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文学女青年的口气

(2015-08-07 12:50:36) 下一个
You're what you say: Word of power, word of thought, word of character, word of your history, word of your life.

You think you can write with a pseudo name, nick name, pen name, about your life; thus, nobody knows who you're. You can't.

You write about a life great abundant, much of happiness, a cup overflow, sharing with others. That's why you write, to share your love, to share your thought, sowing the seed of love.

Let the seed take root, grow, flower, coming to fruitful. Love is a way of living, not a season of heart-beating. Let love rainbow the world.

*****************  Reference **********************
爱至无情
几年前读过一篇文章:《爱至无情》,讲的是民国年间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李叔同与一位东瀛女子的爱情故事, 很感人。这样的故事在当下中国乃至漂流海外的中国人之间似乎已经绝迹。英文中的“LOVE”是由一句拉丁文压缩而来,这句拉丁文是“爱是对他人生命持久的关注”。这就道出了男女之爱的真谛,那就是只爱伴侣本身,而不是关注生命之外的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高不是问题、年龄不是问题、长相不是问题、金钱不是问题”。外在条件要求越少,爱情越纯真,这样的爱情才是值得歌颂与追求的。相反,邓文迪与默克多之间那样的婚姻不是爱情,而是为了得到金钱的利用与交换,可悲的是邓文迪这样的女人曾被许多中国女人所羡慕。


爱至无情

 

 作者: 朱砂

     那样的一个女子,似哺育了她的富士山一般,有着宁静而炽热的美。她的人,温良谦恭,心性似她的名字纤尘不染,雪子,生于19世纪末的扶桑女子,和所有二八女孩一样,在涩如绽蓓的锦绣年华里,无数次的,于盈盈的烛光中,许下最纯真的爱情梦想。

  或许,真的是老天有眼啊。她的祈愿在那一年终于成真。慈悲的佛祖让她于万千人中,遇到了那个叫李叔同的中国男人。四目相对的一刹那,他那由丰富的人生阅历积累下来的洞悉人生的睿智眼神瞬间便捕获了她的芳心,他比她大许多,并且,在故国家园里有妻有子,然而,她依旧爱了,倾心掏肺。
 
    那个男人简直是个天才。音乐、诗词歌赋、篆刻、书法、绘画、表演几乎样样精通,像所有那个年代怀了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热血青年一样,他追随他心中的领袖蔡元培,想闯出一条救国兴邦的康庄大道,然而,不幸的是,蔡元培遭人迫害,被当局通缉,作为同党的他亦难逃劫数,于是,无奈之下,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洋油画与剧本创作,将满腔的悲愤和一身的才情,埋藏在沉默的丹青与跳动的音符之间。
 
    彼时,他是她家的房客,日夜在同一屋檐下相遇,久而久之,她入了他的画,他入了她的心。
 
    她炽热的爱,温暖了一个飘在异乡的游魂。她爱他,为了他,她不惜赴汤蹈火。而她要的却不多,一份真实的感情,一掬茅檐低小的简单快乐,足以慰平生。然而她爱的这个男人,却不是可以乐不思归的蜀主刘备,在他的世界里,家衰国落的痛,像一块经年的疤,于每一个阴天返潮,一次次的,将蚀骨的悲凉沁入一颗游子的爱国之心。
 
    6年的相依相伴,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生中最静美的爱情时光。她多么希望就这样厮守到终老,然而她不知,他的心无时不系着他的祖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让一心报国的他再也无法在异国他乡的温柔里消蚀青春的大好年华,他回来了,带着一腔的热情与满腹的经纶回到了那片生养了他的土地上。他填《满江红》的词,为共和欢呼,他主编《太平洋报》,倡导精锐的思想和崭新的文化,长久压抑的生命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重新丰润开来。
 
    有爱不觉天涯远,她随着他,也来了。告别满树的樱花,来到这陌生的国度。
 
    她不怨他,她爱他,她尊重他的选择。她站在那个男人的身后。把头深深地低进了尘埃里。为了他,她甘愿在这异国他乡忍受寂寞与孤独,只为心中那一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之约。
 
    然而,他的热情与她无怨无悔的付出并未得到时局的认同。军阀割据的残酷现实让他不得不在报纸被关闭后移师江浙。
 
    又一次地,她跟了他,亦步亦趋。他就是她的家,有他在,她便是幸福快乐的啊。
 
    他在学堂里教书育人,培养了一代名画家丰子恺与一代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他仰慕佛法之宏大,喜欢清灯古佛相伴的宁静,于是,终于在某一日,他抛却了红尘,至虎跑寺断食十七日,身心灵化,遁入空门,法号弘一,从此一心向佛,普度众生。
 
    从满头青丝坠落的那一刻起,他便从荣华富贵中抽身而去,俗世所有的绚烂都化做了脱俗后的平淡,而他对她的小爱,也必将从此转变成了对天下苍生的大爱。
 
     她爱他敬他,可她的内心却还没有强大到可以静如止水地目送着爱情的离去。她泪流,百思却找不到答案。她不舍,她不服。追至他剃度修行的地方。于是。那一晨的西子湖畔,两舟相向时,便有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她唤他:“叔同——”
 
    他驳她:“请叫我弘一。”
 
    她强忍着满眶的泪,“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他回她:“爱,就是慈悲。”
 
    他不敢看她,想来,他也是怕了,怕她那双泪眼会勾起昨日的种种你依我侬,扰了自己那颗皈依佛门的净心。
 
    她固执而绝望地看着他的眼睛,心底的疼痛,像秋日的湖水,柔软绵长,凉意无限。
 
    他的身影消逝在苍茫的暮色里,甚至,没有道一声珍重。她悲伤得无以复加,她知道,不过是一个转身的距离,从此,便注定红尘相隔。她的爱,她的哀,她的悲,她的泪,从此都已成为了这段爱情最后的华章。
 
    一轮明月耀天心。无奈零落西风依旧。
 
    放弃了尘世之爱,菩提树下的人生,注定将更为宏大丰厚:新文化的先驱、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第十一代律宗世祖……那个男人的生命达到了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我却在他圆寂前写下的“悲欣交集”的四个字里,分明听到了一个扶桑女子碎心的吟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转自朱砂博客, 原题《菩提树下的红尘恋》)

 

本文地址: http://www.sciencenets.com/home.php?mod=space&uid=3&do=blog&id=7382
本文发表在《华人科学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并署上作者姓名,商业用途须获得作者和本站授权。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laserdai 2015-8-5 16:50
他比她大许多,并且,在故国家园里有妻有子,然而,她依旧爱了,倾心掏肺。
_____文学女青年的口气。
回复 嵇少丞 2015-8-7 11:27
laserdai: 他比她大许多,并且,在故国家园里有妻有子,然而,她依旧爱了,倾心掏肺。
_____文学女青年的口气。
那时候流行这个,孙文先生亦如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