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们的童年八十年代

生于七十年代,长于八十年代的记忆...
个人资料
正文

[老电影] 梅岭星火 大清炮队

(2013-09-07 07:46:10) 下一个

1934年秋,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江西根据地,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敌人从四面八方向中央根据地扑来,中央苏区沦陷了。陈毅同志因腿部受伤,没跟随主力撤离,和留下的同志一起上山打游击。他们历尽艰险,辗转到达赣南梅岭山区时,这支队伍已是兵不满百了。他们隐蔽在深山密林之中,风餐露宿,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开展游击战争。此时,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他们与党中央完全断绝了联系。环境越来越恶劣,斗争越来越艰难,战士们情绪低落,有的竟离队下山。但是,陈毅同志始终充满信心。坚持正确对待官兵,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终于度过了困难的三年,保存了革命火种。时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蒋介石实行卖国政策,中华民族的灾难日益深重。对此,陈毅义愤填膺,他在山林中,高举抗日旗帜,宣传发动群众,进行着不懈的斗争。1936年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不顾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对我南方游击队发动猖狂进攻。由于叛徒出卖,梅岭被困,在几乎葬身火海之时,陈毅同志视死如归,写下了著名诗篇《梅岭三章》,慷慨高呼:"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战阎罗!""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陈毅同志虽远离党中央,可凭着他的政治远见,毅然下山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从此,结束了艰苦的游击战争,为以后召集南方的游击队,组成浩浩荡荡的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鸦片战争的炮火敲开了大清帝国紧闭的国门,致使沿海一带战云密布,大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临近海滨的小村庄,许多被临时召集起来的青壮年男子站立在校场上。守备大人原想点过卯应大清炮队大清炮队(14张)付过去,不料总兵俞荣忽然亲临,命令这支"左营炮队"立即开拔,充防邬口,抵御英法联军。于是这些或冒名顶替、或女扮男装想冒领赏钱的沿海农民弄假成真,成了开赴战场的炮队士兵。面黄肌瘦的小老头梁宝被推为炮队什长;"炮兵"李有财生性懦弱,生怕一脉单传的家谱断了弦;女扮男装的冯玉舒本想点卯后冒领赏钱就走,不想被迫走上炮台,总想借机逃跑;老兵痞王延胜欺软怕硬,但崇尚江湖豪侠之气;狗剩儿当过玉平军,爱憎分明,好打抱不平;小孩周运喜也被阴错阳差推上炮台。面对这群乌合之众,炮队千总杨成孝忧心如焚。这只能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拚死血战。炮台守备叶守信笃信天命,以为求神保佐便能克敌,结果贻误战机。激战中,炮队虽无实战经验,但根深蒂固的民族自尊使他们组成了同仇敌忾防线。周运喜被活活烧死,炮队将士悲愤难抑,农家女冯玉舒率先点响杀敌的第一炮,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狗剩儿为诱敌深入壮烈殉国;王延胜拼死抗敌,饮弹身亡;梁宝山杀入敌阵,却死于烟瘾发作之时;李有财搬兵不成,反被课以重罪,乱箭射死;叶守信为捍卫繁衍自己祖辈的国土付出了生命;杨成孝在孤立无援的关头与炮台同归于尽。残酷的交战随着大清右营炮队全体将士的阵亡结束。同许多付出血的代价的爱国志士一样,他们的姓名并不曾因此载入史册,但他们崇高的气节和精神将永世长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