成就,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但王守仁学的是文科,不懂物理,没有“巨人”可以被他站。所以,只能按文科圣贤的教导去“格”物。“格”是什么意思?估计就是研究的意思。怎么“格”呢?按照程颐(程朱理学的另一位领袖)的说法就是,今天格一物穷其理,明天格一物穷其理,等把所以的“理”找出来,再汇总。于是王守仁就守着竹子求理,呆呆地一动不动,家人都以为他神经不正常,但这一穷理,就不直一天,从18岁,一直到两鬓斑白,终于把这“理”给穷出来了,是什么理呢?原来他的发现居然是:“理在我心里”。看懂了吗?如果你看不懂的话,我可以提醒你,他姓王。“王的里”就构成了一个“理”字。于是,他成了圣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程朱理学,是另一个学科——心学。但我认为,这个观点有点站不住脚,因为历史上,人们但知有孔子、庄子、朱熹等,却不知有王守仁,这是因为王守仁受中国文字的束缚和迷惑,没有找到真正的理。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上帝没有把打开真理的钥匙交给他,而是交给了牛顿。虽然他的勤奋程度不亚于牛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ahhhh 回复 悄悄话 你不知道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