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中的利益关系

(2012-05-24 19:23:34) 下一个

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中的利益关系 – 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看不懂的奥秘

其实,用一个简单例子便一目了然。例如,
中国每年生产3600亿美元的产品,3000亿美元便宜卖给美国(不便宜卖不出去),得3000亿美元顺差:
a. 美国消费者花3000亿美元,得到这3600亿美元的商品,占了600亿美元便宜;
b. 中国出口商从政府那里拿到了相当于3000亿美元的人民币约1.89万亿人民币(3000x6.3),少卖了600亿美元,但除了工资(需要尽量压低),材料等成本,还有利润,是赚的;
c. 因为是顺差,中国没有买回等值的美国货,中国政府手里得了3000亿美元的外汇。

买卖双方都赚,谁都没亏,政府的3000亿美元外汇从哪里来的呢?

关键在政府给出口商的1.89万亿人民币是印出来放贷给的(货币投放)。这样,中国国内货币增加了1.89万亿人民币,因为没有买回等值的美国货,中国国内这一货币增加没有相应商品增加,引起国内商品总量与货币总量严重失衡,由于市场调节机理,物价必然上涨,那谁来买单呢?显然美国消费者不会,那只有中国消费者来买单,这相当于中国消费者无端增加了1.89万亿人民币的隐性购物税. 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升值,国内贬值”的根源所在。这样,中国政府就通过印人民币,放贷给出口商,外贸顺差和通货膨胀四部曲,每年稳稳地拿到了3000亿美元的外汇。这每年3000亿美元的外汇是政府通过这四部曲从中国消费者那里弄来的!

还有,每年为生产这3000亿美元的顺差产品,中国还要消耗大量的各种资源和承受严重的环境污染。

虽然美国消费者因买便宜的中国货每年占了600亿美元的便宜,但美国的工作岗位丢失了不少,造成社会问题,美国政府税收也减少了,美国政府就一个劲地让美元贬值(也许是不得已),力图从中国政府手里捞点回去。

这就是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中的利益关系:
a. 美国消费者得便宜货,占便宜;
b. 中国出口商在赚,不亏;
c. 中国政府占大便宜;
d. 中国消费者吃大亏;
e. 美国政府黑吃黑!

结语
一般,对整个国家来讲,贸易逆差国得了便宜商品,消耗了贸易顺差国大量资源,环境污染由顺差国承受,战略上逆差国是占便宜的。

但不是任何国家都能当逆差国的,长期看,只有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国才能成为逆差国。对非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国来讲,当不了逆差国,也占不了便宜,贸易平衡是唯一不吃亏的办法,尽量别顺差。

发展初期,非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国搞点顺差,虽然价格,资源,环境污染和通胀上吃些亏,但有利发展。不过,要长期顺差,是一种自残式发展,绝对不可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