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总统选举的阶级问题(下) Zt

(2012-11-16 21:47:24) 下一个
美国总统选举的阶级问题(下)

·周世  2012/11/12
由於共和、民主两党政策争相图利财阀,选举已非两害相权取其轻,而是将徒具形式的政治参与当成金权政治的遮羞布。


政见=选举语言
欧巴马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即承诺每年调整基本工资。由每小时7.25美元持续调整至2011年 的9.5美元。承诺也是行销手法。欧巴马任内完全搁置基本工资的议题。?

民主、共和党在经济政策合作无间从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任命案可见一斑。柏南克(Ben Bernanke)为小布希於2006年1月任命,任期4年。欧巴马在2009年 的下半年提名柏南克续任联准会主席。参议院在2010年1月28日以70票赞成,30票反对,通过任命案。?

右翼的柏南克在2010年10月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访问时表示,有大学学位者不容易失业,低学历者才会失业。「教育程度差距」为美国贫富不均持续扩大的主因。他代表财阀的立场与马英九的工资不涨,「是因为厂商钱赚不够」的真心话相互辉映。? ?

作家与独立记者英格哈特(Tom Engelhardt)即指出欧巴马在竞选前一年,每周5个工作天即有1天在为2012年的选举募款。?

无怪欧巴马任内惟利是图。一到大选年,政见跳票的欧巴马再度承诺每年调涨基本工资,巧舌如簧皆为选票。?

克鲁曼(Paul Krugman)在2011年11月指出,美国的民主政治已成寡头政治(oligarchy)。他并呼吁美国社会正视阶级权力导致寡头政治的事实。?

经济政策造成所得不均

美国主流论述一再宣称贫富悬殊与经济、财政、就业政策无关。右翼论述与事实大相径庭。根据美国商务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在2012年9月12日公布的资料显示,在2011年,美国约有4,620万人生活在贫穷线以下,贫穷率约为15%。18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贫穷率约为21.9%。有全职工作的男性平均年度工资从1973年50,622美金跌至2011年48,202美金。?

人口普查局亦指出,第90个百分位数的家户所得由1967年的85,800美元成长至2010年 138,900美元。第50个百分位数的家户所得由1967年的40,800美元增加至2010年 49,400美元。第10个百分位数的家户所得由1967年的9,300美元增加至2010年 11,900美元。换言之,由於通货膨胀远高於工资成长幅度,中下所得家户的实质购买力不增反减。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趋势日益明显。?

美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所(The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在分析人口普查局的资料後表示∶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才是造成低工资与所得不均的主因。例如政府对金融业去除管制、鼓励重要产业私有化、打压工会、鼓励资本往低工资国家流动、降低劳动标准、推动为富人打造的减税政策实难辞其咎。?

小布希的减税法案(Bush tax cuts)即针对美国所得前2%者减税。该法案原有2010年的落日条款。欧巴马无视该法案导致联邦政府预算赤字扩大,财政负担沈重,将小布希减税法案延後至2012年底落日。然而是否就此落日还在未定之天。?

经济政策研究所指出,中、低所得的家户自1979年迄今即未分享到经济成长的果实。美国人民(包括具备大学学历者)的工资远低於10年前的工资水平。由於工资追不上通货膨胀,现下美国家庭实质所得较诸经济大恐慌(the Great Depression)时期,不增反减。?

美国国会的智库,国会研究服务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在2012年9月12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自1945年迄今替富人减税的措施并未促进投资、生产力成长及繁荣。减税的结果却造成所得空前不均,财富持续向富人集中。??

报告亦指出在1950年间,美国的最高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高於90%。现下的最高边际税率为35%。最高资本利得(capital gains)税率自1950年的 25%降到现今的15%。所得为全国前0.1% 及0.01%的巨富现下所缴的税越来越少,财富集中程度却屡创新高。?

2012或1984?

美国社会阶级权力的霄壤之别与欧威尔(George Orwell)在《一九八四》(1984)描绘的大洋国(Oceania)专制政府统治下的阶级权力结构接近。大洋国的阶级分为三层。领导人为老大哥(Big Brother)。第一层是能影响老大哥决策的核心政党(the Inner Party)成员,人口约为2%。下一层为执行老大哥及核心党员意志的外围政党(the Outer Party),人口约为13%。第三层为劳动贫穷的下层阶级(the Proles),无产者的人口约为85%。大洋国的「真理部」(Ministry of Truth)依政府宣传需要,改写已出版的报章杂?、历史文件、文学著作,存档收藏,制造「真理」。?

美国社会1%与99%的阶级关系亦可与大洋国分庭抗礼。主流论述对欧巴马胜选欣喜雀跃,对美国贫富差距现象及其成因只消不闻不闻,完全毋须改写出版物,显然比真理部更胜一筹。?

由於共和、民主两党政策争相图利财阀,选举已非两害相权取其轻,而是将徒具形式的政治参与当成金权政治的遮羞布。2012年美国选举结果再次印证了法农(Frantz Fanon)的灼见,听其言观其行时,「肤色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服务的政权及遭其背叛的人民。」? ?

※延伸阅读/
·美国总统选举的阶级问题(上)
【2012-11-12 联合新闻网】

历史新闻 转寄 列印 讨论 5 ??



相 关 新 闻
·美国总统选举的阶级问题(上)·美国总统选举的阶级问题(下)
·欧巴马第二任内的中美关系·这次美国大选告诉我们的几件事
·霸权注定寂寞 欧巴马仍将追逐硬实...·欧巴马连任美总统面临新考验



新闻脸谱 (投下你对这则新闻的感觉)
直接看结果




全文网址: 美国总统选举的阶级问题(下) - 美国2012大选 - 封面故事 - udn全球观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23822#ixzz2CSKvuHr2
Power By udn.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