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物速写128,收藏中的人和事.

(2012-02-07 18:01:23) 下一个
人物速写128.收藏中的人和事.
 
 
来美多年后,慢慢的又有了点闲的时间,不自觉的在美国又检起了青年时代的爱好,收藏.
在美国收藏中国的好东西,可是不太容易,但也有它不同于国内的优点,虽然货源少,但真正的竞争者也少.有时当你看到一件好东西,你不用特别的急于出手,过几天,再去看看,再去研究研究,揣摩揣摩,那物件还会静静的在那里等着你的到来.每当你回来还能看到它时,那种情不自禁自禁的喜悦难于言表.尤其是当你还拿不准,或是资金一时还不凑手的空档,你不用特担心那件本属于咱们东方的好东西被人枪走了.
当然,在这种情况只会在远离象大纽约,老费城,旧金山,波斯敦这样的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区,在远离都会的远郊区,常常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有一次,我们正好来到了一个早年的矿区形成的老镇上散步,不经意的散步,聊天,砍大山,可在一个传统的老家俱店的橱窗中,我们发现一件浅浅的圆形的古瓷容器放在橱窗的一角.
我们走进去问店的老板,那个小瓷器的卖不卖?
店老板看看我们这来自外乡的人,很热情的把那件小容器拿出来递给我,当我把这件小容器拿到手上的同时,就已感到了它的不一般.
我慢慢的,细心的,仔细的把这个小容器托在手上,用手细细的摩擦它的表面,那种细腻如玉的感觉告诉我这是一件好东西,我翻过小容器的后底,看到了`xx`的款识,再从远处的逆光中透视这件瓷器的成色,哈哈,它真是一件难得的好东西,我仔细的反复研究,这是一件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洗`.
店主人看我如此的珍爱这个小瓷器,说,我这里还有一件比它还大一圈,但也是类似型状的瓷器,你若真喜欢,就一起买走吧.
没想到,店主人拿来的另一个的成色比原来的这一件还好,而且他要的价格也不高,我们就一起付了钱.买下了.
在开车回纽约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怎么会在这样的小镇上发现我们祖宗的好东西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不得其解,要搞清楚原因,看来还得要再回到这个小镇,做一些调查研究......
带着心中的疑问,我们又回到了这个位于半山腰的小镇,这是一个被命名为`山石`的老镇,山石镇曾几何时辉煌过,因在这个镇里面的山中上曾是一个大铜矿,这个小镇就在这片山的前面,也就是铜矿的入口处,交汇点.先有了铜矿后形成了这个小镇,据说在早年铜矿开发的火热的岁月中,这里是一片热气腾腾的繁荣昌盛的景象,还有一条专门通向这里的小铁路,不但交通发达,商业也很发达.
铜矿开完了,人们迁走了,矿工们也走了,这个曾经热气腾腾的小镇只剩下了搬不走的老房子,走不远老人,狭窄的老街,生锈的老铁路,百年的古树,石砌的老屋.
我们喜欢这里独有的那种曾经繁华后的沉积下来的寂静,还有点那种英雄末年的孤独和荒凉的气氛.那些一排排的坚固耐用的石头砌成的豪华别墅,向着来人无言的叙述着它曾经的奢华,富有,那曾经的人欢马叫,车水马龙.我们沿着密密麻麻的小石子铺出的小路散步,寻访着老店中的老人,沉浸在以往的时光中...
一回生,二回熟,这家老家俱店的老老板很快成了我们的朋友,他很喜欢和我们这来自东方的`年轻人`交谈,也愿意把他那一肚子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他就出生在这个在美国来说是一个古老的小镇,他的爷爷也就曾是铜矿的一个矿工,他向我们打开了久未敞开的心扉,说起了那些久远的故事.
我们的收藏看来不单单是来自东方的文物了,在我们的行囊中,还有了在西方的发展过程中的许许多多的栩栩如生的普通人的故人和故事.

家具店的老店主告诉我们,沿着这条主街一直向东走,在临上山的路的左側,有几栋二层的大房子,在那里,有不少的早年的铜制品,也许你们会感兴趣,我们按着他的指点找到了那几栋老房子.

当我们来到这栋老房子前是才发现,房子的门是锁着的,看窗口和大门,还是有人进出的,但因是商业用房,肯定是不会住人的,只是不知这的主人何时来,何时可见到他们.

我们后来又过几次,还是吃了闭门羹,没有可联系的电话,我只好在自己的名片后面上写下了几句留言,希望这房子的主人看到后能给我们联系.

几个月后,我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是一个老太太的声音,她说看到了我的留言,并说明了她现在因身体不好,要在一晴朗的日子约我们来她的店里也可以说是仓库里来看看.

我们按着老太太的约定按时来到了这栋老房子前汇合.老太太因腿脚不方便,自己不能开车了,故等到他的女儿方便时把她从家来带到了这里.

当我们随着老太太进到了楼内才发现这是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铜的世界

这是一栋三层的由砖石垒出的老楼,从管道上判断起码有一百多年以上,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另外还有顶层的一个大搁楼.楼上楼下,除了铜制品还是铜制品,就象一铜的博物馆.

我们沿着铜制品排列的空挡一步一步的逐个的看过去,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还没能轮到,还没来的及走到地下室,这是一个五花八门的铜的世界,有铜铸的动物,有铜铸的门栓,铜的锅,铜铸的工具,容器,门窗,艺术品,饰品,应有尽有.

老太太看我们如此的着迷,也不催我们,她说她有的是时间,我们可敞开了看和研究,而且有喜欢的可另外出来,当场可做价买走,天快黑了,我们把自己喜欢的铜艺术品集中在一起,请老太太开价,老人对每件艺术品都很熟悉,在每件艺术品的底部都有她们知道的标价的暗记,只不过是几十年前定下的价格,但今天还是按原价卖,这对于我们来说,当然很合适了.

我们把自己买下的东西装上了车,老太太看我们和她做成了一大单的生意,高兴的邀请我们再来,我们答应了老人的请求,约好时间再回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