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好回忆(4)

(2013-01-12 17:58:47) 下一个

9.城市生活
回到上海,感觉像是重又回到了文明社会一般,一切看起来是那么亲切,温暖。那本来就很熟悉的街道,马路和平时最不爱去逛的嘈杂的菜市场,现在看起来好像又平添了几份温馨的感觉。我体会到了,人们为什么都是热爱大城市的生活。乡下人想住到镇上去,小镇的人向往大镇的生活;在乡镇生活的人们向往城里面的生活,而小城市的人们则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这就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道理。人总是要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下乡。而城市生活是最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因为它带给人们的是便利,安全,舒适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当我再次回到那狭小的亭子间的时候,已经不觉得它的拥挤,反而更感觉舒心和安全。
 
现在逛马路成了我和父亲每天的必修的课程。早点吃好,我们就按时出发了,每天走着不同的马路,去不同的地方。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当然还是公园,像人民公园和复兴公园,在那里,我们可以得到休息,得到片刻宁静,我们可以聊天,或听35成群的人民谈论国家大事或小道消息。当然,我听得最多的还是父亲给我讲述他在上海的童年往事,以及那他所了解的和记忆中的有关上海历史的趣闻旧事。比如说,外白渡桥名字的来历,永安公司为什么是双塔结构,延安路在上海解放前叫什么路名等等。
 
于果在他的《巴黎圣母院》里就讲到,城市是一部凝固的历史。看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就看它的建筑物,不同的建筑物代表着不同时代的背景和历史条件。在我们沿街浏览着那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的时候,眼前就好像浮现出旧时代上海的那些种种变迁和历历往事。
 
在我依稀的记忆中,上海的马路上还跑过有轨电车,那应该是在金陵路和环人民1路一线,那铛铛作响的铃声,和隆隆驶过的轮轨声,永远都会给我带来抑止不住的兴奋和激动,以至于我后来工作以后,偶然一次去大连出差,还专门去乘了一趟有轨电车,但是当我看着那弯弯曲曲的铁轨,和破旧不堪的车厢时,却怎么也找不回当年那种兴奋的感觉了。
 
我们除了逛大街,还会去泡茶馆。爷爷曾经带我去过他平时常去的一间茶馆,那是一个拥挤昏暗嘈杂的老式茶馆,我后来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去了,因为那不是个属于我的世界,那是打发残年岁月,排解心中忧虑的场所,而我们要去的肯定得是安静优雅的,多少还会带有一点悠闲情调的,价钱虽然有点贵,但感觉是舒心的。就像复兴公园里的茶馆,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一般都会带上一本书或少年读物,在那里度过半个上午。父亲也有他自己喜欢的书要看,当他兴致高昂的时候,还会带上绘图用的红蓝铅笔和几张硬纸,然后即兴作画,或凭印象作一些记忆中的画面。就这样,我们在悠闲中,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
 
记得有一次,在城隍庙那座有名的九曲桥旁,那湖心亭式的两层的亭台楼阁里的二楼茶馆里面,花上1毛五分钱就可以呆上半个上午,在那圆形的茶室里,茶桌依窗而设,凭窗拦,在那九曲桥下,色彩鲜红的鲤鱼,和水中的荷花历历在目,一览无余。那情那景,在我以后几十年的人生生涯中,总是难以忘怀。相信今天的上海,经济高度发达,生活节奏之快,消费水平之高,人们已经不可能只要花上几毛钱,就能在这样一块寸土寸金的黄金保地上,来悠悠地品味淡淡的人生了。
 
当然,出行也总是不忘了一饱口福,品尝上海周围各地的特产和美食,也是我们经常出行的目的。像高桥的松饼,南祥的小笼包,还有嘉兴的粽子,以及崇明岛的螃蟹等等,也都是我们时常光顾及留连忘返之所在。
 
苏州的豆腐干也是我的最爱,记得当时每次有人去苏州,总也忘不了带上一小盒一小盒的豆腐干回来,给亲朋好友每人送上一盒,我们都会把它视作珍贵礼品来接受的,当然如果自己有机会去一趟苏州的话,就肯定不会忘了也要带一些来作为回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